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491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4篇
  196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9 毫秒
21.
The leaching of coal and coal/asphaltite/wood-ashes in sulfuric acid (pH 1.0, 25 °C, S/L, 1:10) was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time; acid consumption and extracted metal concentrations are presented. Whole coals consumed acid rapidly during the first few minutes, followed by slow acid consumption. Wood-, lignite-, and asphaltite-ashes consumed acid in two stages, the rapid phase extending < 30 min and the slow phase extended up to 10 days. The rapid phase was dominated by the dissolution of Ca, K and Mg ions for wood-ash, by Ca, Al and Mg ions for lignite-ash and Ca and Mg ions for asphaltite-ash. The sulfur concentration in solu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 Fe, K, Mg, Na, P, Al and Mn in the aqueous phase verified the neutralizing capacity of the untreated ashes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of insoluble sulfates in the residues. The slow phase kinetics differed for different fuels and exhibited leaching of several abundant elements—Fe, Al, K, Na and Mn. Trace elements (Ba, Cd, Co, Cr, Cu, Mo, Ni, Pb, Th, U, V, Zn) sometimes required up to 32 h for maximal extraction from ashes.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regarding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untreated coals and ashes and suitable residence times for economical industrial processes. We think it possible to combine bacteriological oxidation of sulfidic concentrates of acid leaching from ash of various qualities or even whole coals.  相似文献   
22.
23.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雪灾的环流型及水汽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冬、春季雪灾是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重要的灾害性天气。本文利用历史天气图和国家气象中心T106L19全球模式的分析值格点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牧区近20年来冬,冬季降雨的天气形势和水汽场。结果表明,北脊南槽型、乌山脊型、阶梯槽型和国境槽型是造成高原东部牧区降雪的四类主要环流型;在高原东部牧区强降雪天气过程时气柱可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记要降雪区与水汽通量辐合区吻合,主要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地区。  相似文献   
24.
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表面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4,他引:14  
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位于新疆奎屯市以南的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 奎屯河上游支沟哈希勒根河源区. 1999年8月, 在该冰川上布设了用于冰川运动和冰川物质平衡观测研究的测杆18根, 并进行了冰川表面运动、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末端变化的首次观测. 根据2000年8月和2001年8月的冰川运动观测资料, 分析了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运动特征和冰舌末端的变化状况. 结果表明: 奎屯河51号冰川应属于亚大陆型冰川; 1999/2000年度和2000/2001年度的表面运动值不大, 最大流速点的年运动速度为3.15 ma-1; 运动速度垂直分量UZ的变化规律同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变化规律相同, 即消融区的显出流作用和积累区的显入流作用. 该冰川的冰舌末端处于相对稳定的退缩状态, 1964-1999年间平均退缩量约为1.4 m*a-1, 而1999-2001年间的平均退缩量为5.0 m*a-1, 反映出冰川退缩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5.
There are a number of benign disorders including pleural thickening (PT), calcified pleural plaques (CPP), and malignant diseases such as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 in central Anatolia. Earlier studies suggested tremolite was the main cause, and there was no explanation why some of the population did not have malignant cases, and plaques were by far the most frequent manifestation of asbestos-induced injury. In this study, geological, minera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ata were evaluated. While the prolonged continuous exposure to high or low doses of long (8-30 µm) and thin (less than 0.25 µm) mixed fibers such as chrysolite, and/or anthophyllite or tremolite, and also silica particles may be the cause of MPM in central Anatolia, two different reasons for the CPP and PT are suggested. The first one is short (less than 8 µm) and thin mixed-type mineral fibers. The second reason is low doses of long, but thick, splintery tremolite fibers.  相似文献   
26.
岩浆混合作用——来自甘肃北山的野外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 1∶2 5万马鬃山幅区调填图和方法研究工作中 ,通过观察到的一些与岩浆混合模式相关的现象 ,指出暗色微粒镁铁质包体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有利证据 ,讨论了与花岗岩侵入体相关的镁铁质小岩体混合成因的可能性 ,认为岩浆混合作用在造山带岩浆活动中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7.
文中主要探讨了由地震引起的天津市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的预测问题。首先阐述了天津市震害预测的 5个背景特点 :建筑物特点、地质条件特点、建筑场地划分特点、基本设防烈度特点以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特点 ,根据这 5个特点将天津市划分为含有 7种建筑结构形式的 4个区域的震害预测模式。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天津市地震经济损失模型和生命损失模型 ,考虑了时间因素 ,然后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实际震害结果进行了对比及修正 ,给出了天津市 4个区域的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率模型、社会财富损失率模型和建筑物毁坏率模型 ,并给出了计算天津市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地震经济损失和天津市地震生命损失的表达式 ;最后 ,将天津市地区划分为2 85 8个震害评估单元 ,以近百年来在天津市区域内曾经发生的最大地震作为假想地震 ,预测分析了天津市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分布和地震生命损失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28.
29.
博格达山晚石炭纪造山活动的变形地质记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主要由钙碱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博格达古岛弧是天山缝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发育较成熟的山链 ,其演化经历了晚古生代的韧性剪切收缩 ;中生代伸展调整及新生代再造山过程。晚古生代的造山活动在博格达山有很好的地质记录 ,并以显著的韧性剪切变形带的形成和发育同造山的褶皱构造为特点。剪切变形带内同构造的石英脉中的锆石U PbSHRIMP测年结果与山链中花岗岩、辉长岩年龄颇为一致 (311~ 316Ma) ,这个年龄反映在结束洋盆散聚、碰撞焊接的晚华力西期造山过程中 ,博格达古岛弧内存在一次虽不甚强烈 ,但又较为明显的构造岩浆事件 ,其成因可能与引起石炭纪大规模裂陆式喷发的深部断裂构造重新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0.
底质不连续面是沉积作用中断时所形成的一种地层界面。根据底质的粘结程度可将底质不连续面划分为两大类:固底不连续面和硬底不连续面。固底不连续面中的简单停积面依靠沉积序列的变化来识别,界面上、下的生物地层带是连续的;而复成停积面上、下的生物地层带不连续。在硬底不连续面中,硬底的上、下地层属于同一个沉积体系,而继承性岩底的上、下地层则属于不同的沉积体系,其间发生过重大的沉积间断。根据底质控制的Glossifungites遗迹相和Trypanites遗迹相可以有效地识别各类不连续面并解释其成因。三种类型的不连续面具有层序地层学意义:①侵蚀性不连续面,包括低水位侵蚀面(LSE)和海进侵蚀面(TSE);②无沉积间断面;③沉积性不连续面(凝缩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