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6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386篇
地球物理   381篇
地质学   1210篇
海洋学   302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01.
通过距平方法,研究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震中所在区域(95.00°—110.00°E,25.00°—45.00°N)长波辐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2017年7月,去除背景之后的长波辐射场在震区附近出现显著增强现象,增强区域基本走向与地质构造走向一致,其主体区域沿着巴颜喀拉块体南缘边界带,重要分支横跨巴颜喀拉块体,直接延伸至九寨沟7.0级地震震中;②紧邻九寨沟7.0级地震震中的4个格点在去除背景变化后的长波辐射时序曲线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即在2017年7月出现显著大于其他月份的现象。  相似文献   
902.
粤东五华河流域的化学风化与CO2吸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粤东五华河干流和支流水体的物理、化学组成测试数据,应用质量平衡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湿热山地丘陵地区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2的吸收.结果表明:五华河水体的总溶解性固体含量(77.11 mg/L)接近于世界河流的平均值(65 mg/L);离子组成以Ca2+、Na+和HCO3-为主,可溶性Si次之.五华河流域化学径流组成主要源自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过程的贡献,碳酸盐矿物的贡献较少;大气和土壤CO2是流域内岩石化学风化的主要侵蚀介质.与同一气候带其他河流相比较,五华河流域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2的吸收通量(2.14×105mol/(km2·a))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流域内缺乏碳酸盐岩所导致.  相似文献   
903.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鹅不食草治疗鼻咽癌(NPC)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Batman-TCM、ETCM数据库获取鹅不食草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TTD、Pharmgkb数据库筛选NPC相关靶点;使用Venny 2.0.1平台筛选药物与疾病作用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将所获得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对鹅不食草的核心活性成分及NPC的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鹅不食草化学成分17种,相关靶点420个,NPC疾病相关靶点共2332个,鹅不食草-NPC交集靶点140个。鹅不食草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豆甾醇、谷甾醇等。治疗NPC的关键靶点包括蛋白激酶 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等,主要涉及凋亡等生物过程及癌症、炎症、凋亡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主要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鹅不食草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NPC,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治疗NPC的作用机制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904.
矿床保存是成矿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裂变径迹研究是揭示矿床保存条件和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建立了LA-ICP-MS/FT方法,该方法获得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与已有外探测器法分析结果对比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基于此方法,对赣东北德兴铜矿与银山铅锌矿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得到了德兴成矿岩体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71.4±8.6 Ma,银山地区英安斑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77.1±8.3 Ma。这一结果表明,在区域整体抬升背景下,两个矿区均以较低的剥蚀抬升速率抬升至地表。两个矿区样品磷灰石平均裂变径迹围限长度分别为12.32±1.77μm和12.56±1.91μm,对应Dpar值为2.45±0.19μm和1.84±0.17μm,径迹长度频度分布属于单峰型,证实两个矿区为单向冷却过程且没有遭受后期明显的热扰动。进一步温度‒时间热模拟路径显示,德兴和银山在70 Ma前经历了快速隆升过程,然后开始缓慢抬升,到约20 Ma开始再次快速隆升。结合前人报道的U-Th/He定年结果,100 Ma以来,德兴可能比银山具有相对更高的隆升量(~1 km)。  相似文献   
905.
基于煤矿井下陷落柱、小断层等地质异常体精确探查对漏失地层近水平孔取心钻进的迫切需要,采用双壁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技术进行井下地质异常体探查,分析其技术原理及特点,研制配套的ø89/42 mm双壁取心钻杆和反循环取心钻头,并在某地面矿山进行功能性试验,共施工完成3个近水平取心钻孔,单孔最高取心率为83.6%,最大回次进尺69 m,平均钻进效率为3.61~6.26 m/h。针对漏失地层冲洗液漏失严重的问题,提出双壁取心钻具的结构改进优化方案,采用改进后的取心钻具岩心上返通道返水流量和流速大幅提升,最后指出该套反循环取心施工中出现的钻孔环空排渣及岩心卡堵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采用正反循环排渣法解决钻孔环空排渣问题和采用中心通道打水解卡方法解决岩心卡堵问题。试验表明:该套双壁取心钻具满足煤矿井下地质异常体探查的施工需要,为煤矿井下地质异常体探查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06.
冻结作用下粉土-混凝土接触面抗拉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冻结作用下土与结构接触面抗拉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开展了冻结状态下多种含水率、 温度及干密度的粉土-混凝土接触面抗拉强度正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试验温度下,粉土-混凝土接触面的冻结抗拉强度约为饱和黄土的1/10, 粉质黏土的1/10 ~ 1/7; 含水率对接触面的冻结抗拉强度影响最大, 其次是温度、 干密度; 在试验含水率范围内, 接触面的冻结抗拉强度与含水率正相关; 温度降低会增大接触面冻结抗拉强度, 在-2 ℃至-6 ℃, 冻结抗拉强度迅速增长, 在-6 ℃以后, 冻结抗拉强度的增长速率显著减小。结果证明: 低温、 高含水率、 低干密度条件下, 接触面冻结抗拉强度达到最佳; 三种因素对接触面冻结抗拉强度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 其中含水率、 温度影响显著, 干密度影响不显著; 在试验含水率区间内, 接触面冻结抗拉强度随含水率增长呈线性增长态势, 且含水率、 温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随温度降低, 存在一临界负温, 接触面冻结抗拉强度由迅速增长转为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907.
基于武江河道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特征,提出适宜水力学指标法计算维持河道生态系统稳定性所需的生态流量。该方法以代表鱼类为生态保护目标,根据湿周、流速与流量的关系,求得鱼类不同生命周期的生态流量。结果表明:(1)越冬期鱼类所需流速下限为0.2m/s,产卵期平均流速为0.5~0.7m/s,肥育期流速范围为0.3~0.6m/s;(2)产卵期河道生态流量为116.3~150.3 m/s,越冬期与肥育期中后阶段生态流量为49.55 m~3/s;肥育期初期(8月)生态流量为71.97 m~3/s;(3)提出的适宜水力学指标法以维持鱼类良好的生境条件为生态保护目标,计算结果符合Tennant法河流生态用水标准,且更能反映河流的丰枯变化,可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8.
地热井钻井作业时,井深越大,井眼温度越高,给钻探施工造成的难度越大,因此有必要研究井内循环温度分布。通过分析钻井液循环时热量传导过程,利用井筒温度控制方程,结合雄安新区地热井工程实例中的各项参数,使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法求解方程,求解井内钻井液循环时各部分的温度分布。且通过方程模拟研究了钻井液的密度、粘度、排量等工程参数对井壁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钻井液密度、粘度、排量越大,井壁温度越低,井底附近的井壁温度降低幅度越大,其中钻井液的排量改变对井壁温度分布的影响最大。模拟研究结果对于现场施工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9.
为应对深地探测工程对特深孔地质钻探装备提出的新要求,“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开展5000 m地质岩心钻机的研发。作为钻机核心部件的主绞车,需要满足自动化、智能化钻探需求。在调研了主绞车的研究发展现状基础上,借鉴石油钻机绞车的结构,确定了本主绞车运行参数及方案,并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设计与选型,完成了主绞车的设计。经过验算,主绞车运行参数能满足特深孔岩心钻探工艺的要求,并可以在地热、浅层油气探采等领域进行应用拓展。  相似文献   
9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