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4篇
  免费   3132篇
  国内免费   4401篇
测绘学   1881篇
大气科学   2029篇
地球物理   2595篇
地质学   7387篇
海洋学   2548篇
天文学   294篇
综合类   1199篇
自然地理   1874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742篇
  2021年   856篇
  2020年   752篇
  2019年   867篇
  2018年   824篇
  2017年   730篇
  2016年   772篇
  2015年   817篇
  2014年   889篇
  2013年   1022篇
  2012年   1093篇
  2011年   1045篇
  2010年   1128篇
  2009年   1034篇
  2008年   957篇
  2007年   934篇
  2006年   942篇
  2005年   748篇
  2004年   526篇
  2003年   422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370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4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针对浅海测深的数据特点和应用需求,以我国南海甘泉岛为例,研究了利用ICESat-2(Ice,Cloud,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2)激光卫星数据和光学遥感影像开展主被动融合水深测量的方法。首先通过信号点提取、水面/水底识别、水下点折射改正等步骤处理ICESat-2数据,获得水深值,随后以激光点作为控制,计算光学水深反演模型参数,最后由点及面地获取大范围高精度水深。实验表明,甘泉岛区域主被动融合测深中误差优于1.30m,基于激光卫星数据的主被动融合测深方法能够为浅水水深测量提供新手段。  相似文献   
992.
以新型激光雷达浮标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AQWA开展了激光雷达浮标系统运动响应特性数值研究,研究了浮标吃水深度、形状参数对于激光雷达浮标运动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附加质量、辐射阻尼、运动响应RAO及一阶、二阶波浪力等水动力参数。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对不同风浪流荷载入射角度下的激光雷达浮标锚泊系统张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浮标吃水深度的增加,浮标纵荡方向响应无明显变化,垂荡响应显著增大;随着浮标底部圆台直径的增大,浮标纵荡方向响应变化较小,而圆柱形浮标垂荡运动响应显著大于圆台形浮标;当浮标系泊锚链发生松弛—张紧状态变化时易出现极端张力,且极端张力出现的幅值和频率随有效波高的增大和谱峰周期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993.
硼及其同位素能够有效地反映由于俯冲板片脱水引起的湿地幔楔部分熔融过程在火山岩中存留的地球化学信息。本次研究中使用同位素稀释法对华南中生代玄武岩进行了硼含量的测定,结合稀土与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对玄武岩成因及构造背景进行探讨。玄武岩的硼含量主要集中在(1~5)×10-6,只有几个样品具有较高的含量(最高可达19×10-6),按时代和空间位置划分出的3组样品在硼含量上没有明显差别。在B/Ce, Nb/Be的协变图解上,中侏罗世玄武岩表现出OIB特征。最临近太平洋板块的白坚世东区玄武岩富集LILE,并出现Nb-Ta亏损,具有岛弧火山岩特征,但硼没有富集。进行系统的B-Li-O同位素分析能有效地揭示华南中生代玄武岩的形成过程及该区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994.
江西金山金矿含金黄铁矿的Rb-Sr年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前人对江西金山金矿的成矿时代有许多不同的认识,笔者通过对江西金山蚀变岩型矿石中的含金黄铁矿Rb-Sr年龄的测定得出,含金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838±110)Ma,initial87Sr/86Sr=0.7045±0.0020。由此可以推测晋宁期是蚀变岩型金矿体形成的主要时期。黄铁矿Rb-Sr所得的Sr同位素初始比(87Sr/86Sr)i小于陆源硅酸盐的值(0.720),而与玄武岩的值(0.704)接近,结合前人有关的同位素及稀土、微量元素研究,笔者认为金山金矿变质岩型矿体的成矿物质源于变质围岩,成矿流体为来源于深部的变质水。  相似文献   
995.
陕西省洛南县莲花沟岩体LA-ICP 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起陕西省的金堆城地区,东至河南省栾川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的华北地台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上产出的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等一系列钼矿床,均与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成矿关系密切,并且成岩成矿年龄集中在110~160 Ma.同样位于该钼矿带上的洛南县莲花沟岩体,其侵位特点与岩石化学特征非常相似.笔者从陕西省洛南县莲花沟岩体地质背景人手,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莲花沟岩体年龄为(147.7±2.0)Ma.恰处于东秦岭钼主成岩成矿年龄范围,这对进一步指导该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前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已发现普光、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等多个高含H2S的大、中型气田。通过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盐度和岩心及薄片的镜下详细观察后认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的大多数气藏遭受了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的化学改造,TSR的改造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使C2 重烃相对于CH4、12C相对于13C优先被消耗,造成天然气干燥系数变大和碳同位素变重;2由于TSR产生的大量淡水的加入,使气藏的原生地层水被稀释,造成地层水盐度降低;3TSR相关流体(烃类和H2S等)与储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储层被溶蚀和硬石膏发生蚀变,造成储层孔隙度增大,从而对改善其物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高志勇 《地质学报》2007,81(1):109-118
通过详细分析曲流河沉积动力学特点,在四川中部须家河组建立了河流相沉积的准层序模式。曲流河沉积中可发育粒级向上变细准层序,也可以发育粒级向上变粗的准层序。辫状河准层序表现为粒级向上变细、河道水体向上变浅的准层序,而粒级向上变粗的准层序不发育。河流相准层序界面是河道砂体底部的冲刷侵蚀面,在粒级向上变粗的泛滥平原-决口扇或决口河道沉积中,准层序界面为暴露过泥岩与上部洪水期的暗色泥岩间的界面。将河流相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精细的分析与对比认为,二者在层序地层学级次划分中时限相当,发育时间为0.01~0.05Ma;二者的界面是相同的,均为河道砂体底部的冲刷侵蚀面或者是暴露过泛滥平原泥岩、根土岩等。河流相中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其实是相同时间内沉积的一套相同的沉积体,二者的不同只是分析的角度不同,其实质内容是一致的,即在曲流河短期基准面升降变化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沉积物总是相对河水位是向上变浅的,由位于河水面以下的河道或边滩砂体向上变浅至河水面之上的天然堤、泛滥平原泥岩,此相序特征也正与准层序向上变浅的定义相同。  相似文献   
998.
储层地震反演在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大民屯凹陷构造复杂、薄互层储层横向变化快等特殊地质条件, 在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高分辨处理的地震资料基础上, 利用以已知地质规律和测井资料为约束的储层地震反演新技术, 对地下岩层空间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反演、综合岩性解释、定量预测和描述储层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通过叠前高分辨地震资料波阻抗反演、测井多属性反演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提高了该区储层预测的纵向分辨率, 加强了对薄互层砂体的识别能力, 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可靠性, 落实了有利的岩性圈闭, 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9.
MD98-2172岩芯位于印度尼西亚穿越流的帝汶通道上.多参数的岩石磁学测量结果表明,该岩芯的磁性矿物组合很好地记录了海洋沉积物中的还原成岩作用过程:0~3.85 m段岩芯以亚铁磁性准单畴(PSD)磁铁矿为主,其含量和粒度基本不随深度而变,受还原成岩作用的影响不明显;3.85~5.35 m段岩芯也以PSD磁铁矿为主,但其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快速减少,粒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变粗,或粗粒磁铁矿的相对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多,处于铁氧化物还原阶段;5.35~15.00 m层段以顺磁性颗粒为主,并出现黄铁矿,处于硫酸盐还原阶段.  相似文献   
1000.
极端干旱荒漠区典型晴天大气热力边界层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强  赵映东  王胜  马芳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1):1150-1159
利用极端干旱区敦煌野外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极端干旱荒漠区夏季典型晴天位温、风速、比湿等主要物理要素的垂直结构特征及其地表热力和近地层大气运动特征的日变化规律。发现在极端干旱地区夏季晴天大气热力边界层结构十分独特。在夜间,贴地逆温层最低在900 m以上,最厚可以达到1 750 m,逆温层上面的残余层一般能达到4 000 m左右的高度。在白天,位温超绝热递减层高达1 000 m,超绝热递减层上面的混合层最高达3 700 m,混合层顶上还有大约450 m甚至更厚的夹卷层。当白天对流层发展达到残余层以后,混合层的发展明显加快。风速和比湿垂直廓线特征很好地印证了大气热力边界层独特的结构特征,地表热力和近地层大气运动特征也为这种独特的大气热力边界层结构提供了较好的物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