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NDVI-Ts空间全国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利用NDVI-Ts空间进行全国土地覆盖分类的方法。该方法利用1995年NOAA 10天合成的ch4、ch5通道亮温,先计算出陆地表面温度(Ts),然后用最大值合成法计算每月的最大Ts和NDVI,以每月最大Ts和NDVI建立NDVI-Ts空间。根据像素点(NDVI,Ts)在空间中的位置矢量,求出矢量在空间中的方向角度,并作归一化处理,得到温度植被角度(NTVA)。对12个月NTVA做主成分变换提取前三个主分量,辅以全年总NDVI和大于O℃ Ts积温,用模糊K-均值法进行全国土地覆盖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DVI-Ts空间的NTVA与NDVI、Ts一起作为分类特征在土地覆盖分类中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能够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52.
利用MODIS遥感影像获取近地层气温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由于冠层叶片群体效应,在1km的空间尺度上遥感获取浓密植被陆面温度与气温近似相等。根据这个原理对利用遥感手段获取气温进行了尝试,提出利用NDVI-Ts空间获取气温的方法,计算气温空间分布模式,同时对Prihodko和Goward提出的气温遥感获取模型(简称P-G模型)进行试验并与NDVI-Ts空间法进行了对比。根据Parton和Logan提出的气温尺度转换模型,利用气象站观测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获取Terra卫星过境时刻气温作为“测定值”,对遥感获取的气温进行检验,得到以下结论:P-G模型计算气温与观测结果相比偏高,而NDVI-Ts法计算结果偏低,但是其总体误差范围相当,大约为 4℃;与P-G模型相比,尽管NDVI-Ts空间法获得的气温在精度上对P-G模型没有多大的改善,但这种方法能够更加充分利用遥感获取的信息,而且在计算机运算效率上也有很大的改进,NDVI-Ts空间法相对于P-G模型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3.
我国优质锰矿的勘查方向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优化锰矿是国家战略资源和紧缺矿种,也是近期地质勘查的主要目标矿种之一。锰矿地质勘查进展和勘查评价技术以及锰矿选冶技术的进步拓展了优质锰矿的勘查工作领域。我国优质锰矿仍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从优质锰矿成矿地质背景,成锰条件,地质工作程度和找矿潜力分析,提出5个重要的找矿远景区作为近期优质锰矿的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54.
地域分异特征对区域研究与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骆高远 《山地学报》2002,20(6):765-768
区域研究与开发,是地理工作者服务于社会的立足点。而搞好区域研究与开发,是以掌握区域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和形成原因为前提的。本文从地域分异规律和自然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着手,提出掌握区域特征及其及布规律的方法,并总结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步骤,对搞好区域研究与开发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5.
七宝山金铜矿位于胶莱盆地西南缘的七宝山地区,在金铜矿外围新发现长老庄含矿隐爆角砾岩带一条, 物探解译工作初步查明了该隐爆角砾岩带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位于激电中梯高阻和低阻接触带上,深部呈低阻、中高激化异常。经钻探验证,在深部发现高品位的银铜铅矿体,矿石中粗粒方铅矿、黄铜矿结晶体肉眼可见,呈团块状富集,铜品位0.493%~5.125%,铅品位0.245%~6.606%,银品位55.2~547.1g/t。表明在金铜矿外围及深部仍具有寻找隐爆角砾岩型高品位银铜铅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56.
七宝山铜金矿位于五莲-胶南成矿带(Ⅳ)五莲七宝山铜、金、铅锌成矿远景区(Ⅴ)内,该区域是山东省金及多金属矿重点勘查区,20世纪70年代至2008年,相继发现了七宝山铜金矿、钓鱼台硫铁矿和七宝山多金属矿,成矿潜力巨大。2008年至今,该区域虽然开展了大量矿产勘查工作,但收获甚微,外围找矿效果不佳。通过对比研究山东七宝山铜金矿与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区域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发现:2个矿床都处于受深大断裂控制的陆相火山盆地中,矿床类型为斑岩—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矿体受隐爆角砾岩筒(脉)控制,矿化垂直分带明显,成矿物质均来自于潜火山岩,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含少量大气降水;相对紫金山铜金矿,七宝山铜金矿剥蚀较浅,垂直分带更为复杂,深部缺少斑岩型铜钼矿床。结合紫金山矿集区的勘查实践,认为七宝山潜火山岩体深部和外围潜火山岩与青山群角砾熔岩的接触面是寻找斑岩型铜金矿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57.
松辽盆地嫩江组一、二段是形成于晚白垩世的湖相沉积,保留了丰富的陆地古气候信息。对松辽盆地LD6?7井嫩江组一、二段矿物学、地球化学分析及陆表古温度重建,其全岩矿物以黏土矿物含量最多(平均46.2%),石英含量次之(平均21.7%),斜长石和钾长石含量较低。多种风化指数显示嫩江组一、二段具有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作用。物源区、搬运和成岩过程对沉积物化学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降水量较大,2)有一定强度的物理剥蚀,3)分选和沉积再循环作用较弱,4)成岩作用较弱,5)原岩为酸性岩。基于τNa?MAT转换方程,得到松辽盆地LD6?7井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的陆表古温度为14.2 ℃,属于温带—亚热带气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证明利用元素地球化学手段重建古温度的方法在松辽盆地嫩江组一、二段具有可行性,可为今后“深时”陆地古气候定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8.
11月4日~5日,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座谈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国土资源系统、地质勘查行业及相关单位的地质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同描绘未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蓝图。会上,部地质勘查司等4个单位的负责人通报了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总体安排、"十二五"全国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思路等方面的情况,9个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开发局等单位负责人就本地区、本单位在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的经验和体会做了大会交流。本刊特推出座谈会典型发言摘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9.
我国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骆高远 《地理科学》2000,20(3):264-269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参阅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基本和特征的描述,分析几种有代表性的 机理,探讨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特别是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当前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美好的展望。  相似文献   
60.
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城市不透水层百分比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骆成凤 《测绘科学》2011,36(1):48-50
本研究利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估算城市不透水层百分比。首先,将像元中各端元组分与BP神经网络的节点相对应进行BP网络建模,遗传算子建模;其次,对样本进行网络训练,先通过GA算法得到全局近最优网络权重集,然后用梯度下降算法训练网络,直到找到能充分反映特征空间中的数据分布模式的局部最优网络权重集;然后,训练好的网络被应用于整个影像用来估算城市不透水层覆盖百分比。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地表不透水层百分比进行估算。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用的方法能有效利用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估算城市不透水层百分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