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4篇
  免费   2047篇
  国内免费   3005篇
测绘学   976篇
大气科学   1483篇
地球物理   1935篇
地质学   5443篇
海洋学   1654篇
天文学   209篇
综合类   806篇
自然地理   128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616篇
  2020年   435篇
  2019年   576篇
  2018年   512篇
  2017年   477篇
  2016年   526篇
  2015年   561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680篇
  2012年   706篇
  2011年   682篇
  2010年   708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652篇
  2007年   589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文中材料采自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和梁山组。大竹园组孢粉化石类型单调,保存较差;而梁山组孢粉化石丰富,保存良好。孢粉组合特征为:(1)大竹园组包含丰富的CalamosporaFlorinites及少量Torispora verrucosa,Gulisporites,Alisporites,HamiapollenitesStriatopodocarpites,这一孢粉组合主要出现在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按照大竹园组层位和孢粉化石特征,其地质时代应为早二叠世Asselian期—Artinskian期(相当于紫松期—隆林期)。(2)梁山组中可建立孢粉组合Laevigatosporites vulgaris-Gulisporites-Florinites ovalis,共计发现孢粉化石34属49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51.6%~56.1%,裸子植物花粉含量为43.9%~48.4%。与大竹园组沉积时期相比,这一时期植被极为繁盛。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梁山组地质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隆林期,即Kungurian期。  相似文献   
992.
许王  董永胜  张修政  邓明荣  张乐 《地质通报》2014,33(11):1673-1681
香桃湖变质堆晶辉长岩是由原"猫耳山岩组"解体出来的早古生代基性岩,其对于研究区域上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岩相学研究表明,该堆晶辉长岩经历了高级角闪岩相变质,并遭受了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其Si O2含量为44.7%~46.2%,Mg O为7.05%~8.48%,Mg#值为51.02~53.90,相容元素Cr含量为168×10-6~288×10-6、Ni为60×10-6~103×10-6,远低于原生玄武质岩浆,反映香桃湖变质堆晶辉长岩经历了一定程度镁铁质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部分样品微量和稀土元素显示出OIB的特征,另一部分显示E-MORB的特征。因此,该变质堆晶辉长岩的原岩应形成于受洋中脊中轴型地幔热柱叠加的洋中脊,其可能为红脊山地区早古生代的大洋残片。  相似文献   
993.
娄昊  董永胜  张修政  邓明荣  张乐  许王 《地质通报》2014,33(9):1391-1399
猫耳山岩组分布于龙木错—双湖缝合带西延的关键区域,具有复杂的岩石组合和变质变形特征,是理解缝合带西部构造演化的关键。1∶25万查多岗日幅区调认为猫耳山岩组为一套晚泥盆世遭受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改造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沉积建造,其中部分变质基性火山岩显示出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近期的研究表明,原猫耳山岩组是由形成于不同时代和构造背景,遭受不同程度变质作用改造的岩片构造混杂而成,对其进行必要的解体工作,是认识该区物质组成及构造演化的前提。在大量野外观察和实测剖面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将原猫耳山岩组初步解体为晚古生代蛇绿岩、早古生代蛇绿岩、早石炭世咸水河岩组、中三叠世拉顺岩组等不同地质单元,并概述解体依据和不同单元的物质组成、变质特征、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为进一步深入理解缝合带西部物质组成、从整体上认识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4.
河北邯邢铁矿区矿山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志  董迎春  邓金火  田恒川 《地质通报》2014,33(11):1827-1835
在河北邯邢西石门及周边铁矿区系统地采集了各类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样品,包括土壤(n=242)、玉米(n=110)、地表水(n=37)、地下水(n=31)和水系沉积物(n=81)。通过对矿区各样品元素含量特征和元素富集程度的研究,利用区域地球化学基准值和地质累积指数定量评价了矿山污染扰动程度。研究表明,矿区土壤、玉米、地表水、地下水、水系沉积物中相对富集较高的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及主要的伴生元素,部分重金属元素超标,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Se、As、Cd、Cu、As、Cd、Cu、Co元素超标,玉米中F、Cr、Cd元素接近食品卫生限值,地表水和地下水部分指标浓度接近三类水质限值。研究表明,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铁矿尾矿沙和煤矸石中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导致重金属淋滤转移,另一来源是燃煤降尘的积聚。  相似文献   
995.
对云南、海南、江西、湖北、河南、新疆、浙江、山东、辽宁等27个省185个典型金矿床的自然重砂矿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重砂矿物对金矿具有良好的响应,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白铅矿、辰砂等对寻找金矿具有指示意义。不同成因类型的金矿床反映出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不同,斑岩型金矿床的标型指示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重晶石+闪锌矿+白铅矿+金红石,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的标型指示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辉锑矿+毒砂+雄(雌)黄,而造山型+矽卡岩型+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标型指示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辰砂。不同区域的金矿床反映出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也各有差异,闪锌矿为南方各省金矿床的特征矿物,辰砂和白钨矿为北方地区金矿床的特征矿物,重晶石和白铅矿为西部地区金矿的特征矿物。综合研究认为,自然重砂具有直接找矿和指导找矿的作用,按照特定成因类型和区域金矿床所建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对建立矿床找矿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根据20世纪60年代全国范围内展开的自然重砂测量工作所累积的自然重砂数据资料,统计了全国各省72个典型银矿床的自然重砂情况,通过计算和分析各自然重砂矿物在所对应的类型的矿床中的报出频率,得出火山沉积型、沉积型、变质型、侵入岩型4种类型的银矿所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展现这4种类型矿床的重砂矿物组合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按照这种方式建立的不同矿床类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对于建立自然重砂找矿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董亮琼  隋真龙  董国臣  潘彦宁  何勇 《地质通报》2014,33(12):1941-1948
为探究不同类型的萤石矿所反映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所携带的对各类型萤石矿的指示特征,统计了浙江、湖南、湖北、青海、广西、福建、安徽、新疆、甘肃、河北共计10个地区23个典型萤石矿床的自然重砂矿物报出情况,计算各重砂矿物报出率,分析得出热液型矿、后期热液型及热液充填型3种类型萤石矿床各自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和标型矿物组合。结果显示,各类型矿床自然重砂矿物组合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显示各自的特点。因此,按照矿床类型建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变化,对于新一轮的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新郑矿区以平均每年0.0813×108m3的涌水量向地表排放热水,造成的地热资源损失和污染环境的现实,在分析地温地质条件基础上,利用热储资源量公式、卡明斯基公式和弹性储存量公式,分别计算了矿山开采前和开采后不同类型地热资源量,并对当前矿区地热潜能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选择煤层底板加固技术,保持岩溶裂隙水一定的水位、减少地下水排放和利用识别模型,选择适宜区段作为地热资源开采区,以调减矿山日常的排水量,尽可能维持渗流场基本不变,进而提高热储的潜能,实现节能减排,达到保护与利用地热资源的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9.
In the eutrophic coastal ocean, quick formation of iron (Fe) sulfide is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ccumulation of dissolved sulfide and its detrimental effects on the benthic ecosystem. In this study, 0.5 N HCl-extractable labile Fe (LFe), acid volatile sulfide, and pyrite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ner shelf sediments were examin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quick sequestration of dissolved sulfide and potential impacts of frequent algal blooms on the capacity of quick sulfide-buffering in eutrophic coastal areas of the large-sized continental shelf subject to massive terrestrial inpu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lfate reduction has been competitively suppressed by dissimilatory Fe reduction due to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labile organic matter. Dissolved sulfide can be quickly buffered by reaction with LFe and, therefore, is difficult to accumulate to a high level. The quick sulfide-buffering capacity has not become exhausted partly be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un-sulfidized LFe(II) via dissimilatory reduction of less reactive Fe oxides. It is expected that dissolved sulfide will not pos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the benthic ecosystem in the near future if the current biogeochemical/ecological state remains.  相似文献   
1000.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are necessary for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olute migration and plant growth.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SWCC)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tion and water content or degree of saturation.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concerning the impacts of grazing exclusion management on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Here,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grasslands, which were excluded grazing for 5 (GE5) and 15 years (GE15), were studied. The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 s), SWCC, particle composition, field capacity and some other indexe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ay content and K s of grassland soil were higher for GE15 than GE5. For both treatments, in low suction condition (≤100 kPa),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0–10 cm soil was the best.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topsoil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uction, and it reached the strongest when the suction reached 600 kPa. In all soil water suction,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subsoil was the weakest. The van Genuchten expression was applicable for most of the samples, except 20–30 cm of GE5 and 10–20 cm of GE15. Dual porosity equation was applicable for all the samples. The soil–water capability and soil structure of which was fenced for 15 years is superior to that of 5 year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enclosure management improved the soil structure and soil–water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