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选取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影像及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对平顶山市2000~2011年各子区环境承载力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平顶山各辖区间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关系,且前者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后者。在空间分布上,各评价单元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除石龙区外均呈增加趋势;在时间分布上,评价单元内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大部分土地利用层级有所提升,区域环境承载力在主要子区上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2.
153.
硅藻土常常呈现白色、黄色、黑色等颜色,其中以白色硅藻土较为特殊,遇水后其强度明显降低.为了掌握白色硅藻土的工程特性,必须研究白色硅藻土的微观结构特征.本文以白色硅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试验,以数值化的形式展现其孔隙特征,从微观角度分析白色硅藻土的整体形貌,同时对白色硅藻土的微观结构进行量化分析,通过二值化处理以及...  相似文献   
154.
利用自主开发的土体温度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土体剖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土体表面的覆盖层属性,对比分析了裸土和混凝土板覆盖下土体剖面的热传递特点。结果表明:在恒定热源作用下,土体剖面温度迅速上升到一定值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初始升温速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递减,最终平衡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衰减;温度在土体剖面上的传递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混凝土板覆盖下土体的初始升温速率和最终平衡温度较裸土高;土体剖面热通量反映了土体中热量的传递特征,其变化规律与上下土层间的温度差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55.
文章根据2013年3—10月期间在胶州湾开展的7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结果,研究营养盐的时空变化和限制变化。胶州湾海域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为铵盐和硝酸盐;近年来营养盐由原先的硅限制逐步转变为磷限制,磷成为胶州湾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6.
在多光谱遥感浅海水深反演过程中,考虑到水体和底质影响,水深值和海水表面辐射亮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成立。本文以甘泉岛南部0~25m范围的沙质区域为研究区域,利用GeoEye-1多光谱遥感影像和多波束实测水深数据构建XGBoost非线性水深反演模型,研究了XGBoost算法用于水深反演的性能。以决定系数(R~2),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作为评价指标,并与3种传统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XGBoost非线性水深反演模型的R~2、MSE和MAE分别为0.991、0.33m和0.44m,拟合程度最好,精度优于线性回归模型。为进一步探究各模型在不同水深的反演精度,将水深范围分成3段(0~8 m, 8~15 m, 15~25 m)分别进行精度验证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 XGBoost模型在各分段的精度均优于线性回归模型, MSE依次为0.56 m, 0.14 m和0.43 m。可见,在单一底质区域下XGBoost模型的水深反演精度更高,且反演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157.
遥感影像有效范围提取是影像管理、分发和应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需求一般可分为整景卫星影像产品落图文件提取和影像实际覆盖范围提取2个方面。利用Python开发语言,基于开源空间数据处理库GDAL和商业软件ArcGIS提供的ArcPy开发包,分别研究了通过影像产品元数据文件和栅格文件像素分析构建影像范围多边形矢量的方法,可以满足查询定位和准确覆盖分析的需求,实现不同工作环境条件下相关业务的自动化和批量化,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58.
山东半岛海洋牧场潮汐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山东半岛15个海洋牧场的水深观测数据,比较了不同资料长度下调和分析结果的差异,并分析了包括调和常数、潮汐类型、潮差和潮汐日不等现象在内的潮汐特征的空间变化。结果显示,主要分潮调和常数估计误差随资料长度的增加逐渐减小,调和常数估计的准确性不断提高。潮汐特征的分析表明:(1)各海洋牧场中M2分潮的振幅最为显著,平均振幅为0.87m。(2)各海洋牧场潮汐类型均为以M2分潮为主导的半日潮潮型,山东半岛东部沿海海洋牧场的潮汐类型为不规则半日潮,东南沿海海洋牧场的潮汐类型则为规则半日潮。(3)各海洋牧场平均潮差与最大可能潮差空间变化趋势相同。平均潮差和最大可能潮差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日照国美投礁型海洋牧场,分别为3.48m和5.70m;平均潮差和最大可能潮差的最小值出现在荣成烟墩角游钓型海洋牧场,分别为0.82m和2.27m。(4)各海洋牧场潮高不等现象均不显著,威海瑜泰游钓型海洋牧场、威海西港游钓型海洋牧场、威海刘公岛游钓型海洋牧场、荣成成山鸿源投礁型海洋牧场、荣成东楮岛游钓型海洋牧场和荣成鸿泰游钓型海洋牧场的潮时不等现象不显著,其他海洋牧场落潮历时均大于涨潮历时,表现为涨潮主导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