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401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546篇
海洋学   27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1篇
  1938年   2篇
  1934年   4篇
  192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71.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与常规压汞等资料,对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分类标准进行了研究。不同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与宏观物性参数的相关分析表明,最大连通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最好,为喉道分级的最优参数;运用数据构形的方法确定出了喉道分级界限,建立了储层孔隙、喉道分级标准。综合孔隙与喉道大小的组合及储层孔喉的其他特征,将延长组储层砂岩的孔隙结构划分为六种类型:大中孔粗喉型、中小孔中喉型、中小孔细喉型、小孔微细喉型、细微孔微细喉型和细微孔微喉型。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储层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及不同的产液能力。  相似文献   
872.
地震触发地质灾害主控因素的厘定是研究地震地质灾害和灾后应急救援响应的关键问题。笔者在野外典型地震滑坡实地调查和室内图件分析的基础上,以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发生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岷县漳县地震和彝良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地震地质灾害主控因素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地震地质灾害的空间展布特征主要受控于发震断裂的活动性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震区地形坡度和高差、距断裂带和水系的距离等4个方面。地震型地质灾害主要沿地震断裂带呈带状分布,逆冲型地震较走滑型地震诱发的高位、高速远程滑坡数量多,方量大,危害严重。(2)地震震级越大,极震区地形坡度越陡,地层风化破碎越严重,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就越大,造成的危害也更加严重,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区。(3)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地震烈度等级大小无必然联系,部分低烈度区因处于高山峡谷区而灾害频发。因此,震后地质灾害排查要充分利用地震地质灾害的成灾模式和成灾规律,震中区和地震高烈度区不一定是地质灾害极易发区。地震型地质灾害主控因素的分析为震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范围预测及为灾后减灾应急响应方案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73.
李郑  彭鹏  褚进海 《安徽地质》2013,(4):292-294
在安徽北部由于开采煤矿造成多处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利用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K)技术监测这些地面沉降的分布范围及幅度等信息,并分析其发展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74.
在国家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大背景条件下,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军地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合作的基本情况,研究分析了制约军地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因,提出了分步推进军地测绘地理信息资源统筹发展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875.
876.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生界地层节理发育特征与古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生代地层中发育有六组节理(E-W、N-S、ENE-WSW、NNW-SSE、WNW-ESE、NNE-SSW),并且构成三期的正交节理系统(E-W与N-S、ENE-WSW与NNW-SSE、WNW-ESE与NNE-SSW).三期正交节理系统形成的先后期次为:E-W向和N-S向两组节理最早形成,WNW-ESE向和NNE-SSW向两组节理为第二期形成,ENE-WSW向和NNW-SSE向两组节理则最晚形成.E-W向、N-S向和ENE-WSW向三组节理的节理间距指数(FSI)分析结果表明,节理间距的发育程度除了受岩层厚度控制外,还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E-W向、N-S向和ENE-WSW向三组节理的节理间距率(FSR)值分布范围指示不同组节理在区域上发育程度具有差异性.此外,E-W向的优势节理组的FSR值有超过间距与层厚比值的临界值,而非优势组的SN向节理的FSR值则全部小于临界值,表明E-W向和N-S向两组节理组成最早一期的正交节理系统.盆内中生代地层中的三期正交节理系统,所对应的古应力场分别为:(1)晚侏罗世盆地处在近E-W向的挤压环境下,形成了第一期正交节理系统,为E-W向和N-S向两组节理;应力来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产生的NW-SE向的挤压分量.(2)晚白垩世时,来自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NW-SE向挤压应力形成了第二期正交节理系统的WNW-ESE向和NNE-SSW向两组节理.(3)晚白垩世末至新生代,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下的俯冲产生NE-SW向的远程挤压应力,形成第三期正交节理系统的ENE-WSW向和NNW-SSE向两组节理.  相似文献   
877.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控制测量、地形测图,到施工放样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叙述了利用G PS定位技术建立矿区控制网的情况,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8.
初禹  侯建国  周向斌 《测绘工程》2014,(5):71-74,77
哈尔滨地区的地面沉降在中国东北地区具有典型性。目前,已采用精密水准监测、自动化测控、GPS监测、InSAR监测等技术方法,建立覆盖全市第四纪地层的地面沉降监测体系。为了更好地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基于GIS技术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管理系统,实现地面沉降信息自动查询、分析等功能,为城市规划建设及灾害预警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879.
简要介绍了GPS系统地面段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地面段平稳过渡期间测试验证的流程设计和测试验证系统的方案设计,明确了GPS地面段从系统研制到在线运行各个阶段的测试验证过程,深入分析了其设计思想和成功经验。通过总结归纳得到启示,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段升级换代测试验证方案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80.
基于地理位置差异将湿地公园分为城市、城郊与郊野3类,探讨郊野湿地公园承担旅游功能所具有的特殊性,通过对首批国家湿地公园的梳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郊野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标准指标,通过问卷调研等方法构建其测算标准。测算标准包括旅游环境容量中的生态、资源、心理、设施及管理5大容量,共计18项因子,为其测算研究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