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356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1.
引言不是根据仪器观测,而是靠人的感觉所了解的如动物的异常行为、地声、地光、地下水异常等地震前兆现象,统称为"宏观异常"(力武,1998)。一般地说,宏观异常现象的资料记录不完整、有短缺,大多不适于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22.
823.
五层十五级瓦片在并行计算和分布式数据库存储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极大地提高遥感产品的生产速度。针对瓦片离散、无重叠和色彩差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allis滤波的无重叠多源瓦片拼接匀色方案。对多源遥感影像瓦片进行匀色处理,使得拼接后的多源瓦片影像色彩一致,无拼接缝。采用GF1和Landsat8数据进行实验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多源瓦片之间的缝,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均能实现多源无重叠瓦片的无缝拼接和匀色,为进一步利用瓦片数据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4.
根据精河流域1957—2012年的气温、降水和径流量等资料,分析了精河流域近55 a来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和周期特征,研究了河川径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并建立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自回归CAR(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径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精河径流在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集中,枯水期长且枯季径流量小。6—9月为径流连续最大4个月,占全年径流量的74%。(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河川径流量增加,持续至90年代,在21世纪有减小的趋势,1981—2005年平均年径流总量比1957—1980年增加了3.24%。(3)精河流域年径流量序列在21 a和13 a左右的振荡周期最为明显,其次是32 a和9 a,而其中的21 a和13 a时间尺度上的振荡是全时域的。(4)建立了径流与降水和气温的CAR模型,发现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6.54%,均方根误差为0.039。用CAR模型模拟河流年径流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以利用该模型对精河流域年径流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25.
为探讨砾石群对河道生物栖息地自然化改造效果,以江西金沙溪河段为例,采用文献调研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选择鲢鱼为目标物种,耦合河段的平面二维水动力及栖息地模拟,研究了砾石群布置对裁弯河道生物栖息地的影响特性及自然化改造效果。结果表明:裁弯河道鲢鱼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AWU)明显减少,弗劳德数在其主流线附近增大,剪切速度值由原河道的横向梯度分布转变为均匀分布;砾石群对裁弯河道生物栖息地的自然化改造效果显著,其中河道凹岸高密度布置方式使鲢鱼栖息地可用面积百分率(APU)由裁弯河道的9.20%增长至15.06%,砾石群下游附近水流的弗劳德数由裁弯河道的0.13~0.68骤降至0~0.15,砾石群下游区域形成低速水流区,为鲢鱼在大流量河道中提供了良好的庇护场所。  相似文献   
826.
近30年来,国内外铼—锇(Re-Os)同位素和铂族元素(PGE)分析方法及其地学应用取得了诸多研究进展.首先对铼—锇同位素和铂族元素分析的样品溶解、化学分离及质谱测定等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然后,对铼—锇同位素和铂族元素在天体化学、大陆岩石圈地幔定年、金属矿床定年、沉积地层定年及古环境,以及在油气系统定年与示踪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要评述.可供地质分析工作者针对不同分析任务及分析对象,选择分析方法并进一步发展Re-Os-PGE分析技术时参考,也可供地质科研工作者开展Re-Os-PGE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时借鉴.  相似文献   
827.
为高效快速去除水中全氟辛酸,选择工业废物煤化工渣对全氟辛酸进行吸附去除探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制备了4种煤化工渣(粒径从大到小为CGA1、CGA2、CGA3和CGA4),研究其在水溶液中的全氟辛酸吸附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4种煤化工渣的结构特征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了全氟辛酸初始质量浓度和初始pH对吸附进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化工渣对全氟辛酸有高效的吸附能力,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4种煤化工渣对全氟辛酸的吸附行为及过程,其中CGA4去除全氟辛酸的最大吸附量为25.51 mg/g;随着全氟辛酸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升高,煤化工渣对全氟辛酸的吸附容量逐渐增加;初始pH对CGA3和CGA4的影响微弱,CGA1和CGA2在酸性条件下显示出更优越的吸附性能。由此得出,4种煤化工材料中粒径最小的CGA4具有最优的全氟辛酸去除能力且基本不受pH限制。FTIR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中氢键的形成占主导地位,XPS和Zeta电位检测结果表明,物理吸附和静电吸附在去除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8.
西藏双湖县商旭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矿床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赋存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岗日群浅变质增生混杂岩中。本文研究主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中CO_2的C同位素及共生硫化物的S—Pb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与木嘎岗日群、虾别错—木嘎岗日山花岗岩等主要地质体对比。含金石英脉流体包裹体中CO_2的δ~(13)C_(V-PDB)值范围为-17.8‰~-23.1‰,均值为-21.3%,接近沉积岩或者变质岩源有机碳,表明商旭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来自于木嘎岗日群的变质流体,而含金石英脉中发育着与虾别错—木嘎岗日山花岗岩同时代的少量岩浆锆石,暗示成矿流体还有岩浆热液的加入。共生硫化物δ~(34)S_(V-CDT)值变化于-4.5‰~4.6‰,均值为-1.6‰,具有深源硫(地幔或下地壳,δ~(34)S_(V-CDT)=-3‰~+3‰)的特征;共生硫化物Pb同位素位素[n(~(206)Pb)/n(~(204)Pb)=18.350~18.690、n(~(207)Pb)/n(~(204)Pb)=15.632~15.700、n(~(208)Pb)/n(~(204)Pb)=38.570~38.980]与早白垩世虾别错—木嘎岗日山花岗岩[n(~(206)Pb)/n(~(204)Pb)=18.558~19.169、n(~(207)Pb)/n(~(204)Pb)=15.616~15.651、n(~(208)Pb)/n(~(204)Pb)=38.838~39.154]基本一致,同时向侏罗统木嘎岗日群[n(~(206)Pb)/n(~(204)Pb)=18.630~18.970、n(~(207)Pb)/n(~(204)Pb)=15.619~15.673、n(~(208)Pb)/n(~(204)Pb)=38.887~39.260]略有漂移,暗示商旭金矿床的Pb可能来源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同时还有部分来自木嘎岗日群中铅的加入。本次研究认为,商旭金矿的成矿物质部分来自深部壳幔岩浆作用,并被成矿热液携带至浅部。木嘎岗日群围岩也贡献了部分成矿物质,被地层中的变质热液携带到成矿流体中。  相似文献   
829.
大连新港"7.16"输油管道爆炸溢油事故发生后,为探究石油污染与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本研究对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和细菌宏基因组16SrDNA V3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溢油初期2010年8月DLW01站位表层沉积物石油烃含量高达1 492mg/kg,符合第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随着时间推移,2011年4月、2011年7月、2011年12月航次各站位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16S rDNA PCR-DGGE方法分析表明,石油烃含量高的区域优势细菌种类少,反之则较丰富;海洋环境中同一地点的细菌群落能保持一定稳定性;大连湾石油污染沉积物中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和拟杆菌门一直保持较高的优势度,是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而厚壁菌门只在石油烃含量低的区域出现;此外,出现的对污染物敏感的嗜冷杆菌可作为石油污染指示生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30.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分析了目前我国各省份的钢铁工业空间布局现状,利用ArcGIS的热点分析工具对钢铁工业空间布局与消费市场地的耦合状况进行分析。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空间集聚性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钢材产地主要集中于华东和华北地区,钢材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从生产消费地空间耦合程度上看,吉林和内蒙古的钢材生产和消费市场的空间耦合度最高,辽宁、河北和山东的耦合度最低。最后,分析了钢铁工业空间集聚性下降的原因,并根据钢材生产消费耦合程度提出各省份钢铁工业企业布局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