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3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白云岩成岩相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云岩是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最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天然气藏的主要储集层。文中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成岩相的岩相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识别方法。根据岩心及露头观察、薄片鉴定、全岩X衍射、元素分析和碳、氧、锶同位素测试数据,识别出8种白云岩成岩相类型(准同生云化相、膏盐溶角砾相、活跃回流云化相、隐伏回流云化相、海水云化相、表生岩溶角砾相、埋藏溶蚀相和埋藏重结晶相),其分别形成于蒸发海水、中等盐度海水、正常海水、早期淡水、表生淡水及地层水成岩环境,隶属于近地表、风化壳及中—深埋藏3个成岩系统。建立了Fe-Mn、Cs-Sc、(K×Tl)/Na-(Sc×Ni)/Sr、δ13C-87Sr/86Sr 成岩相判别模版。弱活动性元素Sc、Ni和稳定重同位素13C、18O富集于蒸发海水类成岩相,较活动性元素Cs富集于中等盐度及正常海水类成岩相;K、Tl富集于还原环境成岩相,Fe、Mn富集于氧化环境成岩相;表生类成岩相以富含大量吸附态分散元素和 87Sr 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地表及风化壳成岩系统决定了研究区马家沟组白云岩的成岩相及其地球化学特征,且岩相学研究及地球化学实验是开展白云岩成岩机理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2.
基于人口统计数据的区域震害快速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大规模城乡震害预测工作中, 需要使用与传统预测方式不同的新模型及新方法, 以便实现震害快速预测. 利用容易得到的人口统计数据中的人口及建筑抽样信息,通过建筑物分类,在已有的城市建筑震害基础上采用类比方法进行建筑物易损性分析,给出了人口数据及灾害损失的关系模型. 利用该模型建立福建省区域范围的建筑物不同结构平均易损性矩阵,按经济条件给出结构不同年代易损性矩阵调整系数,并建立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 应用结果表明, 基于人口统计数据方法进行城乡区域尺度的地震震害评估模型, 具有投入少、 数据自动预测、定期更新且易于获取等优点.   相似文献   
33.
为了预测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储层的孔隙度、恢复孔隙演化史,本文综合考虑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建立了孔隙度关于沉积相指数、成岩指数和深度等多因素非线性模型,预测了泉四段储层的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结果表明,在泉四段储层填隙物高达16%的条件下,孔隙度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84%;在碎屑岩埋藏的早期,储层孔隙度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在晚期则受成岩作用的控制,次生孔隙主要发育在中成岩阶段A1亚期和A2亚期的早期;同一层位的储层孔隙度从古到今逐渐减小,在松辽盆地北部的主要成藏期(嫩江期末),中央坳陷泉四段Sq1的储层主要属于中~高孔隙度储层,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在明水组沉积的后期才变为致密储层.  相似文献   
34.
古堡泉岩体位于甘肃北山裂谷带的南带,岩体呈不规则的岩株状,出露面积约1.7km2.主体岩性为辉长岩,含有较多的橄榄辉长岩、辉石橄长岩析离体,各岩相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大部分样品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少数样品属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中TiO2、K2O、P2O5、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稀土元素丰度很低(∑REE=5.29×10-6~17.30×10-6).εNd(t)=+6.9‰~+8.1‰, εSr(t)=+2.3‰~+17.3‰,206Pb/204Pb=18.463~18.645, 207Pb/204Pb=15.604~15.634, 208Pb/204Pb=38.351~38.497.岩体源区可能为先期发生过部分熔融的亏损型地幔,岩浆在运移过程中遭受了显著陆壳物质的混染.原生岩浆为富铁贫镁的玄武质岩浆,在上侵和运移过程中主要发生了以单斜辉石和橄榄石为主的暗色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和不同程度斜长石的堆晶作用.岩体是地幔尖晶石橄榄岩在较低压力下发生较大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5.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是在陆地和海洋动力相互作用下,黄河所携带的泥沙物质逐渐发育、演化形成的滨海湿地系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在横向上的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沉积体叶瓣的形成和发育过程进行了划分.以HS908孔的粒度、有孔虫、孢粉、测年等数据为基础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在垂向上的演化序列进行划分,认为其在...  相似文献   
36.
无人机航磁测量是现今海洋磁测的新技术新方法之一,可解决在海岛礁、海岸带以及冰面覆盖海域等复杂海区中实施高精度、高分辨率磁测的技术问题.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磁测最新科研成果,通过两次飞行测量试验,并对航磁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精度评估,得到如下结果:自主研发的航磁系统具有动态噪声小,噪声水平为31.46±22.11 ...  相似文献   
37.
柯克亚周缘构造特征差异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克亚周缘地区具有与柯克亚相似的优越油气源条件和成藏条件,构造解释成为其勘探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柯克亚及其周缘地区地震,非地震,钻井,野外露头的综合分析,依据现代冲断带构造理论分析了三条分别切过柯西,柯克亚和柯东的南北向剖面,研究了不同构造段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并进行了细致的比较.认为它们构造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反冲构造,冲起构造的发育和逆冲推覆的规模上.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盆山边界动力条件不同,基底差异和早期构造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8.
李浩  李勇  马双  王鹏  魏巍  樊金虎  郑军  刘怀金 《地质通报》2019,38(9):1543-1555
大东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对矿区内的岩浆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用LAICP-MS方法,测得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中锆石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147±10Ma和140.8±1.2Ma,花岗闪长岩经历了1874±18Ma的后期热液活动事件。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两者均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石英闪长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明显的右倾模式,具有弱负Eu异常,而花岗闪长岩为平坦的右倾模式,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两者呈现轻稀土相对富集的特征。微量元素均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石英闪长岩表现为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而花岗闪长岩表现为Th、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及相关研究认为,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大陆弧后盆地的构造背景,主要是由约2.2Ca的岩浆底侵加热导致下地壳基性火成岩部分熔融而成;石英闪长岩形成于伊佐奈岐板块向华北板块斜向俯冲的构造背景,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为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使其部分熔融,形成基性岩浆与地壳熔融物质混合而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39.
白云岩成岩相研究对恢复其成岩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马五5-马五1亚段为例,利用岩芯及岩石薄片研究了白云岩的成岩相类型及岩相特征,并根据氧、碳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以及主、微量元素等分析了各类成岩相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五5-马五1亚段白云岩成岩相主要包括近地表环境下的膏盐溶蚀角砾相、活跃回流渗透云化相和隐伏回流渗透云化相,以及表生淡水环境下的风化岩溶角砾相等四类,其中受淡水或混合水影响的近地表环境下的膏盐溶蚀角砾相、活跃回流渗透云化相及隐伏回流渗透云化相白云岩样品具有相对奥陶纪海水"负偏"的δ18O和δ13C值,相对高Mn或低Fe含量,中等-强阴极发光,高于同期海水的87Sr/86Sr值以及相对较低的Al和Ti含量;而表生淡水环境下的风化岩溶角砾相白云岩样品因受表生期淡水以及大量陆源碎屑物的影响,呈现出低于同期海水的δ18O和δ13C值,相对高Mn和过高Fe含量,弱或无阴极发光,明显高于同期海水的87Sr/86Sr值以及明显较高Al和Ti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氧、碳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及主、微量元素等地化数据是识别白云岩成岩相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0.
梅微  吕新彪  王祥东  范谢均  魏巍 《地球科学》2020,45(12):4428-4445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铁锡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矿化特征,对于研究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该矿床中具有代表性的蚀变矿物以及金属矿物开展电子探针研究,结果指示研究区的热液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在进变质矽卡岩阶段(Ⅰ),矿物以含有钙铁榴石GrtⅠ核的钙铝榴石GrtⅡ和钙铁辉石为主;在退变质矽卡岩阶段(Ⅱ),矿物以富铁榴石GrtⅢ、浸染状磁铁矿以及含水矿物为代表;氧化物阶段(Ⅲ)的矿物以大量磁铁矿、锡石以及少量钙铁榴石GrtⅣ和透辉石为主;在硫化物阶段(Ⅳ),磁铁矿逐渐被硫化物交代,最后形成毒砂、黄铁矿、黄铜矿、铁闪锌矿、浅色闪锌矿-黄铜矿-方黝锡矿固溶体、锑黝铜矿等,表明黄岗铁多金属矿床的流体来源从岩浆水、交代流体最后演化为大气降水的加入,流体成分变化复杂,流体演化具体表现为温度逐渐降低,水岩比值逐渐升高,具有还原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