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46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贝勒库都克锡矿带是我国新发现北方地区第一条独立锡矿带.由与S型黑云母花岗岩有关的石英脉型锡矿及与A型花岗岩伴生的锡矿床和砂锡矿组成其成矿系列。成矿时代属海西晚期。准噶尔与野马泉两地块相撞焊接.于碰撞褶皱带形成区域造山期花岗岩.热量聚集熔化产生改造型含矿花岗岩株,局部拉张产生含矿A型花岗岩,二者经碱质交代-酸性淋滤成矿作用,使锡活化迁移集中富集而形成有关锡矿床。  相似文献   
272.
断层错动的危险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地震时断层错动对建筑场地的影响,本文在地面震动危险性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估计断层错动风险的概率方法,该法考虑了断层破裂边界效应以及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最后文中还给出了一个算例,以展示建议方法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273.
机载三线阵传感器影像区域网联合平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载三线阵扫描传感器飞行过程能够同步记录影像数据和POS数据。由于系统误差的存在,POS直接对地定位的精度还不能满足测制大比例尺地图的需要,因此,空中三角测量仍然是必须的。本文简述三线阵扫描传感器立体成像原理;在引入POS集成的传感器空间定位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机载三线阵传感器区域网联合平差的数学模型。平差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什么情况,区域网联合平差对提高机载三线阵传感器影像的定位精度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74.
根据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成果,将林西组划分为5个岩性段,原林西组六段划分为老龙头组,并揭示出林西组官地剖面的地层褶皱重复多次,而非前人的单斜地层序列。根据古植物、双壳类和孢粉等生物地层确定林西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老龙头组地质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基于古生物、沉积构造、碳酸盐岩微相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多方面证据确定出林西地区林西组和老龙头组为陆相河湖沉积,其沉积演化序列为河流→浅湖→深湖→浅滨湖,与天山-兴蒙地区二叠纪主要的陆相盆地沉积演化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275.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定量评估了1997—2021年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探究该自然保护区建立与管控级别提升前后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并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演变的原因。结果表明:石门台自然保护区RSEI值从1997年的0.637动态上升到2011年的0.714,随着自然保护区从省级升至国家级,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2021年RSEI达到0.788;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区域占比高达64.5%,其中,缓冲区改善较为明显,变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实验区人类活动频繁地区以及核心区高海拔山脊地带;RSEI对高程的响应最为明显,300~600 m生态环境质量最好,300 m以下和超过900 m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当土壤酸碱度为5.3、有机碳质量分数为4.1%、黏土质量分数为32%时,RSEI最高;居民活动从外向内(即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且带来负面影响;时间上,RSEI与降水呈现正相关性,有23.6%的区域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局部年份受降水的影响较大。总体上,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好趋势明显,今后应...  相似文献   
276.
本文循着汶川8级地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结合长期积累的基础工作,对该地震及其必然性做出了解读性认识。认为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的形成,构造解缚活化,对剪破裂,是该地震发生的根本。即地震发生于早期具有深成、分划而又具推覆右旋性的“龙门山”大边界构造,也即“南北带”大边界构造的中段上。“新构造运动”时期以来,由于应力作用方式的转变,由正向于构造带的北西向转为东西向,以及介质硬化和脆性破裂的取舍而形成了“岷山-龙门山联合前缘断块”,在东、西对峙的块体非正向的对剪作用下,构造解缚,断块活化,右旋活动加剧,长期积累的应变因对剪性破裂,突然释放而发生地震。是构造条件与应力作用方式适合条件的有机统一;还进一步认为,在这一机制中,东侧块体的让位性运动与“不均衡”作用及其深源控制应是主导,相应西侧“联合断块”沿滑脱面或薄弱界面作对剪性“弹性回跳”破裂而引发地震的机理与解释更为合理。这既符合地震发生的基本事实,体现了中国“南北地震带”的本色,也解释了岷山-龙门山一线在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间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为对该区地震活动机理的认识以及地震监测工作,提供战略性依据。而“对剪”、“回跳”破裂机制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且在“南北带”的两端有对称性。更可慰的是,这一地震为揭开地震活动之谜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如能及早将这些基本认识和思路付诸于事件发生之前,对这一大震的潜在危险做出评估不是不可能的。看来在地震监测已进入现代化的今天,重点的基础评价工作,尤以多观点的。碰撞”仍不可少缺,本文又是讨论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277.
寻甸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台,该区灯影组三段发育了一套以白云岩夹粉砂岩泥岩为主的沉积岩层。通过对摩洛河剖面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该区灯影组三段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以细粒石英砂岩、泥岩为主;中部以砂屑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石英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上部以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钙质粉砂岩为主。岩层中主要发育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并且认为研究区灯影组三段地层发育在碳酸盐台地一陆表海环境中,从底到顶可识别出潮坪浅滩相、瀉湖相和开阔台地相的沉积。总体上为海退一海侵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278.
地壳不同构造层次岩石变形机制及其构造岩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岩记录地壳构造变形演化重要信息,其成因、分类与命名一直没有统一认识。本文对构造岩变形机制、控制因素和构造岩分类进行系统总结。认为构造岩形成受物质成分、变形机制、应变速率、流体、温度、压力等因素控制,是物质成分与物理化学条件、变形机制等众多变量的函数。变形机制包括破裂作用、碎裂流动、晶质塑性、物质扩散、重结晶作用和超塑性流动,不同变形机制出现在不同地壳构造层次中,形成不同的显微组构。依据成因机制、物质组成和组构等标志对构造岩分类与命名进行重新修订,将构造岩划分为碎裂岩系列和变质构造岩系列,前者发育在地壳浅构造层次上,以破裂作用和碎裂流动变形机制为主;后者发育在中深部构造层次上,以晶质塑性、重结晶作用、物质扩散作用和超塑性流动作用为主。碎裂岩系列划分碎裂岩、角砾岩、微角砾岩、超碎裂岩、断层泥和假玄武玻璃;变质构造岩系列划分为构造片岩、糜棱岩和构造片麻岩。依据岩石流变性质、变形机制和构造岩分布,地壳构造层次划分为:脆性域,变形机制以碎裂作用和碎裂流动为主,发育碎裂岩系列;脆-韧性转换域,以晶质塑性、物质扩散和重结晶作用为主,并伴随有碎裂作用,形成糜棱岩、千糜岩和构造片岩;低温韧性域,以晶质塑性、物质扩散和重结晶作为主,发育糜棱岩与构造片岩;高温韧性域,以超塑性蠕变和重结晶作用为主,形成构造片麻岩。  相似文献   
279.
三亚崖州湾是海南自贸港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摸清其地质环境是科技发展规划的基础条件。选取水深、坡度、沉积物环境质量、古河道或古湖泊面积、沙波面积、沙脊面积、软土面积和软土厚度共8个影响因素,采用K-means聚类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研究区适宜性进行定量分区,共划分适宜性好、较好、中等、较差和差五个等级,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崖州湾适宜性的影响,总结五个分区的地质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性最好区位于研究区中北部,其次是中南部,两翼地质环境质量最差,中等区镶嵌分布于崖州湾的外缘;建议优先考虑适宜性最好区进行规划开发,其次是适宜性较好区。文章先用K-means聚类法对影响因素分级,再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评价因子的主客观权重,形成一种主客观结合的科学评价方法,并运用到地质环境开发适宜性评价中,很好地划分出优选区。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开发规划及防灾减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同时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80.
采用生氧量生物测验法对影响水库初级生产力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氮、磷充足时,锰的限制作用较普遍,而锌、铜的抑制作用也常出现,铁、硒等其他元素在某些条件下也会起限制作用。围隔试验的结果也表明,在施氮、磷的基础上,加施锰剂后,浮游植物生物量(以活性叶绿素a表示)增高1.7倍以上,较之单纯施氮、磷肥,生物量亦增高了35%以上,高峰持续时间约10d,浮游动物生物量亦有所增加。这些结果都表明锰在提高水库鱼产力中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在大水域施肥养鱼中添加微量元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