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大气中水份循环规律的探讨不仅有学术意义,而且有重大的实际价值。这是因为在各种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水份循环在降水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着重指出,含水份的空气处於不停的运动中,大气中水份循环就不应与大气环流分开来单独考虑。由于在不同天气下能获得各高度上的各种气象因子(风、湿度、  相似文献   
73.
新疆OLR基本特征及强震前的异常现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的NOAA卫星长波辐射(OLR)月际资料进行数据的月距平、涡度场计算等处理,总结分析了新疆地区长波辐射场的基本特征.对2003年以来新疆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震进行研究,发现在部分地震前震中及附近地区出现较明显的高值辐射异常,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强震前的地一气系统变化有关.应用OLR资料进行新疆地区的地震趋势预测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前兆台网监测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74.
地下流体长趋势异常变化与强震预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北、川滇、青藏东北缘、新疆及邻区等重点地区的地下流体观测点为基础,选择水位、水氡、水温、汞等长期观测资料,进行了历史强震震例的地下流体长趋势资料处理、干扰排除和异常提取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分区的强地震地下流体长期预测指标并探讨其异同。  相似文献   
75.
从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发展历史入手,简要介绍了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特征.叙述了于田 7.4级地震的宏观异常现象,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认为该次地震的宏观异常现象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短临异常特征,在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般较多地集中分布在离震中相对较近地区或高烈度区.  相似文献   
76.
吉林色洛河群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色洛河群出露于吉林省色洛河-华集岭一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新元古代地层。最近的野外调查和定年研究表明,它包含了时代、成因、构造样式、变质程度不同的变质地层和变形的花岗岩,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已不合适,应予解体。原划分的色洛河群至少由4部分组成:新太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地层(锆石SHRIMP年龄为2 517~2 534 Ma)、晚古生代变质火山-沉积地层(英安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 252 Ma)、二叠纪片麻状杂岩体(锆石SHRIMP年龄为260 Ma)和侏罗纪糜棱岩化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为168 Ma)。前人在色洛河一带定义的色洛河岩群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可能是形成于晚古生代的一套地层,也可能是由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构成的构造杂岩。  相似文献   
77.
78.
1996年 3月至 1998年 8月 ,新疆伽师地区发生了 11次 6 .0级~ 6 .9级地震的强震群 ,震前 ,北天山地区 5个水化学观测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化学强震远场效应 ,认为硫化物、CO2 的生成 ,或 He,F-的存在 ,明显受区域应力场的影响 ,再加上各观测水点 (泉 )独特的地下水成因类型 ,是造成硫化物、CO2 ,He,F-等各水化学项目形成强震远场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可视化技术及其在GIS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视化是80年代末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该技术正成为研究的热点。阐述了可视化的简史、含义和方法,描述了可视化技术的软件系统,显示设备以及GIS中的可视化任务和3D可视化技术。  相似文献   
80.
地下流体中强震源兆、场兆和强震远兆特征及其物理成因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初步分析了乌鲁木齐9、10号泉地下流体中强震源兆、场兆及强震远兆特征。结果表明,中强震源兆具体表现为震前1~ 2年观测点的绝大多数主测项出现同步性高值异常,临震前可能出现转折或反向,震后恢复正常;绝大多数中强震场兆则表现为观测点仅有部分测项出现短期异常变化;而强震场兆则表现为观测点少数映震性能较好的几个测项出现同步性较好的中期前兆异常;强震(群)远兆则主要表现为个别映震较好的测项出现前兆异常。并对震兆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