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21.
现有多层砖房震害预测的方法及其可靠度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本文阐述了综合评定现有多层砖房抗震性能、预测其震害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总结我国历次破坏性地震中大量多层砖房的震害经验和实测其动力特性的基础上的,它以砖墙体的抗震强度作为主要判据,同时,综合建筑结构各部件的作用和所在场地的影响,在烈度为Ⅵ—Ⅹ度范围内预测震害。震害程度分为六级:基本完好、轻微损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部分倒塌和倒平全毁。预测的可靠度,由震害与墙体强度的统计分析中的符合度和条件概率给出,一般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22.
  E吉曾刚 《干旱区地理》1993,16(4):91-9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又是一个多民族省区,周边国家多,有着长达5400余Km的国界线。因此,探讨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区域经济政策和措施,不仅对实现新疆的经济腾飞,而且对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保证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边疆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3.
224.
根据中国120个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的研究表明:中国斑岩、矽卡岩钢、钼矿床形成于地壳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定构造单元。即形成于吕梁期之后的地槽褶皱区和印支期之后的地洼区,特别是后者,它是中国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发育最盛时期。它们分别占中国该类铜、钼矿床总量的84.7%,96.6%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洼或地槽褶皱时期构造、岩浆活动改造或活化、迁移、富集原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或矿源层、层状铜(钼)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5.
226.
晋城市数字测震台网为山西省地市级建成的第一个数字测震台网。介绍了晋城市数字测震台网的建设目的、建设背景、仪器性能、软件功能及实际监测速报能力,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对其他地市同类台网建设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27.
介绍了采用文件检索方式时,在m icaps 2.0客户端显示服务器端所有资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8.
关于数字化地震台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总结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建设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数字化地震监测技术系统管理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地震监测技术系统集约化监控的解决方案。对集约化监控的概念、功能以及效益本文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以十三陵地震中心台为例说明集约化监控系统在地震观测台网(站)建设与管理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9.
克拉通盆地内古隆起是了解板内变形机制的重要窗口,也是油气、煤、盐、铀等矿产勘查的主要对象,一直是盆地分析的热点领域。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为例,利用新的高精度反射地震剖面与深探井资料,解剖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刻画构造演化过程,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隆起带发育在华北克拉通地块中西部,自伊盟—杭锦旗、乌审旗—定边,南延至镇原—正宁一带,呈“工”字形,面积达7.5×104 km2以上;伊盟凸起为基底隆起,镇原隆起为多阶段、间隙性发育的剥蚀与沉积型隆起,定边凸起为沉积型隆起。它是基底分异构造格局与周缘板块构造事件共同控制的产物,为在中元古代裂陷基础上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发育演化的古隆起;古生代早期,邻接周缘洋盆表现为台缘隆起;石炭纪晚期—二叠纪早期,因差异升降而具陆缘隆起性质;印支晚期—燕山期以来,隐伏于天环坳陷之下埋藏沉没。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为多机制复合成因,伊盟凸起为基底强烈伸展、长期剥露剥蚀型隆起;镇原凸起为西缘断阶迁移、南缘前缘隆起叠加的复合隆起;定边凸起为断阶迁移、挤压叠加的继承性隆起。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对盆地内部的构造—沉积分异施加了重要影响,其两翼斜坡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30.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具有与自然语言相类似的结构、功能和性质。以往的地图语言研究主要关注地图符号的语言学机制,但缺乏从地理学语言视角分析地图语言的内涵与特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泛地图的概念被提出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泛地图背景下,地图在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演化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首先基于语言学理论分析了地理学语言的语言学内涵,指出在地理学视角下地图语言的概念应当从地图符号转向整个地图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图的语言学内涵,阐述了现代地图语言的概念泛化特征,即“内容”泛化和“形式”泛化。其次,本文以地理学语言的视角分析了地图的语音、语义和语法结构,以及地图演化进程中语言结构的演变特征。最后,本文类比语言学中元功能的概念,对地图的语言元功能,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地图演化过程中语言功能发展的新特点,涉及地图的信息载负、信息传播、认知和模拟功能。本文基于语言学视角,对作为地理学语言的地图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剖析,深化了对地图语言机制的理解,为地理学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