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1.
川滇地块的震源机制解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哈佛大学1977——2004年的矩心矩张量结果显示, 我国川西北次级地块、 滇中次级地块的西部及滇中次级地块的东部的应力场特征有明显的差别. 应用滑动矢量拟合法, 反演了这三个区域的应力场特征: 川西北次级地块以近南北向的水平主张应力轴和西倾的主压应力轴为特征; 滇中次级地块的西部以倾向北东东的主张应力轴以及近南北的水平中等主应力轴为特征; 滇中次级地块的东部以南西西——北东东向的水平主张应力轴以及北北西——南南东向的水平主压应力轴为特征. 有限元模拟结果清楚地显示出, 川滇地块在阿萨姆楔附近受到来自印度板块的强烈挤压, 随着远离阿萨姆楔, 这种挤压应力逐渐衰减; 同时, 该地区的主张应力方向明显地形成了围绕阿萨姆楔的环线. 其中, 内部物质性质均匀、 地表和底部边界自由、 侧部边界采用GPS观测约束的弹性有限元模拟显示, 在川西北次级地块, 模拟结果与震源机制解结果相一致; 在滇中次级地块, 模拟结果所显示的图象与震源机制解观测结果有差别, 不仅没有显示出与大面积的东部地区的震源机制解相一致的特征, 反而显示出与该地区西部震源机制解相一致的特征. 通过调节地块内部物质的弹性常数, 可以实现在滇中次级地块东部部分地区出现与震源机制   相似文献   
112.
伽师序列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源位错模型,层状介质速度结构,通过计算理论地震图,与观测的地震垂直向记录的直达P、S波最大振幅拟合,反演震源机制的方法。系统查阅了万余张地震记录图件,得到可信的小地震震源机制共计554个。有震源机制的地震完全覆盖了序列的震区范围,时间上也分布于序列的各个阶段,因此认为这些小地震对于地震序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计算2个震源机制的2个P轴在三维空间中的夹角和2个T轴之间的夹角,再以2个夹角之和作为距离,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大量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分类。取和主体破裂方向(NE)一致的两类正断层地震,求其占全部类型的地震数目的比例,用来刻画应力场的变动情况。对照伽师序列的6级强震,两类正断层地震出现3次显著的增加。3组强震都在其后发生,这就给出了确切的前兆信息。小地震震源机制显示出的变化,表明它们对于强震孕育发生非常灵敏。文章最后提出伽师强震序列的块体旋转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113.
乌鲁木齐河源地气候与冰川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位于乌鲁木齐河源地大西沟气象站40年(1958-1998年)气候资料,分析了温度、降水量分布规律与冰川变化特征,得出气候、冰川的变化对径流量影响的几点结论。表明,在全球性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天山高山区呈变暖,自然降水(雪)资源增多,冰川资源减少趋势;继续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冰川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4.
针对目前常用的反演海底地形方法主要考虑海底地形和卫星测高重力数据线性趋势项而忽略非线性项影响现状,提出了顾及海底地形非线性项的最小二乘配置反演方法.选择日本海某海域作为目标海区,利用卫星测高重力异常和重力异常垂直梯度数据作为输入源进行了方法试算并构建了相应的海深模型,然后以实际船测海深作为外部检核参考,评估了反演模型效能,同时分析了反演模型频谱特征.目标海区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本文仅仅考虑海底地形和重力数据线性趋势项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建立的海深模型,基于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利用相同重力异常和重力异常垂直梯度数据获得的目标海区反演海深模型检核精度最低分别提高了大约2.5倍和3.5倍,相对精度最高分别提升了9.76% 和13.07%,极大地提升了海底地形建模质量;采用本文方法建立的海底地形模型在研究海域表现良好,反演模型与S&S V18.1、ETOPO1、GEBCO和BAT_VGG模型在研究海域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95以上;在研究海区本文模型检核精度与S&S V18.1相当,远远优于ETOPO1等海深模型;本文模型可有效改善船测海深相关波段信息(本文反演波段范围为15~160 km),其中重力异常垂直梯度构建的海深模型相比重力异常为输入源建立的海深模型改善船测海深相关波段信息更为明显,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5.
针对利用Stokes公式计算邻近地面点扰动引力梯度时,径向分量的计算出现奇异性,积分中央区对水平分量的忽略导致扰动引力梯度对角线三分量之和不满足拉普拉斯方程的现象,引入了双二次多项式插值和变量替换技术,推导了扰动引力梯度对角线三分量在中央区的改进计算方法.分别利用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开展了计算验证工作,并将计算结果与泰勒级数展开方法比较.实验表明本文中的改进计算方法可有效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结果合理可靠,相比泰勒级数展开法,推导过程更严密,适用性更广.  相似文献   
116.
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变化与北半球冬季阻塞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晶品  刁一娜 《大气科学》2011,35(2):326-338
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北大西洋涛动(NAO)主要与大西洋、欧洲及乌拉尔山地区阻塞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NAO负位相时期阻塞活动在大西洋地区较为频繁且强度较强,正位相时期大西洋地区阻塞活动减少,强度减弱,而欧洲阻塞加强,频率增加,同时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活动也显著减少.NAO正指数的增强和减弱对应于大西洋和欧洲阻...  相似文献   
117.
ChineselOeSSischaracterizedbythegreatthicknessandgabscontinuity.ItrererdsQuaternalyclimaticoscillations(Liu,1985).Inrecentyears,scientistshavetriedtOusephysicalorchemicalparameterstOrecostructthepastclimaticchanges.FOrinstance,theparticlesizeisUSedasproxyindicatorforthewintermo~intensity(Liu,1993),stableoxygenisotopicrecordofCarbenatenodulesisusedtoreflectthetemperaturevallationsOfsoilformation(Han,1995),andrnsgneticsuSCeptibilityandCarhanatecontentareughasproxyparametersforsuxnmermourn…  相似文献   
118.
华北地区早期背景地震活动特征与M≥7级大震危险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华北地区第三、第四活动期早期背景地震研究表明,本区早期背景地震空间分布大体勾画出相应活动期内7级以上大震活动主体区域的基本轮廓,而早期背景地震集中区指示了未来7、8级大震的可能部位。  相似文献   
119.
针对难以通过水下采集真实重力数据对重力辅助惯性导航关键技术、算法模型进行实验验证与优化,基于捷联惯导反演算法和重力动态测量原理,研究构建了捷联式与平台式水下航迹重力数据实时采集仿真系统,并采用两两采样点间的重力异常之差作为新的匹配量以提高匹配量精度.依据现有器件水平,设置陀螺仪随机常值漂移为0.002°/h,加速度计随...  相似文献   
120.
由现今小震资料研究琼北地区区域应力场和发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0年以来海南地震台网记录的琼北地区的波形资料,采用双差法对103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采用振幅比方法测定震源机制.在此基础上,反演了琼北地区的区域应力场,由震源位置拟合出两个震源断层面,并且计算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的滑动方式.对照历史大震的等震线,WNW走向的震源断层位于极震区中部稍偏东的地方,与等震线长轴方向相同,表明该震源断层是1605年琼山大震的发震构造;高倾角震源断层的北东盘向东南斜下方滑动,对于该盘NNW象限产生强烈拉张,以致出现罕见的陆陷成海现象.另外一条NS向震源断层恰好位于第四系火山岩和第四系盆地交界处,是区域升降运动最为强烈的地方,正断层类型的震源断层东盘下降,与沉积盆地一致.研究表明由现今小震反演的两条震源断层分别与历史大震及构造运动有关,而与浅表断裂并不重合,存在深浅构造不协调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