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83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413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7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71.
形成于中-深成条件下的造山型金矿的成矿流体属于H_(2)O-NaCl-CO_(2)体系,金矿化阶段的石英中发育大量的富CO_(2)流体包裹体。长期以来,用常规冷热台对其进行显微测温热力学研究时,较高的内压力会造成绝大多数CO_(2)充填度>0.4的包裹体在尚未达到完全均一状态前就发生爆裂或泄露,导致所测的完全均一温度值明显偏离真实值,甚至无法测得完全均一温度,这制约了对造山型金矿床成矿条件的认知。针对该问题,本文以东天山玉峰金矿床富金矿石中的H_(2)O-NaCl包裹体(A型)和H_(2)O-NaCl-CO_(2)包裹体(AC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利用最新型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VT型号)测试富CO_(2)高内压的AC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的实验流程与结果,并将实验数据与Linkam THMSG600冷热台测得的A型、AC型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热液金刚石压腔能够有效阻止富CO_(2)流体包裹体在升温过程中发生爆裂、泄露等非弹性体积改变现象的发生,从而获得有效的完全均一温度。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压力-温度拟合线两线相交法,对热液金刚石压腔所测富CO_(2)流体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数据进行校正,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外压力造成的影响,获得更为接近真实成矿流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基于此,获得玉峰金矿床的成矿温度和成矿压力分别为312~343℃和181~268 MPa。本文的实验研究工作显示了热液金刚石压腔在中-深成造山型金矿富CO_(2)成矿流体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热液矿床的形成需要大量流体,而流体的运移需要包括地势差、岩石变形、热梯度及热异常等多种驱动力。这些流体驱动力与构造环境及过程有密切关系。流体压力状态和热场及地势差的组合决定了压性构造环境流体以向上运动为主,如造山型成矿系统,而张性构造环境流体以对流为主,如VMS和SEDEX成矿系统。造山作用造成的地势差及水平挤压作用所产生的超压可以驱动流体侧向迁移数百公里,如MVT成矿系统。但是,具体的成矿流体动力学过程比较复杂,且随构造演化而变化。在经历过多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地区,如地洼区,老的成矿流体动力系统不断被新的系统叠加或取代;新的构造单元需要来自地幔的流体源补充才有利于成矿。成矿学研究的是成矿作用与大地构造的关系,而流体动力学系统与大地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成矿流体动力学应成为成矿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3.
池永翔 《江苏地质》2015,39(4):697-701
通过对福建省台风暴雨特征的详细分析,结合沿台风“莫拉克”路径对省内新发生滑坡进行的追踪调研,总结出台风暴雨条件下滑坡发生的背景环境,分析了台风暴雨各个特征要素与滑坡之间的关系:滑坡与台风中心登陆区域及登陆后的运行轨迹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台风登陆当天降雨对滑坡起决定性作用,当台风登陆当日降雨量达到100 mm或60 mm的3 h极值降雨量时,易触发“即雨即滑”群发式小型浅层土质滑坡。  相似文献   
74.
藏北戈木错渐新世碱性钾质火山岩中单斜辉石斑晶普遍出现正环带、反环带和韵律环带结构,多具有"绿核辉石"的结构特征。通过矿物电子探针测得"绿核辉石"的核部有高Mg#和低Mg#两种不同成分,两者都不同程度发育有筛孔状熔蚀结构,环带结构主要发育在辉石的幔部到边部,与绿色核部存在明显的成分间断,幔部环带结构的成分变化范围相对较窄。"绿核辉石"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反映了同源碱性钾质岩浆在壳内岩浆房中发生了岩浆补给-混合作用,复杂的环带结构记录了混合岩浆的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75.
朱小三  钱荣毅  王永  董进  迟振卿  姚培毅 《地质学报》2015,89(12):2236-2249
查明泥河湾盆地新生界及中生界地层序列及基底的分布与赋存形态是研究泥河湾盆地形成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在泥河湾盆地桑干河与壶流河交接处附近采集了四条测线的反射地震数据,通过对精细处理后的地震剖面进行详细分析,在剖面上厘定了三个具有明显强反射标志的地层,即古近系的玄武岩、侏罗系上统的含煤地层和侏罗系下统的含煤地层;其中,新近系沉积层与古近系玄武岩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双程旅行时为0.3~0.6s,深度范围为300~500m,而第四系泥河湾组底界由南西到北东逐渐加深,其界面深度为200~300m;侏罗系上统含煤地层在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双程旅行时在0.8s上下波动,其深度约为1200m,探测出侏罗系上统顶界面的深度范围为800~1100m;侏罗系下统含煤地层在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双程旅行时为1.0~1.4s,深度范围为1800~2000m,由此推测出中生界侏罗系与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分界线的深度为2000m左右;根据地震反射波阻抗差别推测出新元古界和太古界地层的分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出现的时间约为2.5s,其深度为4000m左右。本研究通过四条反射地震测线的数据基本上查明了泥河湾盆地位于探测区处第四系泥河湾组底界面的深度分布范围及起伏形态、侏罗系上统顶界面和下统底界面的大致埋深,为查明泥河湾盆地新生界及中生界地层序列提供了基础性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6.
在海洋环境中的酵母菌分布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作者对不同海洋环境中的酵母资源、分布和多样性进行的大量研究,从中发现了22属63种1051株。并且发现这些广泛分布在海水、海泥、高盐海水、深海、各种大型海藻表面、各种海鱼体表和体内和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的酵母可以产生蛋白酶、脂酶、植酸酶、菊糖酶、纤维素酶、β-1,3-葡聚酶、嗜杀因子、核黄素、铁载体等活性产物,所以这些酵母菌具有广泛的实际用途。  相似文献   
77.
贵州西部两场典型暴雨个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ECWMF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逐日客观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高密度区域气象自动站降水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2011年6月中、下旬发生在贵州西部地区的两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场暴雨的发生,中低层均有西南低涡沿切变线东南移和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第1场有高原槽,第2场既有高原槽又有南支槽等天气条件的有效合理配置,以及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和充足的水汽、能量条件,为暴雨产生提供充分的条件。②区域气象自动站降水资料显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演变对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③WRF模式较准确地模拟出降水落区、强度以及700 hPa上西南涡沿切变线移动趋势,对类似暴雨短时临近预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8.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金成矿带之一,胶东地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27%,黄金储量却约占全国的25%,特别是胶西北地区的金矿更是星罗棋布,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和科研工作。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关于胶东金矿在构造、岩浆、流体及成矿物质、富集机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且针对颇具争议的金成矿物质来源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并初步论证了其可行性。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地学同仁对此科学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9.
As shown in comparis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and periodical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tropical cyclones forming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by three major forecast centers, i.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 Regional Specialized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Tokyo (JMA) and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 of Guam,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points. (1) Climatology of tropical cyclone (TC) or typhoon (TC on the intensity of TS or stronger) shows some difference in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among the centers, which is more notable with TC than with typhoon. Both of them are more at the database of CMA than at those of the other two centers. (2) The difference is too significant to ignore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between CMA and JTWC, which mainly results from the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number of generated tropical depression (TD) between the two databases. The difference is small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S formations among all the three databases, and consistence is good between JMA and CMA or JTWC. (3) Though differences are not significant in the periodical variation of TC formations between CMA and JTWC, they are markedly apart in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which is mainly shown by an anti-phase during the 1990s. (4) Non-homogeneity may exist around the late stage of the 1960s in the data of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相似文献   
80.
夏季黔东南州局地暴雨与西太副高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黔东南州1996-2005年夏季发生局地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的特征、地形等的综合分析,得出9次局地暴雨都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变化密切相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SW气流均增强为急流,并输送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而且特别有利的地形的强化作用,造成黔东南暴雨的落区不同.根据暴雨的不同落区,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即西部型暴雨、南部型暴雨、中部型暴雨、东部型暴雨.但中、南部型暴雨还有中低层低涡切变线配合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