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1篇
  免费   1482篇
  国内免费   2094篇
测绘学   835篇
大气科学   1383篇
地球物理   1757篇
地质学   4120篇
海洋学   1117篇
天文学   315篇
综合类   716篇
自然地理   88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448篇
  2021年   518篇
  2020年   427篇
  2019年   501篇
  2018年   517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锡尔系数的广东省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锡尔系数的方法,以专利授权数为变量,通过GDP和人口数2种不同的比重加权方法对比,对广东省各城市间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差异。研究表明:以GDP比重加权的城市创新能力差异呈减小趋势,而以人口数比重加权的创新能力差异呈增大趋势;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创新的建设,以创新带动城市发展;人口增长速度与城市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是造成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基于AHP和模糊数学的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吸引人们参与感受体育活动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有着丰富的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资源,在深入分析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处理问卷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客观评价。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深入开发特色优势体育旅游资源;重点突破,发展健身休闲参与型体育旅游产业;合理布局,培育一些吸引力强的体育旅游产品;统筹安排,促进河南体育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3.
Past heavy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the Chicago metropolitan area have caused significant flood-related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s. A key component in flood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actions is determining flood magnitudes for specified return periods. This is a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ask in areas with a complex and changing climate and land-use, such as the Chicago metropolitan area. The standard design storm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NOAA Atlas 14 and ISWS Bulletin 70 has been used in the past to estimate flood hydrographs with variable return periods in this region. In a changing climate, however, these publications may not be accurate. This study presents and illustrates a methodology for diagnostic analysis of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in the framework of urban flooding, and assesses the corresponding uncertainties. First, the design storms are calculated using data downscaled by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CM) at 30-km spacing for the present and 2050s under the IPCC A1Fi (high) and B1 (low) emissions scenarios. Next, the corresponding flood discharges at six watersheds in suburban Chicago are estimated using a hydrologic event model. The resulting scenarios in flood frequency were first assessed through a set of diagnostic tests for precipitation timing and frequency. The study did not reveal an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2050s in the average timing of heavy storms, but their regularity decreased. The average timing did not exhibit any significant spatial variability throughout the region. The precipitation frequency analysis revealed distinc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astern subregions of the Chicago metropolitan area. The quantiles in the northern subregion averaged for 2-year, 5-year, and 10-year return periods exhibited a 20% and 16% increase in daily precipitation for scenarios B1 and A1Fi, respectively. The southeastern subregion, however, exhibited a decrease of 12% for scenario B1 and a minor increase of 3% for scenario A1Fi. The hydrologic effects of changing precipitation on the flood quantiles were illustrated using six small watersheds in the region. The relative increases or decreases in precipitation translated into even larger relative increases or decreases in flood peaks, due to the nonlinear nature of the rainfall-runoff process. Simulations using multiple climate models, for longer periods, finer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and larger areal coverage could be used to more accurately account for numerous uncertainties in the precipitation and flood projections.  相似文献   
994.
江苏冬夏季人体舒适度指数异常的背景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庚康  徐敏  高苹  黄亮  罗艳  凌洋 《气象》2012,38(5):593-600
利用江苏地区37个气象观测站1980—2009年逐日资料,及同时段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通过合成和遥相关法,研究了当江苏冬、夏季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出现异常偏高和偏低时,大气环流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CIHB偏高年较偏低年,冬季,东亚大槽偏浅,冬季风明显偏弱,尤其是北风分量偏弱最为明显,江苏上空下沉气流偏弱,均不利于冷空气东移南压以及向下入侵;夏季,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南亚高压偏东、偏北、偏强,夏季风明显偏强,尤其是南风分量偏强显著,导致往北的暖湿气流强盛,垂直运动总体偏弱,不利于夏季对流活动的发生。(2)冬季,CIHB偏高年中西太平洋的海温高于偏低年,尤其是在我国东部近海的黑潮区,偏暖幅度最为明显,无论是超前相关还是同期相关,西太平洋海温与冬季CIHB都是以正相关为主,其中暖池区的正相关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5.
水文气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琳娜  包红军  田付友  梁莉  刘莹 《气象》2012,38(2):147-154
从面向流域的定量降水估测与预报、流域水文模型、水文气象耦合预报三个方面系统介绍水文气象研究进展。研究指出,融合天气雷达、卫星遥感及实况降水等多源信息是精细化定量降水估测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采用多模式降水预报集成技术是提高定量降水预报精度的重要途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方向;引入定量降水预报的水文气象耦合预报模式可以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水文集合预报是水文预报方法的有效解决途径,而数值预报模式与水文模型的双向耦合模式是另一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6.
王亮  朱仲元  刘轩晓  何桥 《高原气象》2012,31(4):1158-1165
为了解近50年滦河上游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变化特征、趋势及其对该流域径流量的影响,利用1956-2009年滦河上游的实测气温、降水量和径流深资料,分析了该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深的年均和季度变化的时间序列,并建立了该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的复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径流深随着年降水量的减少而减少,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少;春、夏和秋季的径流深随着同期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冬季径流深则相反,而且其变化幅度非常小。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多种探测资料对武汉一次短时暴雪天气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MP3000A微波辐射仪、多普勒雷达和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12日武汉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这次短时暴雪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降雨、雨夹雪和纯降雪3个阶段,激光雨滴谱仪监测到该降雨阶段的雨滴谱较宽,最大直径达4.5mm,数浓度比较小,为2~5 429个.m-3.mm-1,雨滴谱型呈双峰型分布特点;(2)微波辐射仪对水汽相态监测显示,08:12-09:34(世界时)期间在1.5~3.5km过冷层比湿维持14~16g.kg-1大值区,之后迅速由雨夹雪过程(仅16min)过渡到纯降雪阶段,在65min内武汉站降雪量达到5.035mm,占整个降雪量的80%以上;(3)雷达反射率因子与粒子谱宽和数浓度密切相关,若后两者越大则对应的雷达回波强度也越大;同时还发现,与微波辐射仪反演的水汽密度、激光雨滴谱仪测得的降水强度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若将这些结合起来对降水的相态变化、强度、量级和持续时间有很好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98.
遥感估算降水在西藏高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周才平  吴良  张戈丽  欧阳华 《高原气象》2012,31(5):1215-1224
采用遥感估算降水模型RFE 2.0(Rainfall Estimation Algorithm Version 2)模拟了2009年西藏高原的区域降水,并结合该地区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分别从日、月、年尺度上评价了该模型在西藏高原降水估算中的适用性,最后通过系数校正分析了2009年8月西藏高原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RFE2.0模型日降水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在0.40以上的测站占46%,变化趋势较一致,但在日降水量较小时(接近零)模拟结果不稳定,在降水量较大时(>15mm)模拟结果一般会偏低;月平均降水量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在0.80以上的测站占62%,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观测结果的变化趋势,但个别月份的模拟结果会出现偏差。雨季降水量的模拟结果明显好于干季,为进一步提高模拟精度,确定雨季校正系数为1.133,干季校正系数为1.265;年尺度上降水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368(P=0.026)。整体来看,遥感估算降水模型(RFE2.0)模拟的西藏高原降水结果较好,可为西藏高原降水模拟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9.
3mm多普勒云雷达测量反演云内空气垂直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彭亮  陈洪滨  李柏 《大气科学》2012,36(1):1-10
垂直指向的W-波段大气云雷达(WACR)不仅测量云粒子的反射率因子Z, 而且测量多普勒速度谱。本文利用寿县气象站WACR在2008年11月1日一个时段的测量, 进行云内空气垂直速度反演试验。首先讨论个例中反射率、 Doppler平均速度及谱宽的分布特征及原因, 然后利用小粒子示踪法和改进的以小粒子示踪法为基础的粒子下降速度w0—反射率因子 (w0-Z) 关系法反演了云内空气垂直速度, 进而结合Doppler谱数据分析反演结果。结果显示: 小粒子示踪法在湍流较弱时能比较精确地反演空气垂直速度, 而湍流较强时, 湍流造成的误差不可忽略; 改进算法在湍流较强时能够减少湍流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新一代天气雷达是一个组成结构复杂的探测平台,各个组合之间比较分散。由于机械运转的持续性,且对运行环境要求严格,所以雷达系统易发故障。对不同类型的雷达故障进行归纳和简析,并进行归类,按照雷达故障产生的原因分类为:雷达部件故障、软件故障、灾害引起的雷达故障、虚假报警、雷达产品图像错误。天气雷达故障处理和故障标准化平台的开发将相应的成果应用于日常的气象探测设备的监控业务中,并集成到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以实现天气雷达故障的快速响应和维修。对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新一代天气雷达的运行能力进行了计算,并抽样其中2种型号的天气雷达,对故障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给出了故障的分系统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