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8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508篇
测绘学   267篇
大气科学   175篇
地球物理   425篇
地质学   1004篇
海洋学   280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29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5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0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3年   3篇
  1926年   2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全球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湿地独特的水文特征,传统的湿地监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大尺度的湿地信息提取更是困难重重.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兴起,为大尺度和长时间序列的空间数据处理提供了契机.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沉积物中总有机碳、有机质碳同位素及碳酸盐含量、碳氧同位素的分析, 并结合粒度数据, 将研究剖面所记录的古湖泊环境演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254 (连续古湖泊沉积开始与第八层底部) ~210cm (距今39.7~35.8ka BP之间) 为湖泊发育期.210~185cm (距今35.8~33.6ka BP之间), 185~112cm (距今33.6~27.2ka BP之间) : TOC、CaCO3含量较高、δ18 O值偏正, δ13 Corg偏负, Mz值较低, 反映了当时温度较高, 湖水水位较高; 而112~55cm (距今27.2~22.3ka BP之间) 和55~0cm (距今22.3~17.5ka BP之间) : TOC、CaCO3含量较低、δ18 O值偏负, δ13 Corg偏正, Mz值较高, 表明了温度相对较低(但气候仍较温暖), 湖水水位较低, 湖泊处于退缩时期.其间分别在距今32.2~32.4ka BP、30.4~29.8ka BP和28.4~27.2ka BP出现了3次较大的退缩过程, 约22ka BP出现了一次气候突变.贝壳堤剖面揭示在39.7~18.5 14C ka BP之间柴达木盆地气候较温暖湿润, 形成高湖面.从18.2ka BP开始, 湖泊进入退缩阶段.到17.5ka BP快速形成盐壳, 高湖面持续历史结束.   相似文献   
993.
波路径偏移压制层间多次波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消除层间多次波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研究领域的难题,尤其对于实际资料的处理,到目前为止还很难找到一种完全有效的方法. 本文给出了仅对一次波成像既波路径偏移方法压制层间多次波方法,在共炮道集和共检波点道集分别计算炮点射线的入射角和检波点射线的出射角,由此计算的角度作为射线追踪的初始角度,计算地震波射线的传播路径. 结合由程函方程计算的走时表,判断偏移范围是反射波还是多次波. 在前期偏移过程压制多次波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波路径偏移消除多次波的应用部分. 为了进一步说明效果的有效性,计算了在单炮和共成像点道集压制层间多次波,给出了实际资料的压制多次波的偏移结果.  相似文献   
994.
建立了适合于带暗支撑剪力墙非线性分析的宏观单元模型,分别用带斜杆的多垂直杆单元模型和模拟框架单元模型对2个带暗支撑剪力墙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给出了模拟框架单元模型的刚度矩阵和杆件非线性力-变形关系,对两种不同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两种模型能够较好反映带暗支撑剪力墙的弹性和塑性阶段的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995.
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30个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格搜索法和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从得到结果看,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上呈NW-SE方向,并有一顺时针旋转趋势,快、慢波时间延迟是0.70~1.51 s.青藏高原东北缘的SKS快波偏振方向与区域内主要构造断裂走向基本一致;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变化与区域内最小平均主压应力方向变化相似,也与由GPS测量得到的速度场方向变化相似.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物质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发生了顺时针旋转的形变以至流动,使得上地幔中橄榄岩的晶格排列方向平行于物质形变或流动方向,上地幔变形和上覆地壳变形可能存在垂直连贯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996.
各向同性介质长偏移距地震同相轴动校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二阶动校正方法基于较小最大偏移距与目标层深度比和地震波沿直线传播假设,进行长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时,这些假设不再成立.高阶项动校正公式能提高长偏移动校正精度,文中对几种典型的高阶项动校正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优化四阶、优化六阶动校正方法.模型计算表明,高阶项动校正方法能取得较常规动校正方法好的动校正结果,但并非阶数越高动校正精度就越高;在纵向速度变化剧烈时,高阶动校正或优化高阶动校正方法一般不能适用于最大偏移距与目标层深度大于3.5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优化四阶和优化六阶动校正公式由于考虑了无穷大偏移距的影响,具有更稳定、更加精确动校正效果,适合于实际的各向同性长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0mm、50mm、100mm和150mm灌水量处理下的4种植物生长状况观测,50mm处理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都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处理;灌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含水量来实现的;五星蒿与鸡眼草一样,在适宜的土壤温度时,其生长速率大小与土壤湿度的关系较密切,虫实和猪毛菜的快速生长期都在前期,后期的灌水对他们生物量的形成没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气候变化对沅江流域径流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喜  苏布达  姜彤  施雅风 《湖泊科学》2003,15(Z1):115-122
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造成气候变化,对全球资源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水量平衡基础上,建立考虑气象要素和地形变化的月水文模型,利用实测径流资料对模型在时空尺度上进行验证.利用全球气候模型(GCMs)预测的未来气候变化情形,对处于湿润区的沅江流域径流过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径流过程对降雨和气温变化十分敏感.根据英国Hadcm2模型对本世纪中叶气候变化预测结果,沅江流域未来年降雨量减少0.43%气温升高1.55℃,丰水期降雨增加,而枯水期将有较大幅度减少.年径流量相应减少6.8%,丰水期径流量增大11%,枯水期径流减少47%,不利于防洪和水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9.
冰雪在短波区域具有很强的各向异性反射特征,对全球能量平衡及水循环等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发展了一系列应用于冰雪的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RDF(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模型,全面比较和评估这些模型对星载多角度遥感产品的业务化模型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全球POLDER冰雪多角度反射率数据,选取3个模型,包括核驱动、半经验的MODIS业务化RTLSR模型、渐进辐射传输物理模型ART以及新发展的RTLSRS 模型进行了全面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拟合所有POLDER数据时,RTLSRS模型都具有最高精度,对于单组纯雪数据,RTLSRS模型的最小二乘拟合的均方根误差(RMSE)比ART模型降低了45.45%,仅为RTLSR模型的18.46%。对于非纯雪数据,RTLSRS模型与RTLSR模型的拟合能力总体差别不大,但其RMSE比RTLSR模型降低了67.5%,ART模型的精度最差。(2)虽然RTLSRS可以高精度拟合所有数据,但该模型拟合纯雪(R2=0.969,RMSE=0.012)精度较优于非纯雪(R2=0.926,RMSE=0.013)。(3)对RTLSRS模型进行简化,仅保留其各向同性核和雪核ISM(Isotropic-Snow Model),验证结果表明:简化后的模型能够很好地表征雪的二向散射能力,使用POLDER全部纯雪数据进行拟合时,R2达到了0.949,RMSE为0.034。本文有助于用户在应用冰雪多角度数据时选择更合适的BRDF模型,同时对理解这些模型的误差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为揭示陆相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低温氮气吸附-解吸实验,结合扫描电镜分析、有机碳测定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分析页岩有机质和矿物组成,厘清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河子组陆相页岩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石英和长石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黏土矿物粒内孔、长石溶蚀孔和颗粒边缘孔,有机孔隙不发育。氮吸附曲线主要呈现为Ⅳ类吸附曲线,发育H2和H3两类迟滞回线,其中H3型比表面积较低,平均孔径较大,宏孔含量较高。页岩孔体积主要由介孔和宏孔贡献,比表面积主要由介孔贡献。孔径分布呈现双峰态,左峰约为2.7 nm,右峰分布在20~70 nm。页岩发育两段分形特征,分形维数显示H3型页岩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及复杂性较弱。孔隙结构主要受矿物组成控制,与TOC无明显相关性,微孔含量与比表面积越高,宏孔含量与平均孔径越高,页岩孔隙结构越复杂,越不利于页岩气的运移及产出。陆相页岩因沉积环境控制下赋存的腐殖型有机质,从本质上影响了其孔隙空间、孔隙结构及页岩气富集特征,与海相页岩区别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