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鱼卵和仔稚鱼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中起重要作用,作为渔业资源的早期补充群体,其分布、群聚结构对评估渔业资源和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时空变化规律,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进行春、夏两季调查,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组成及群聚结构变化等特征。结果发现:(1)两季共鉴定出鱼卵、仔稚鱼8目21科40种,其中定性样品鱼卵、仔稚鱼8目21科36种,定量样品鱼卵、仔稚鱼4目11科24种;鱼卵优势种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鲷科未定种(Sparidae)、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鮻(Liza haematocheila)、舌鳎属(Cynoglossus spp.)、石首鱼科未定种(Sciaenidae)、小公鱼属(Stolephorus spp.);仔稚鱼优势种为鮻、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小公鱼属、细棘虾虎鱼属(Acentrogobius spp.)、缟虾虎鱼属(Tridentiger spp.)。(2)三门湾湾内与湾外鱼卵、仔稚鱼群聚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湾内密度均高于湾外,反映出优势种鱼类在产卵季对于水文环境(如海流、温度)的空间响应。(3)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的群聚组成季节波动明显,主要由鱼类产卵的季节节律以及以洄游习性等差异形成。结果表明,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空间、季节差异明显,与历史资料相比,鱼卵、仔稚鱼资源从“年际”短时间尺度看已初步显现一定恢复态势。  相似文献   
172.
波浪及波流边界层泥沙起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波浪边界层理论及单向流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推证出波浪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基于波流边界层理论,提出表述波流边界层动力特征的波流比因子X及非线性作用因子Y,并建立了Y与X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单向流及波浪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推证出波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结果表明:波浪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在层流区与单向流光滑紊流区曲线保持一致,粗糙紊流区与单向流粗糙紊流区曲线保持一致,过渡区线型为折线,由层流区及粗糙紊流区曲线延长交汇获得;X及Y能够合理地表征波流边界层动力对比特征及非线性作用特征;波流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介于波浪及单向流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之间,随着波流比因子X的不同,依据非线性作用因子Y,自动在波浪及单向流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之间非线性过渡。建立的波流泥沙起动Shields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能够概括单向流、波浪及波流等不同动力及细沙、粗沙等不同粒径的泥沙起动条件。  相似文献   
173.
9216号台风登陆后的不对称结构和暴雨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1991年江淮暴雨分属三个梅雨阶段。使用国家气象中心客观分析的网格点资料,主要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的方法诊断了梅雨期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强度和进退与暴雨的关系,分析处出:第一阶段暴雨主要与东亚热带季风有关系,而第二、三段暴雨主要与印度西南季风有关系;两支热带季风在100-120°E之间热带地区对峙,有利于引发热带季风涌入中国大陆并发生暴雨。  相似文献   
174.
养殖条件下的性早熟、个体小型化是影响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的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探讨养殖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性早熟的可能因素,本文探讨了3种不同光照周期(23D:1L;12D:12L;1D:23L)对其繁殖性能及个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周期对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性能总体影响不大,除长光照周期(1D:23L)下,睾酮(T)、雌二醇(E2)等激素水平有较显著的降低外(P0.05),光照对乌贼繁殖时间、性腺重及性腺发育指数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但光照周期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却有明显影响,在胴长、体重、瞬时生长率(IGR)及肥满度等生长指标上均呈现出短光照组中光照组长光照的趋势。短光照组雌乌贼在体重、瞬时生长率和肥满度,雄乌贼在胴长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长光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光照周期可作为影响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养殖条件优化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75.
断错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是获取活动断裂多期活动重要的线索.介绍了龙门山中央断裂带北川县城及平武县平通镇的断层沟槽调查及龙门山前山断裂带绵竹县汉旺镇台地前缘探槽开挖获得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北川断层沟槽包括汶川地震在内至少存在3次断层活动事件;平通断层沟槽包括汶川地震在内至少存在两次以上断层活动事件;汉旺探槽揭示了2-3次古地震事件.在上述3个地点中,北川断层沟槽和汉旺探槽在汶川地震前的一次强震时间接近,分别为大于5.8ka和小于6.63ka,接近为6ka.由此也获取了在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活动断裂带的一次强震活动中,中央断裂带和前山断裂带同时活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6.
试验研究了在发动机喷管中加装金属辐射板前后,喷管壁面温度、热喷流温度与喷管红外辐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加装金属辐射板后,热喷流与喷管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显著增强,热喷流中心温度降低,壁面温度明显升高,在90°方向上,热喷流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38.5%。文中从热喷流、喷管壁面以及金属辐射板等相关部件的温度变化情况对红外辐射强度的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  相似文献   
177.
人为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及其对南亚冬季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Regional Climate Model Verson 4.0)耦合入一个化学过程,对硫酸盐、黑碳、有机碳这3种人为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直接辐射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研究了气溶胶对南亚冬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学厚度和地表短波辐射强迫的时空变化可能主要受硫酸盐气溶胶的影响。在南亚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时期和南亚冬季风盛行时期,大气层顶和地表的负短波辐射强迫分布与气溶胶分布基本一致,地表辐射强迫强度绝对值比大气层顶辐射强迫强度绝对值大得多。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表明:在南亚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时期和南亚冬季风盛行时期,南亚人为气溶胶主要分布区中的气溶胶柱浓度含量与南亚冬季风的建立和强度有反相关关系。这与气溶胶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引起气温和位势高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8.
介绍了一种基于迭代FFT算法的优化方法来实现平面稀疏阵列的峰值旁瓣电平优化,给出了详细的优化步骤。在给定的旁瓣约束条件下,利用阵列因子与阵元激励之间存在的傅里叶变换关系,对不同的初始随机阵元激励分别进行迭代循环,可以降低稀疏阵列的旁瓣电平。在迭代过程中,根据稀疏率将阵元激励按幅度大小置1、置0来完成阵列稀疏。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高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79.
强震区泥石流启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区的泥石流物源主要来源于滑坡、崩塌等松散体,具有结构疏松,密实度低,堆积时间短等特点,与非地震环境中的滑坡、崩塌堆积体的结构有所不同,堆积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了改变,堆积体转换为泥石流所需的外界条件也相应的改变。以汶川地震区都江堰市龙池镇典型泥石流灾害为例,分析了地震滑坡、崩塌松散体的堆积形态和堆积体的应力环境。从静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堆积体在强降雨条件下的起动特征,探讨了降雨作用形成的地表径流水深与堆积体失稳时的应力极限状态的关系。分析得出沟道岸坡滑坡堆积体发生侵蚀时的地表径流力为F=(τ1f-f1sinα)/cos(α-26.65),并建立径流水深与地表径流力的关系:H=F/4ρsgJ。分析在动量守恒条件下,堆积体单位时间内的侵蚀体积dV=dM/γs模型。为了进一步探讨在实际现场的应用,以汶川地震区都江堰市的水打沟泥石流为例,分析发生泥石流时的地表径流水深为0.011 m,其结论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0.
循环流化床燃烧产生的粉煤灰按不同比例与污水充分混合,其对污水中P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对COD的去除率为45%左右;对NH3-N的去除效果较差,最高不超过11%。由于粉煤灰含有大量钙,可以与粉煤灰中的磷酸盐形成沉淀,故采用循环流化床产生的粉煤灰可以有效处理含P较高的污水。文章研究了粉煤灰中重金属在污染水中释放规律,如Pb、Cd、Cu、Cr及Ni等,由于粉煤灰与污水浸泡后pH值呈碱性,且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使反应体系呈还原状态。因此,粉煤灰中的重金属可以稳定存在,粉煤灰在污水中几乎不释放重金属,所以未加任何处理的粉煤灰在浸泡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重金属污染。为此,粉煤灰可用于井下采空区回填,也可用于路基填充等。由于粉煤灰中少量碱性物质溶于水中,可使地下水pH值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