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测站降雹和区域降雹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晓霞  杨贵名  董旭光  李峰  马杰 《气象》2005,31(5):55-58
应用1960~2001年测站降雹和区域降雹(包括非测站资料)两种资料,对山东省降雹气候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分析了山东省两种降雹资料气候图的相似离度。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降雹比测站降雹明显偏多,但时间和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相似度在86%%以上,应用测站降雹资料制作的气候图具有86%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导致气候资源配置发生变化,由此而引发的农业气象灾害导致果树作物发育进程、果树产量出现较大波动。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甘肃天水近30 a气候资源变化对杏树产量影响研究和分析,得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杏树花芽膨大、现蕾、开花期较80年代提前6~7 d,果实成熟期提前10 d左右;由此而引发的农业气象灾害以初秋9月下旬、后冬1月下旬至2月上旬、花前3月上旬温暖干旱气候和花果期4月上中旬低温干旱气候对杏树产量形成影响最大,年际变化除后冬干旱灾害呈明显加重趋势,为本世纪影响杏树产量形成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外,其它灾害在本世纪虽略有减轻,但危害程度仍明显重于80年代;10 a平均气候产量动态相对偏差百分率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减少29.9个百分点,本世纪减少7.8个百分点。评估有灾17 a,实况(轻、中、中大和大灾) 16 a,评估准确率94%,其中中灾和中大灾害评估准确率均达100%,评估效果比较理想,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位场垂向导数广泛应用于位场数据处理与解释当中,目前求取位场各阶垂向导数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①在频率域进行;②在空间域进行。针对这两类方法存在着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这里介绍了计算位场各阶垂向导数的ISVD算法,并通过对单一地质体模型和地质体组合模型产生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处理分析,证明了ISVD算法在计算位场各阶垂向导数时,特别是在计算位场高阶垂向导数时,比在频率域及空间域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ISVD算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出浅层小尺度地质体边界。为了验证该方法对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对某区块实际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应用ISVD算法试算各阶垂向导数,结合地质背景等资料划分出断裂体系。结果证明,应用ISVD算法计算的位场各阶垂向导数,对于确定浅层小尺度地质体边界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利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塞萨尔盆地及邻区构造特征,系统搜集整理了研究区已有的重力资料。根据布格重力异常,采用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方法、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方法(NVDR-THDR)识别出断裂信息,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重点分析了主要断裂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确定了研究区内的断裂体系。研究发现,研究区内主要发育近 EW 向、NNW 向、NW 向和 NE向4组断裂,认为 Oca走滑断裂向西延伸至海区内,推测了SMB走滑断裂和 Algarrobo走滑断裂平面位置;认为不同走向的4组断裂控制了研究区的构造格架,使之整体呈 “倒三
角”型,“倒三角”内分西、中和东3个构造块体,块体间以断裂为界分别为SantaMarta岩体、塞萨尔盆地和SierradePerija山;最后,结合断裂分布、基底特征及前人研究,重新推测了塞萨尔盆地的边界,其边界均受断裂所限,盆地范围向南、向西扩展;盆地内部,断裂F8、F9 将盆地划分为北部坳陷、中部隆起和南部坳陷3个次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5.
延伸期预报中的可预报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伸期(10-30天)预报是无缝隙集约化预报预测业务体系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在防灾减灾科学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实际预报中,其准确率较中短期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均明显偏低,原因在于随着预报时效延长,预报结果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因此,业务预报中需要充分考虑预报对象的可预报性。本文通过总结延伸期时效可预报性的来源、主流数值模式预报性能的现状,介绍了一线业务中的预报思路及常用的可预报性参考产品,揭示了可预报性理论在延伸期预报中的应用。同时还展望了延伸期预报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赵淑凤  刘慧  赵磊  陈荣  马杰  刘珊 《地球科学》2021,46(4):1481-1489
在地下水位波动带、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等氧化还原变化区域,O2会与Fe(II)发生反应产生活性氧,如·OH、·O2-、H2O2等.这些活性氧具有生物毒性,可能对微生物的存活产生影响,而不同的功能微生物对Fe(II)化学氧化产生活性氧的响应可能不同.为了验证这一科学假设,选取了一种Fe(II)氧化菌Pseudogulbenkiania sp.strain 2002(strain 2002)和两种氨氧化细菌Rhodococcus sp.(A1)和Arthrobacter oxydans(A2)作为模式菌种,并与铁还原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strain MR-1(MR-1)对比,研究了Fe(II)化学氧化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细胞结构的变化,通过淬灭实验探究了活性氧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微生物对Fe(II)化学氧化的响应截然不同.0.2 mmol/L Fe(II)氧化60 min后,MR-1数量下降了1.61个数量级,A1和A2分别下降了0.74和1.37个数量级,而strain 2002的存活几乎不受Fe(II)氧化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MR-1、A1和A2菌细胞的外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strain 2002完好无损.淬灭实验结果表明,溶液中和胞内生成的活性氧是造成功能微生物死亡的原因,但是不同微生物由于对Fe(II)的吸附性能和对活性氧的抵御能力不同,因而对活性氧的响应机制不同.该研究结果对于诠释现代环境氧化还原变化区域微生物群落演化及地球史上氧气大爆发事件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自制的852nm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设计了一套低漂移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通过恒温控制模块控制激光二极管的温度,高稳恒流源驱动激光二极管,外腔温控电路用于外腔的温度控制,高压恒压源控制外腔中压电陶瓷的长度。阐述了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为降低激光器的频率漂移对电路做了优化。测试结果显示,1h内激光器频率漂移降为15MHz。  相似文献   
18.
全国大部降水偏少两次寒潮影响明显——2008年12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杰 《气象》2009,35(3):120-123
2008年1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8℃,常年历时同期温度为-3.9℃,相比较偏高1.1℃,其中青海12月平均气温创下了自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次高值.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4mm,较常年同期(9.8mm)偏少4.4mm.本月我国降水分布明显不均,如海南降水最达到了100mm以上,其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大值.12月份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两次大范围寒潮侵袭我国;华北、黄淮、西北东北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西南和江南地区出现大雾天气;我国部分地区森林、草原、城市乡村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西藏、江西、广西等地出现火点.  相似文献   
19.
宁夏六盘山地区早白垩世马东山组河湖相沉积物表面保存有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其中的孢粉是研究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信息的良好载体。对六盘山地区隆德县前庄村白垩系马东山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孢粉研究,共鉴定出孢粉类型41属63种。剖面自下而上分为Bisaccates-Jiaohepollis、Classopollis-Jiaohe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Foraminisporis等3个孢粉组合带。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Aptian期—Albian期,恐龙足迹化石的建群植被经历了松柏类向掌鳞杉科,再向蕨类植物的转变,进一步研究认为该地区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经历了亚热带半湿润气候→亚热带温暖半干旱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变化。这与前人对六盘山地区白垩系马东山组沉积古气候环境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洪泽湖3种沉水植物附着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杰  范婤  王国祥  韩睿明  董彬  冀峰  彭云 《湖泊科学》2016,28(4):852-858
沉水植物茎叶表面附着的藻、菌及其他物质,不仅影响沉水植物自身生长,而且影响水体物质循环过程,附着藻类的研究已经有不少报道,但附着细菌的报道相对较少.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研究洪泽湖典型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在生长旺盛期叶表面附着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法探讨环境因子对附着细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沉水植物附着细菌群落结构有明显的差异性.143 bp T-RF在菹草和篦齿眼子菜中的相对丰度平均达到了20%和11%,而在金鱼藻中的相对丰度小于1%;89 bp T-RF在金鱼藻中的相对丰度平均约为13%,而在菹草和篦齿眼子菜中相对丰度小于5%.94 bp T-RF在菹草样品中相对丰度超过15%,而在其他样品中未被检测出.(2)从多样性角度分析,3种沉水植物附着细菌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篦齿眼子菜菹草金鱼藻.(3)部分限制性片段的丰度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如89、94、143和227 bp T-RFs.而如167 bp T-RFs在3种沉水植物中的相对丰度分布较为稳定,受上述环境因子的限制较小.根据细菌比对结果,洪泽湖附着细菌的优势菌群可能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个门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