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0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403篇
测绘学   228篇
大气科学   334篇
地球物理   712篇
地质学   1073篇
海洋学   358篇
天文学   125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30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GIS专业中地图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GIS专业的特点,探讨了地图学课程在GIS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并就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定位教学方法、引进大型作业环节和开设具有本校特点的实验课内容的研究,提出根据学校特点开展地图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42.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力学耦合的岩石圈变形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布设的143个宽频带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的远震记录的SKS波分裂分析获得了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的时间延迟。SKS分裂分析结果总体上反映了高原东部的上地幔物质流动方向,即高原内部表现为环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顺时针旋转。在造山运动过程中有关岩石圈地壳和地幔力学耦合的造山变形方式,用从GPS和第四纪断裂滑动速率数据确定的地面变形场和由地震波各向异性数据推断的地幔变形场联合分析来定量求得。在青藏高原东部和云南、四川等地区新近快速增加的GPS和SKS波分裂观测数据,提供了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实际变形方式的检验。这些新的数据不仅加强了高原内部力学耦合岩石圈的证据,而且也解释了高原外部相同的耦合特征。文中引入简单剪切变形和纯剪切变形的概念,用于解释高原内外不同的耦合变形特征。青藏高原和周围区域力学耦合岩石圈的垂直连贯变形有两个方面的大陆动力学含义:第一,岩石圈垂直强度剖面被一个重要的条件所约束,即要求与重力势能变化相关的应力能够从地壳传递到地幔;第二,青藏高原各向异性的空间变化反映了一个岩石圈变形的大尺度模式,以及从高原内部的简单剪切变形向高原外部的纯剪切变形的过渡带。文中提出的力学耦合岩石圈变形模型与当前已有的多种造山运动变形模型具有不同的变形含义,因此,地幔变形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3.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气象、土地利用类型与植被覆盖指数等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加权综合评分法评价了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风险。结果表明:1995、2000、2010年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20、0.428、0.437,16年来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处于高度风险水平。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风险等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部与西部沙漠化风险等级低,南部与东部为沙漠化高风险区。1995-2010年科尔沁沙地各旗县沙漠化风险等级存在差异,开鲁县的沙漠化风险由高度风险转变为极高度风险等级,扎鲁特旗的沙漠化风险由中度风险转变为低度风险等级,敖汉旗、巴林右旗、科尔沁区与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沙漠化风险等级波动变化,其余旗县的沙漠化风险等级未变化。1995-2010年科尔沁沙地沙漠化中度,高度风险等级的面积分别减少了16 544.76、4 223.25 km2,低度,极高度风险等级的面积分别增加了16 544.76、4 223.25 km2。区域沙漠化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降水量、年均风速、植被覆盖指数、沙漠化土地面积与载畜量,植被覆盖指数增加有助于区域沙漠化风险的降低。  相似文献   
944.
河北坝上农田、退耕地和天然草地土壤的可风蚀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河北坝上农田、退耕地和天然草地土壤干团聚体稳定性(DASt)、土壤可蚀度(EF)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讨论了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可蚀性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农田和天然草地EF与DASt值差异性显著(P<0.05),天然草地和退耕地、退耕地和农田差异性不显著,对于EF和DASt,天然草地 > 退耕地> 农田;对于平均粒径,农田≈退耕地>天然草地;对于土壤机械组成黏粒与粉粒含量,天然草地 > 退耕地 > 农田;对于砾石含量,农田 > 退耕地 > 天然草地;对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天然草地 > 退耕地 > 农田。农田、退耕地、天然草地的DAStEF系数与砾石含量、平均粒径有着显著相关性,有机质、全氮含量和DASt在天然草地上极显著负相关;EF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在3种地类显著负相关。坝上地区草地和退耕地土壤肥力较高,但表层土壤具有很高的风蚀潜力,因此要限制开垦草地,在必要的地区继续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度,防风固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风蚀。  相似文献   
945.
产流是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水固土等服务的关键驱动。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叠加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生态退化,在此背景下亟需深刻理解喀斯特地区产流服务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选择典型的喀斯特峰丛洼地流域,基于率定校准的SWAT水文模型,对喀斯特流域产流服务(包括地表、地下以及总径流量)进行模拟,并结合空间梯度分析和局部回归模型,剖析不同服务变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产流量空间分异规律明显,总径流系数约为70.0%;地表径流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地下径流量丰富(约为地表径流量的2~3倍)。地形因子对喀斯特流域产流服务具有宏观控制作用,随海拔和坡度升高,总径流量、地下径流量显著增加;植被分布特征对地表径流有重要影响,在上游林地和下游园地分布区存在空间差异,在植被因素的影响下随坡度的增加呈现转折性的变化趋势。此外,空间叠加分析表明林地总径流及地下径流最大:一方面是由于森林生态系统更强的土壤水分涵养能力以及水分快速入渗的地质背景特征;另一方面反映了地表覆盖与地形特征的复合效应,即林地大多分布在相对海拔和坡度较大之处。本文有助于推进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领域的发展与创新,并为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46.
集沙仪是定量监测风沙活动的重要工具。设计了一种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可以根据试验需要采集不同高度沙样,每分钟收集一次质量数据,实现高频连续集沙。试验结果显示,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在15、30、60 cm高度的集沙量满足随高度增加呈指数减少的规律;在15 cm高度,风速与输沙通量呈指数函数关系(y=6E-05·e0.8417x,R2=0.6042),随集沙高度升高输沙通量与风速相关性减弱。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与新型平口式集沙仪所测的输沙通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y=0.8119x+0.2645,R2=0.7481)。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虽然在稳固性方面需要改良,但能够很好地捕捉高度在15 cm以下沙物质的输移信息,野外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适合野外高精度风沙活动自动监测的新型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947.
RX J1856.5−3754 is one of the brightest nearby isolated neutron stars (INSs), and considerable observational resources have been devoted to it. However, current models are unable to satisfactorily explain the data. We show that our latest models of a thin, magnetic, partially ionized hydrogen atmosphere on top of a condensed surface can fit the entire spectrum, from X-rays to optical, of RX J1856.5−3754, within the uncertainties. In our simplest model, the best-fitting parameters are an interstellar column density   N H≈ 1 × 1020 cm−2  and an emitting area with   R ≈ 17 km  (assuming a distance to RX J1856.5−3754 of 140 pc), temperature   T ≈ 4.3 × 105 K  , gravitational redshift   z g ∼ 0.22  , atmospheric hydrogen column   y H≈ 1 g cm−2  , and magnetic field   B ≈ (3–4) × 1012 G  ; the values for the temperature and magnetic field indicate an effective average over the surface. We also calculate a more realistic model, which accounts for magnetic field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ver the NS surface as well as general relativistic effects, to determine pulsations; we find that there exist viewing geometries that produce pulsations near the currently observed limits. The origin of the thin atmospheres required to fit the data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and we briefly discuss mechanisms for producing these atmospheres. Our model thus represents the most self-consistent picture to date for explaining all the observations of RX J1856.5−3754.  相似文献   
948.
黄河落淤治理巨野煤田塌陷区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巨野煤田自南向北呈条带状分布。北依黄河,南接万福河。洙水河、洙赵新河、郓鄄河、郓巨河等黄河支流倾斜穿过矿区,这为大面积利用黄河落淤治理沉陷地区提供了天然的运输河道和动力,通过合理疏通和开挖河道引流落淤并配合使用远距离输沙技术,将使巨野煤田恢复沃野千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49.
基于J2EE的数据通用性操作框架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操作是基于J2EE的多级应用开发中常见而又具有通用性的重要一部分,而框架技术的研究可以实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用,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通过对国内外成熟的开发框架进行研究,并综合各自的优点形成一套在开发中可以保证数据操作模块具有可重用、可扩展、稳定性好等优势的方案;同时结合电子政务中的一个应用实例给出了数据通用性操作框架技术在企业级开发中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950.
Experimental evidence has indicated that the critical state line determined from undrained compression tests is not identical to that determined from undrained extension tes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a modelling method that accounts for the non‐uniqueness of critical state lines in the compression and the extension testing conditions. Conventional elastic–plastic cap models can predict only a unique critical state line for the compression and the extension tests. A new micromechanical stress–strain model is developed considering explicitly the location of critical state line. The model is then used to simulate undrained triaxial compression and extension tests performed on isotropically consolidated samples with different over‐consolidated ratios. The predictions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s well as that predicted by models with kinematic hardening of yield surface. All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icromechanical approach is capable of modelling the undrained compression and the undrained extension test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