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1.
612.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recovery of groundwater funnel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ducing groundwater abstraction,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recoverability construction of Shijiazhuang groundwater funnel were analyzed, an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as used based on the change of various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water flow model can accurately reflect groundwater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guarantee the reliability of groundwater restoration prediction. The research has set up four schemes for rural water-saving,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urban reducing abstraction and integrated method. The effect of four restoration schemes on the restoration of groundwater funnels was compared with water table variations of two observation well.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changes of plan Three and Four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wo kinds of exploitation and the drop trend of water table in the funnel area is flat. So we can conclude that Plan Three and Four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oundwater funnel restoration of Shijiazhuang.  相似文献   
613.
[研究目的]:中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和修复日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了解和掌握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对污染场地进行科学修复.[研究方法]:本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地下水污染修复案例的基础上,对中国地下水污染修复现场实施的技术方法进行总结.[研究结果]: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和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成果认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614.
为满足饮用水源地监测要求,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源地水中乙醛、环氧氯丙烷、丙烯醛、苯系物等27种挥发性有机物。实验中运用程序升温,在26 min内完成检测,采用全扫描(SCAN)方式扫描,提高了化合物的定性能力。方法检出限均低于我国饮用水源地标准限值,回收率为75.6%~111.0%。  相似文献   
615.
 热香铜矿位于乡城大断裂上盘娘拥复向斜次级旺央向斜核部,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岩墙中。通过对矿体,矿石以及成矿岩体的常微量元素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初步认为热香铜矿是由于陆内走滑作用,岩浆沿断裂进一步侵位形成热液铜矿床。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热香铜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616.
川西热香铜矿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热香铜矿位于乡城大断裂上盘娘拥复向斜次级旺央向斜核部,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岩墙中。通过对矿体,矿石以及成矿岩体的常微量元素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初步认为热香铜矿是由于陆内走滑作用,岩浆沿断裂进一步侵位形成热液铜矿床。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热香铜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617.
竹鸡顶铜矿位于乡城大断裂上盘四道桥—竹鸡顶破背斜与三道桥—青达破背斜复合部位,是义敦岛弧带中段新发现的铜矿床。通过对矿体、矿石、成矿年龄及成矿母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竹鸡顶铜矿是在燕山晚期,由于义敦岛弧带碰撞造山后伸展作用而形成的岩浆热液—斑岩型铜矿床;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竹鸡顶铜矿的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618.
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典型的大型斑岩型钼铜多金属矿床,二长花岗斑岩为其成矿母岩。对邦铺二长花岗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此二长花岗斑岩富硅(67.06%~73.70%)、富K2O(3.61%~7.642%)贫CaO(0.14%~4.40%)贫Na2O(0.140%~4.40%),属钾玄岩系列及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变化变化很大(22.01×10-6~107.606×10-6),稀土曲线为平缓的右倾型,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δEu的变化范围为0.592~1.064,具有微弱的负铕异常到无铕异常。岩石微量元素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LILE),贫高场强元素(HFSE),即相对富集Rb,U,Cs和Nd而亏损Ba,Sr,P,Ti和Y。二长花岗斑岩形成的环境比较复杂,主要为同碰撞造山构造环境,即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带内,发育与碰撞后的地壳伸展环境,并可能涉及到冈底斯区域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多个阶段。  相似文献   
619.
西藏墨竹工卡地区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雄  温春齐  霍艳  费光春  吴鹏宇 《地质通报》2010,29(7):1039-1048
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典型的大型斑岩型钼铜多金属矿床。对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各矿化阶段石英(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包裹体成分和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等诸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各个阶段成矿流体为中高温(172~239℃)、中高盐度(23.96~50.85wt%NaCleq)、高—中等密度(1.0696~1.0849g/cm3)的流体,属(Cl--)SO42--Na+(K+)型水化学类型,成矿环境为低压(36.9~110.23)×105Pa环境,成矿压力为低压(23.4~41.9)×105Pa。各个阶段的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以大气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620.
2009年秋季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灰霾天气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高岑  王体健  吴建军  费启  曹璐 《气象科学》2012,32(3):246-252
2009年10月14—27日,南京地区发生了一次持续性的灰霾天气过程。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结合焚烧点监测、后向气流轨迹模拟,分析了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浓度演变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产生持续灰霾天气的可能原因。研究表明,该次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能见度低于10 km,空气污染指数最大时达到195。地面PM2.5质量浓度有显著增长,在26日达到最大值为0.782 mg/m3。NO2质量浓度日均值在24日和27日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含量分别为0.094和0.099 mg/m3,对应NOx质量浓度分别为0.105和0.108 mg/m3。SO2质量浓度在22日达到峰值,最大值为0.161 mg/m3,平均值为0.083 mg/m3,低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分析显示:近半个月内南京地区天气形势稳定,处于持续温度偏高、干燥无雨的状态,非常有利于灰霾天气的发生。卫星监测发现24、25、26日江淮之间中部均有火点,其中24日有50个着火点,25日增加为85个,26日减少为38个,表明有秸秆焚烧现象存在。从后向气流轨迹分析来看,在秸秆焚烧最为严重的3 d内,南京地区主要受到来自东到东北方向气流的影响,有利于秸秆焚烧形成的污染物经气流输送影响南京,造成严重灰霾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