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239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童丽萍  唐磊    王文华 《世界地震工程》2019,35(2):147-156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嵩岳寺塔在多遇、设防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及最不利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结构安全动态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质量和刚度关于中轴面呈对称分布,塔身结构整体性较好。地震作用下,结构呈现一阶弯曲变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鞭梢效应。1层塔身的变形最为严重,是结构的薄弱环节。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塔身开始进入弹塑性状态,其他情况下仍处于弹性状态。结构承压性能较好,但门洞顶部的水平抗拉承载力存在一定不足,7层以下塔身外侧的竖向抗拉承载力存在一定不足,12层以下塔身中轴面附近的抗剪承载力存在一定不足,且门洞顶部受剪最严重。  相似文献   
722.
目的:比较肺CT靶重建(局部小扫描视野(FOV)薄层CT成像)和常规肺CT图像的质量以及对正常活体肺结构的显示情况。方法:对74例受检者分别行常规肺CT扫描(5mm)及靶重建(FOV 20cm,层厚1.25mm)。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判定常规肺CT成像、正常肺野小FOV薄层CT成像的图像质量:肺小叶结构、肺动静脉-支气管分支的显示(1~4级)及判断信心强度;3级和4级图像以小FOV薄层CT成像(1.25mm)显示数较多者作为标准,进一步判断常规肺CT扫描(5mm)成像的敏感性,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做Kappa检验。结果:1级和2级图像质量在常规肺CT扫描和肺小FOV薄层CT成像间无统计学意义;3级和4级图像质量,肺小FOV薄层靶重建CT成像明显优于常规肺CT扫描,在两名观察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照肺小FOV靶重建成像,常规肺CT扫描(5mm)成像,3级图像敏感性分别为97.1%、98.6%;4级图像敏感性分别为80.8%和85.3%。诊断信心水平明显提高(P<0.05)。在肺小FOV靶重建CT成像、常规肺CT成像上的图像质量的判断,两名观察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0.717,0.746)。结论:肺小FOV薄层CT成像较常规CT图像,能增加正常肺微细结构的显示能力和增加观察者判断信心。   相似文献   
723.
利用布设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甘肃宽频带地震台阵记录到的远震P波走时数据,采用小波域参数化和基于L1范数的稀疏约束反演算法的多尺度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该地区400km深度范围内上地幔的P波速度结构.本文采用的多尺度层析成像方法可以自适应数据非均匀采样的情况,有效降低谱泄漏效应和反问题的多解性,明显提高解的分辨率和可靠性.层析成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整体上显示为低速特征,扬子地块上地幔则显示为高速特征,两者之间上地幔存在清晰的块体边界带,该边界带位于东经104°—105°之间并且随深度的增加逐渐东移.该特征暗示了青藏高原上地幔物质向东扩张的机制,但在西秦岭上地幔顶部不存在物质运移的通道.青藏高原东北缘内部也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幔P波速度整体呈低速特征,而柴达木地块的上地幔顶部具有相对高速特征,而在上地幔200km以下这两个地块间的差别逐渐减小.1654年天水地震和1879年武都地震都发生在扬子地块与青藏高原的碰撞交汇区,其震中下方上地幔显示为高低速转换结构.  相似文献   
724.
盐度是影响水母生长、繁殖和家庭饲养的重要因素,全球变暖、海水温度上升、极端天气和气候异常已被证明会影响盐度。本研究为探讨叶硝水母(Phyllorhiza chinensis)对盐度的应激响应机制,设置12、22和32共3个盐度梯度,对螅状体、育成体和成体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条件下盐度可引起叶硝水母生活史各阶段生长和消化生理的变化,在3种盐度条件下螅状体均能正常存活和无性繁殖,体内4种消化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育成体和成体(P<0.01),说明螅状体对外界盐度变化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其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较强,可进一步人工淡水驯化。盐度12有利于育成体和成体的进一步淡化,可作为内陆水族馆和家庭观赏水母用螅状体的保种盐度。盐度22叶硝水母无性繁殖、生长和活力状态较好, 4种消化酶活力最高,可作为人工饲养的适宜盐度。各盐度组3个生长阶段胃蛋白酶含量均最高,说明该水母对蛋白质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试验结果为叶硝水母饵料的调整、解析对环境的应激和适应机制及商业养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5.
文章主要介绍了AR模型及其参数确定的基本方法。应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海洋环境噪声信号的时间序列进行仿真分析,并对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AR模型预测得到的环境噪声信号很好地逼近了实测值,预测的功率谱也具有较高的精度,模拟的结果较好,为海洋环境噪声的预报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726.
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球月平均海温资料、137°E断面海温观测资料、同化水位资料和太平洋850 hPa纬向风资料,利用EOF、功率谱和最大熵谱等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时空变化,并讨论了热含量变化与水位和赤道太平洋纬向风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热含量的年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大尺度海气系统异常相联系,即在El Ni(n)o期间,热含量减少,而在La Ni(n)a期间热含量增多;热含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气候跃变,在跃变前热含量偏多,而在跃变后则偏少;热含量与水位间存在着非常一致的同位相年际变化,而这种变化与赤道西、中太平洋的纬向风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27.
文章依据2018年8月长岛海域表层海洋沉积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来源,通过单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各种元素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长岛表层沉积物各污染物的单因子指数P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As、Cr、Cu、Cd、Zn、Pb、有机碳、石油类、硫化物、Hg,重金属指标污染情况较理化指标严重;全部站位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05,属低生态风险;Cd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率为47.0%,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长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元素的主要来源包括:①大气沉降、海上交通排污带来的重金属污染;②周边区域的养殖面源、生活污水污染等带来的重金属污染;③煤矿和金矿等矿产资源开发等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728.
齐庆华 《海洋科学》2009,33(9):35-41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大气资料,计算了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水汽输送通量,分析了水汽输送通量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给出了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通量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的耦合模态.结果显示: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通量场具有显著的经向型、辐散型和纬向型3个主要的空间型,这三种模态的年循环特征都很显著.夏季,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通量异常以辐散型为主,且具有显著的准两年周期振荡特征和明显的年代际变率;在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通量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前三类主要的耦合模态中,水汽输送通量异常以纬向型和辐散型为主.分析表明,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通量变化是影响中国东部降水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西太平洋暖池区、黑潮流域和中国近海尤其是南海海域则是向中国输送水汽的关键区域.这可为西北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9.
基于SODA再分析资料和TAO资料,利用EOF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分别研究了赤道太平洋海面纬向风应力异常和赤道太平洋上层纬向流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其对西太平洋暖池纬向运移的影响。结果显示,赤道太平洋海面纬向风应力距平场第一模态具有2—5年的年际变化特征,其时空分布呈东、西向的反位相变化;而赤道太平洋上层纬向流距平场的第一模态则为1—2年的年和年际变化,且整个研究区域位相统一。纬向风应力和纬向流异常变化最显著的区域都在赤道中太平洋。相关分析显示,赤道中太平洋海面纬向风应力异常和赤道西太平洋上层纬向流异常分别对西太平洋暖池纬向运移有约2个月和4—6个月的超前影响,是暖池纬向运移的两个重要动力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赤道中太平洋海面纬向风应力异常和赤道西太平洋上层纬向流异常对西太平洋暖池纬向运移有很好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