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9篇
  免费   944篇
  国内免费   1156篇
测绘学   401篇
大气科学   762篇
地球物理   1139篇
地质学   2705篇
海洋学   582篇
天文学   313篇
综合类   416篇
自然地理   71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213.
中国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及人口经济暴露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中国1960-2014年771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有效降水序列95百分位数作为极端降水阈值,将既定持续时间尺度和连续面积上超过阈值的降水事件定义为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ntensity-Area-Duration,IAD)法,根据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性特征,对不同持续时间的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演变趋势及暴露于极端降水事件下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强度最大的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主要集中在1960-1968、1991-1999和2006-2013年3个时段;(2)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最强中心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发生在北方的多为单日极端降水,南方多为持续多日的极端降水;(3)1960-2014年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影响面积有所增大,相对强度变化不明显;(4)暴露于极端降水事件影响区域内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呈显著增大趋势,暴露人口最多的年份在1983年,达到2408万人/d,暴露国内生产总值最多的年份在1998年,达到20亿元/d。   相似文献   
214.
针对温度传感器测量中易受湿度影响的问题,通过对思维进化算法(Mind Evolutionary Algorithm,MEA)中的趋同操作、异化操作及收敛条件进行研究改进,对趋同操作中的散布权值进行自适应调整,在异化操作中引入差分进化算法的变异操作,并考虑收敛条件中搜索平面平缓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改进思维进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湿度补偿方法.由湿度影响检定实验得到的样本数据,利用此补偿方法建立湿度补偿模型,将补偿结果与未经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思维进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补偿精度较高,收敛速度快,计算量小,可有效提高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15.
陈粲  陈孝红  程龙  阎春波 《地质学报》2016,90(3):409-420
湖北西部远安县鹰子山、洋坪至南漳县巡检、古井一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第三段上部厚约30 m的纹层状灰岩中产有湖北鳄类、鳍龙类、鱼龙类等多门类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形成了一个以富产湖北鳄类化石为特点,湖北鳄类、鳍龙类、鱼龙类等多门类海生爬行动物共同繁盛的南漳-远安动物群。由于该动物群中海生爬行动物的生物类型和化石属、种的分异度已近接近中三叠世生物复苏之后所形成的以海生爬行动物繁盛为特征的罗平-盘县生物群,指示海生爬行动物的首次辐射发生在早三叠世晚期,并由此形成了以食物链顶端的海生爬行动物为主而重建的中生代全新的海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16.
Crime is a complex phenomenon, emerging from the interactions of offenders, victims, and their environment, and in particular from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apable guardians. Researchers have historically struggled to understand how police officers create guardianship. This presents a challenge becaus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to advise the police, researchers must have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current system works. The work presents an agent‐based model that simulates the movement of police vehicles, using a record of real calls for service and real levels of police staffing in spatially explicit environments to emulate the demands on the police force. The GPS traces of the simulated officers are compared with real officer movement GPS data in order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the generated movement patterns. The model represents an improvement on existing standards of police simulation, and points the way toward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s of how police officers influence the criminolog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17.
218.
朱光  王薇  顾承串  张帅  刘程 《岩石学报》2016,32(4):935-949
郯庐断裂带晚中生代的演化历史是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的重要记录。中侏罗世末(燕山运动A幕),郯庐断裂带局部发生左行平移活动,而华北克拉通上出现了一系列北北东走向的缩短构造,指示了西太平洋伊泽奈崎板块俯冲的开始。晚侏罗世期间,郯庐断裂带没有发生活动,而华北克拉通出现局部伸展与岩浆活动及区域性隆升,应为弧后弱拉张背景。早白垩世初(燕山运动B幕),郯庐断裂带再次发生强烈的左行平移活动,华北克拉通北部与东部出现了一系列近南北向挤压产生的构造,应是鄂霍茨克洋最终关闭与伊泽奈崎板块高速俯冲双重作用的结果。随后的早白垩世期间,华北克拉通在弧后拉张背景下发生峰期破坏,郯庐断裂带呈现为强烈的伸展活动。早白垩世末的区域性挤压作用,结束了华北克拉通的峰期破坏,并使郯庐断裂带再次发生了一期左行平移活动。这期挤压作用出现在太平洋板块接替伊泽奈崎板块这一重大板块调整的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219.
The geology and tectonics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are complex. The main tectonic framework is composed of blocks and faults. Using discontinuou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survey data for 2008–2014, the velocity field for the Eurasia reference framework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velocity field, the present-day velocities of the blocks and boundary faults were estimat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ovement rates of the Chuan-Qing, South China, Chuan-Dian and Indo-China blocks are(17.02±0.60) mm/a,(8.77±1.51) mm/a,(13.85±1.31) mm/a and(6.84 ± 0.74) mm/a, respectively, and their movement directions are 99.5°, 120.3°, 142.9° and 153.3°, respectively. All blocks exhibit clockwise rotation. The displacement rates of the Xianshuihe, Longmenshan, Anninghe, Zemuhe, Xiaojiang and Red River faults are(7.30±1.25–8.30±1.26) mm/a,(10.07±0.97–11.79±0.89) mm/a,(0.96±0.74–2.98±1.73) mm/a,(2.03±0.49–3.20±0.73) mm/a,(3.45±0.40–6.02±0.50) mm/a and(6.23±0.56) mm/a, respectively. The Xianshuihe, Anninghe, Zemuhe and Xiaojiang faults show left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while the Longmenshan and Red River faults show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locks and faults are related to the particular tectonic location and dynamic mechanism.  相似文献   
220.
钟姑地区位于宁芜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南段,已发现有白象山铁矿等多个大型铁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以玢岩型铁矿为主的矿集区。本文以钟姑地区实测岩石物性参数为桥梁,以实测重磁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区白象山铁矿、钟九铁矿和云楼铁矿的重磁场分布特征,并根据典型矿区已知地质条件,运用成熟的2.5D重磁联合反演技术进行计算,从定量角度认识铁矿体深部发育形态、位置与重磁异常之间对应关系,建立钟姑地区白象山铁矿等典型矿床的重磁找矿模式,为该区进一步找矿突破提供地球物理场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