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27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715篇
地质学   608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地震引起的地壳形变和地面振动可通过地表沉积层的固结、固体岩石的破裂、含水层的变形以及裂隙填充物的清除改变河流和井水位。虽然局部条件会影响反应的类型和幅度,但报道水文对地震反应的观测报告说明,出现河流和井水位变化的最大距离与地震震级有关。地震引起的河流变化可在距震中几十到数百千米的区域内观察到,而井水位的变化可在距震中几百至几千千米的区域内出现。  相似文献   
72.
大地震前观测到前震,以及认为前震具有特殊的性质使得它们能够同其他地震区别开来,所有这些增加了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希望。所提出的异常属性包括:震级较大的前震相对于震级较小的前震占有比正常值更高的比例;以到主震的时间为参数,地震活动速率以幂律加速;将许多地震序列进行平均时,前震在空间上向主震迁移。使用南加利福尼亚的地震活动性数据,我们证明了这些性质以及其他性质都可由一简单模型得到,这一模型认为,不管前震、余震和主震,任何一个地震都能触发其他地震。我们发现前震的前兆性质同主震的大小无关。这意味着:由于根据过去的地震活动性并考虑触发的级联作用,地震活动速率是可以预报的,因此地震(无论大震还是小震)也是可以预报的。触发的级联作用很自然地产生了大范围、长时间的交互作用,这可以用来解释在非常大尺度范围内观测到的地震活动性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73.
The World Association for Sedimentation and Erosion Research, the name of which has been abbreviated to WASER, was inaugurated on 19 Oct. 2004 during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iver Sedimentation in Yichang, China. Dr. Des Walling, the President of the new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74.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变化检测中变化阈值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盛辉  廖明生  张路 《遥感学报》2004,8(5):451-457
以东营市为例 ,把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运用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中。对于变化阈值的确定 ,采用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最小错误率的方法。这种方法实质上是一种非监督分类的方法 ,即不需要地面实况数据或其它先验知识 ,直接对典型相关处理后的差值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得到阈值 ,使变化检测的错误率达到最小。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5.
在地球表面观测到的磁场并不具备稳态特征,而是具有非常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从毫秒(微脉动)一直到数百万年(地磁场倒转之间的时间间隔)不等。周期为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变化与地球的外核起源有关,而当涉及更短一些的时标时,则往往借助于一种外来成因(如太阳活动)。  相似文献   
76.
引言 2004年9月28日17时15分14秒(协调世界时)加州中部帕克菲尔德发生了一次 Mw6.0级地震。震中位于圣安德烈斯断层靠近戈尔德希尔附近的帕克菲尔德镇东南 11 km的地方(图1)。加州综合地震台网 (CISN)报告说,震源位于北纬35.819°,西经120.364°的8.8 km深的地下。根据余震的分布状况以及此次地震的地震图、应变变  相似文献   
77.
INTRODUCTION LateOlenekianandAnisianmarinedepositsin SouthPrimoryewerefirststudiedbyD.L.Ivanov,thechiefofageologicalteammakingreconnaissance workfortheconstructionofthetrans Siberianrail road.HecollectedEarlyandMiddleTriassicam monoidsonRussianIsland.Arep…  相似文献   
78.
现代泥炭地中蕴藏着巨量的碳,泥炭地生产力的高低会影响全球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前人对全新世以来泥炭地生产力做了大量研究,但对前第四纪的“深时”阶段的泥炭地生产力则极少涉及,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精确的定年方法。以二连盆地吉尔嘎郎图凹陷早白垩世6号煤为例,利用地球物理测井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并获得煤层中米兰科维奇旋回周期参数(123 ka(偏心率):38.1 ka(斜率):22.1 ka(岁差)),将米兰科维奇旋回作为“深时”地层时间的“度量”工具,计算出6号煤层碳的聚集速率为35.1~38.9 g C/(m2·a),进一步推算出其所代表的泥炭地的碳聚集速率为46.2~51.2 g C/(m2·a),净初级生产力(NPP)为231~256 g C/(m2·a)。将该计算结果与全新世同一纬度带泥炭地生产力水平比较,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影响因素,得出早白垩世泥炭地生产力水平主要受温度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控制,而这两种因素又与气候相关联,则泥炭地生产力的研究可能对进一步了解古气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