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402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603篇
海洋学   32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1篇
  1938年   2篇
  1934年   4篇
  192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地理位置差异将湿地公园分为城市、城郊与郊野3类,探讨郊野湿地公园承担旅游功能所具有的特殊性,通过对首批国家湿地公园的梳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郊野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标准指标,通过问卷调研等方法构建其测算标准。测算标准包括旅游环境容量中的生态、资源、心理、设施及管理5大容量,共计18项因子,为其测算研究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92.
弥渡地器台经过多次试验,在2011年11月改进了弥渡自流井脱气集气装置。该装置在弥渡地下流体观测井使用后,脱气效果明显,弥渡地下流体前兆信息获取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本文选取改进脱气集气装置后的弥渡数字化气汞资料,对2012年以来云南省内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93.
以ETM+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去干扰异常主分量门限化技术提取卫宁北山地区遥感矿化蚀变异常信息,结果表明:羟基异常主要分布在铜铁沟—岔梁子—平湖滩一带,自北向南沿构造破碎带呈带状结构,一二三级异常均有,且与已知矿(化)点吻合较好;铁染异常分布面积小,主要为三级异常,在色井沟和红石堆,异常以片状沿沟谷自北向南呈带状分布,与已知矿点对应少,示矿作用不明显。结合SPOT5数据,对研究区进行"线、环、带、色、块"找矿五要素遥感地质构造解译。以断层和褶皱轴线为主的线要素大多呈近EW向分布;环形构造7个,推测位于金场子的环有可能由隐伏岩体引起;带要素2条,位于金场子西部,呈EW走向;色要素分布面积小且零散;未解译出块要素。根据获取的地质异常信息,建立遥感示矿模型,结合地质分析,圈定了3个遥感示矿异常区。  相似文献   
994.
高家堡子银矿床是在辽东青城子铅锌矿田内发现的一大型独立银矿床,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第三段以大理岩为主的地层之中,矿体形态及产状受层间破碎带构造控制。矿区矿石分为硅化石英脉型及碎裂大理岩型两类,其中前者为矿区主要的富银矿石。该类矿石晶洞构造极其发育,根据地质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成果,认为矿石中的晶洞构造是岩浆来源富CO2流体溶蚀赋矿的大理岩围岩形成的溶洞,被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流体充填形成晶簇状石英。  相似文献   
995.
初航  王惠初  魏春景  刘欢  张阔 《地球学报》2012,33(6):977-987
冀北承德一带的高压麻粒岩多呈弱应变域构造透镜体, 出现于由花岗片麻岩组成的宽阔的复式剪切带内, 其代表的深部地壳热运动及相应的折返机制对华北克拉通的碰撞造山模式和克拉通构造演化模式研究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冀北承德高压麻粒岩及其围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 围岩原岩年龄约2500 Ma, 大约在2297 Ma基性岩侵入花岗片麻岩, 在大约2381 Ma后开始俯冲, 经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 经历俯冲及长期地壳加厚过程, 于2001 Ma之后某个时间开始折返, 在此过程中1896 Ma还有另外一期基性岩墙侵入, 在1885 Ma经历了抬升过程与麻粒岩相退变质, 而在1850 Ma经历了华北大面积高角闪岩相事件, 甚至有部分熔融出现, 此事件抹杀了大部分古元古代变质演化过程。由此可见, 承德地区甚至整个华北北部古元古代地质演化历史并不是不同地点的一两期不同事件, 而是一个复杂连续的演化过程, 以往的研究只揭示了一期或两期事件, 而承德地区高压麻粒岩的证据则记录了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96.
张松  王永彬  褚少雄 《岩石学报》2012,28(2):544-556
海沟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由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该岩体主微量元素、Sr-Nd-Hf同位素和锆石的U-Pb年龄进行了系统研究。高精度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形成的精确年龄分别为322.9±3.4Ma和320.3±3.5Ma,为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海沟岩体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其K2O/Na2O比值介于0.51~0.93之间,A/CNK介于0.87~0.94之间。微量元素方面表现为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弱铕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K)富集,以及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相对亏损等。锶同位素初始比值为(87Sr/86Sr)i= 0.7054~0.7059, εNd(t)=-10.4~-8.6,亏损地幔的钕模式年龄分别介于1.84~1.99Ga和1.84~1.93Ga之间。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锆石的εHf(t)变化范围分别为-7.6~-0.8和-11.5~-5.4,对应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分别为1.39~1.81Ga和1.67~2.06Ga。同位素特征表明两者可能来自中元古代和古元古代的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较多地幔物质的加入。根据其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以及区域地质演化史,认为海沟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古生代古亚洲洋消减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固阳东部碱性侵入岩:年代学、成因与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在内蒙古固阳县东部出露了两个碱性岩体,最近的年代学研究显示这两个碱性侵入体分别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和晚古生代早期,瓦窑石英正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702±32Ma,高家村角闪正长岩的SHRIMP年龄为399±7Ma,TIMS法锆石U-Pb为389.9±4.7Ma。瓦窑石英正长岩相对贫Ca、贫Sr、高TiO2/MgO和FeOT/MgO、高Ga/Al,Eu负异常;岩石高87Sr/86Sr比值、低143Nd/144Nd比值、εNd(t)为-6.2~-6.5,地球化学特点显示铝质"A"型花岗岩性质,岩浆源区为大陆上部地壳,是拉张低压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高家村角闪正长岩高碱(K2O+Na2O为10.92%~11.67%),Sr正异常,弱正铕异常,具有较低的87Sr/86Sr比值、适中的143Nd/144Nd比值,εNd(t)为-14.4~-14.9,具有高压型正长岩的特征,岩石应形成于大陆下部地壳,属后造山崩塌早期阶段的产物。这两个岩体的形成时代分别与冀北地区的中元古代非造山岩浆岩组合(斜长岩-正长岩-环斑花岗岩组合)和晚古生代的水泉沟正长岩相对应,有可能构成华北克拉通北缘两条延伸数百千米的碱性侵入岩带。中元古代早期的碱性侵入岩带代表着华北克拉通在古元古代末汇聚造山后的裂解事件;而早(-中)泥盆世的碱性侵入岩带则代表着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古生代末弧-陆拼合造山后的伸展事件。  相似文献   
998.
贵池岩体的锆石定年和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和深部过程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彭戈  闫峻  初晓强  李全忠  陈志洪 《岩石学报》2012,28(10):3271-3286
贵池地区的贵池岩体和茅坦岩体是下扬子地区两个重要的A型花岗岩岩体.野外岩相学观察将贵池岩体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定年以及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两个岩体的SiO2和K2O含量高,MgO、Al2O3、CaO、P2O5、MnO、TiO2含量低;K2O/Na2O比值、FeOT/MgO比值高,碱铝比(NK/A)在0.88 ~0.93之间,铝过饱和度(A/CNK)在1.02 ~1.10之间.同时,这些岩体稀土含量较高,轻稀土富集,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明显负异常以及很低的Cr、Ni含量.初始87Sr/86Sr (t)比值介于0.7065 ~0.7111之间,εNd(t)较为集中,为-6.7 ~-7.3.其中,贵池岩体边缘相和茅坦岩体SiO2含量相对较高,全碱含量相对较低,稀土含量相对较低,TAS图上位于亚碱性系列,U -Pb定年结果分别为124.6±2.0Ma和127.7±1.8Ma;贵池岩体中心相SiO2含量相对较低,全碱含量相对较高,TAS图上位于碱性系列,U-Pb定年结果显示了两期岩浆活动,分别为145.4±3.2Ma和123.0±3.7Ma.综合分析表明,贵池岩体边缘相和茅坦岩体源于中上地壳的部分熔融;贵池岩体中心相是两期岩浆混合的产物,分别是早期来自富集岩石圈地幔结晶分异的中酸性碱性岩浆和晚期形成贵池岩体边缘相的A型花岗岩浆.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高碱钙碱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的研究成果,表明127 ~123Ma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壳伸展最强烈的阶段.  相似文献   
999.
报道了西南印度洋中脊47°E~55°E洋脊段热液区硫化物中He、Pb和Cu同位素特征,探讨了热液硫化物成矿物质来源特征。结果表明:硫化物N(3 He)/N(4 He)值变化范围较大(R/Ra=0.85~7.02),显示洋中脊玄武岩和海水对He来源具有不同贡献,硫化物中He主要来源于洋中脊玄武岩,也有部分放射性成因He的混入;热液硫化物Pb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小(N(206 Pb)/N(204Pb)=18.196~18.239,N(207 Pb)/N(204 Pb)=15.479~15.490和N(208 Pb)/N(204 Pb)=37.951~38.023),与西南印度洋中脊玄武岩Pb同位素比值较大的变化范围相比,热液流体循环过程中Pb同位素发生了明显均一化;硫化物单矿物Cu同位素组成均为正值(δ(64 Cu)=(0.02~0.52)×10-3),显示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呈现略微富集Cu重同位素特征;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硫化物中He、Pb和Cu同位素记录了热液喷口流体和金属源区特征,热液硫化物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洋中脊玄武岩和海水,但明显经历了热液流体再循环和后期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全面收集了胶东矿集区矿床和相关岩石的同位素年龄,对该区大规模成矿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数据显示胶东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高峰为110~130Ma,成矿作用同步或略滞后于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时间。郯庐断裂带是华北地区最主要的断裂带,并且在110~150Ma期间平移活动最显著,因此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对该区金矿的大规模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上述观点,胶东金矿集中区大规模成矿是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