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6篇
  免费   2853篇
  国内免费   2020篇
测绘学   828篇
大气科学   1645篇
地球物理   3982篇
地质学   5400篇
海洋学   1112篇
天文学   723篇
综合类   832篇
自然地理   1337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541篇
  2020年   447篇
  2019年   717篇
  2018年   710篇
  2017年   764篇
  2016年   815篇
  2015年   767篇
  2014年   823篇
  2013年   936篇
  2012年   734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682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582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444篇
  2001年   427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345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8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结合研究实例,提出了根据成因地层学分析的储层地层单元分级以及充分认识沉积微相基础上的小层划分与对比;同时,依据钻井、测井资料,以环境水动力条件变化为基础总结出稳定型、分叉型、尖灭型、稳定 叠置型、叠置分叉型、叠置尖灭型等6种小层稳定性类型。  相似文献   
992.
威海-蓬莱活动构造分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海-蓬莱断裂带是山东半岛北部最重要的一条构造带,也是华北地区张家口-威海构造带的组成。通过东、西部侵蚀面高度统计、河长分形统计、河网密度统计和地震震中密度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断裂带具有东、西分段特征。西段自新构造晚期以来的活动性较强,是今后地震及其地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的重要地段。  相似文献   
993.
胶东脉型金矿定量统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存在中深成和浅成两类脉型金矿。定量统计模型研究发现,形成于 挤压地球动力学环境的中深成脉型金矿,成矿深度相对深,规模大,矿化强,形成于拉张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浅成脉型金矿,成矿深度相对浅,规模小,矿化弱。  相似文献   
994.
古吉黑造山带拼接带地球物理特征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吉黑造山带拼接带的地球物理特征线,在重磁图上为伊通-吉昌-桦甸、贤儒-安图-开山屯一线。它分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地球物理场区,与两侧中元古宙-早三叠世不同的地质发育历史相呼应;和石炭-二叠系安哥拉与华夏植物地球区系的界线相一致。这是有别于前人而为更多新的地质资料所支持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95.
青田山口叶蜡石传压介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青田山口叶蜡石作为超高压高温合成金刚石的传压介质,分析了其主要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对青田山叶蜡石粉压块粒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传压介质的粒度组成。超高压高温人造金刚石试验表明,青田山口叶蜡石的传压介质理想,金刚石合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6.
生态旅游胜地—九顶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九顶山的生物景观,水体景观,地质遗迹景观,天然气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划分出平水河景区,云湖景区,楠木沟景区,紫岩山景区,白云山景区,仙女洞景区和天池景区等七个景区,从科学性,美学性,文化性以及区位条件和功能方面对景观进行了评述。进而提出了开发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97.
地层相态的恢复对于研究非史密斯地层区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1∶ 2 5万野外地质填图基础上作出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南前陆盆地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该系列图揭示了东昆南前陆盆地在 5个发展阶段中的岩相分布特征和空间上的古地理展布范围 ,即晚二叠世早期东昆南前陆盆地发育的初始阶段、晚二叠世晚期前陆盆地的扩展至短期萎缩阶段、早三叠世早期前陆盆地的再次扩展阶段、早三叠世晚期盆地发育的高峰阶段和中二叠世前陆盆地的萎缩至消亡阶段。东昆南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在详细研究组成内陆叠合型盆地的各个单型盆地的沉积体系三维构成的基础上 ,采用动态成因地层和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恢复了叠合型内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 ,并根据各类等时地层界面的构型 ,将盆地地层序列划分为 7个沉积幕、3个构造沉积幕。进而分析了内陆盆地在同生裂陷和衰减坳陷等不同阶段的充填过程。  相似文献   
999.
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   总被引:195,自引:10,他引:195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岩广泛发育,其中有一类具埃达克岩的特征,并根据埃达克岩的成因提出中国东部在燕山中晚期可能为一个高原。本文就中国东部高原的范围、高原存在的依据、高原隆升和减薄的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中国东部高原大规模的抬升事件大约发生在中-晚侏罗世期间,在早白垩世之后塌陷。高原的隆升与板块消减作用无关,是陆内事件的产物。高原的塌陷是下地壳拆沉作用的结果。拆沉作用不仅可以解释高原的减薄,而且可以解释新生代玄武岩喷发和中国东部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阐述了地震分析预报数据库在地震中短期预报系统中的重要性 ,同时具体提出建立该数据库系统所用的方法和技术途径 ,并给出预期的成果。另外 ,本文还介绍了建立该数据库系统的有利条件极其存在的困难 ,并对解决困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