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3篇
  免费   922篇
  国内免费   1262篇
测绘学   608篇
大气科学   646篇
地球物理   828篇
地质学   2286篇
海洋学   701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382篇
自然地理   61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Velocity profiles and incipient motion of frazil particles under ice cov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for the incipient motion of frazil particles under ice cover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laboratory under different flow and boundary conditions.Measurements on flow velocities across the measuring cross-section at different water depths have been conducted.Based on these experiments under both ice-covered and open flow conditions,the impacts of solid boundary(such as ice cover and flume sidewall)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low velocity profiles have been discussed.The criteria for the inc...  相似文献   
992.
瞬时偏振滤波技术压制X分量中的面波(英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瑞雷面波与体波在偏振上的差异使得利用偏振特征分离这两种波场成为可能。为克服滑动时窗法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工程地震和天然地震信号分析中的复数道技术与瞬时偏振分析技术引进到能源领域多分量地震勘探转换波记录中的面波压制处理。理论模拟与野外实测数据的处理试验显示了较好的压制面波、保留有效信号的去噪效果,证明了该技术值得在多分量数据处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基于字节指纹极值特征的数据分块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灾备数据恢复方法.该方法对源数据和备份数据进行可变长数据分块,计算并比较对应数据块摘要值,确定源数据和备份数据的差异数据,采用差异数据拷贝的方法完成数据恢复.实现了对重复数据的有效检测,比完全数据拷贝节省32.79%-85.36%的网络带宽.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扬泰靖地区第四系松散层地下水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不同层次和地段地下水中硫酸盐的演化规律及其赋存环境变化特点。研究表明潜水中硫同位素值变化不大,8.3‰~10.5‰,而孔隙承压水中硫同位素值变化较大,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最高达71.6‰)。在潜水中,硫酸盐源于农业污染或污染物与海源硫酸盐的混合;在顶部地区和沿江地段的浅层孔隙承压水中,负δ34S值的硫酸盐源于硫化物的氧化,与其松散层岩性以砂性土为主、径流条件好、封闭性差和处于氧化环境有关;而在东部的深层孔隙承压水中,高δ34S值的硫酸盐源于硫酸盐的还原,与其松散层岩性以粘性土为主、隔水层发育、径流条件差、封闭性好和处于还原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95.
饱和黏性土蠕变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用单向固结仪研究饱和黏性土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蠕变变形特征。试验土样取自苏锡常地区第2弱透水层。研究结果表明,在初次加载时黏性土具有明显的蠕变性,在双对数坐标中蠕变变形与时间呈直线关系,且直线斜率随荷载水平增大而减小,但在荷载水平达到一定值后斜率变化不大;在初次卸载时黏性土仍有明显的回弹蠕变,特别是在卸载水平较高时,卸载回弹蠕变变形与应力和时间的关系仍可用幂函数表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加卸载达到变形稳定的时间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当循环荷载最大值小于土样的先期固结压力时,土样在2次加卸载循环后达到弹性变形状态;当循环荷载最大值等于土样的先期固结压力时,土样在5次加卸载循环后达到弹性变形状态。  相似文献   
996.
根据弹性地基梁法基本思想,考虑基坑分步开挖和逐级加撑的动态施工因素,通过有限元计算模拟基坑实际开挖过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采用位移反分析方法反演各土层m 值,并准确预测后续工况支护体的变形。采用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内嵌的APDL语言编程建立支护体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应用数学软件MATLAB编制“改进单纯形法”优化程序,编写了接口程序,实现了MATLAB对ANSYS模型的实时循环调用和逐步寻优。武汉长江隧道武昌明挖段基坑工程算例证明,基于单纯形法的联合编程技术能方便、高效地被应用于支护体位移反分析预测中。建立了基于本工况预测下一工况或相邻断面的扩展型位移反分析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拟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7.
频繁的人类活动对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南极长城站周边人类活动密集区对土壤进行采样的基础上,分析长城站周边地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并结合近20年来长城站周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含量的分布,展开对比研究,探讨长城站区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8种主要重金属在长城站表层土壤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站区频繁的车辆活动使得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这些物质沉降在站区土壤表层或许是南极长城站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8.
煤层气井监控系统建设方案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层气开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对煤层气井监控系统建设方案进行了全面总结。本方案结合韩城地区煤层气开发,研究形成了一套煤层气排采制度;提出了直井、水平井定量化排采与自动调控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相关工艺流程。另外,在充分调研分析现有相关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煤层气排采生产自动控制技术,包括远程排采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与通信技术、定量化分析方法、自动调控技术、配套软件和调控规范等。应用结果表明,煤层气井监控系统建设方案可满足国内煤层气井排采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岩心描述和镜下观察,分析了研究区下古生界硅化岩溶储集层的岩性特征。通过对沟通潜山 断块和古近纪洼陷的边界断层产状、潜山断块内下古生界产状的分析,认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具备埋藏岩溶作 用条件,提出了古近纪沉积物压释酸性水向潜山断块运移的3种方式,即:翘倾端断面补给畅流运移模式、倾 没端断面补给畅流运移模式和背斜凸起两侧双向渗入补给对流循环模式。利用这 3种模式可以合理解释研究区 下古生界潜山硅化岩溶储集层空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翘倾端断面补给畅流运移模式可以解释潜山断块高部位 硅化岩溶层段储集层的发育情况,倾没端断面补给畅流运移模式和背斜凸起两侧纵向渗入补给对流循环模式, 可以解释潜山断块的低部位硅化岩溶层段储集层的发育情况。该模式还可以合理地解释硅化岩溶储集层在下古 生界赋存层位的 “ 穿层性”特点,同时也能够合理解释潜山断块周缘发育硅化岩溶层段,而潜山断块中心地带 很少出现硅化岩溶层段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00.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joint probability function of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and cumulative absolute velocity (CAV) for the strong ground motion data from Taiwan. First, a total of 40,385 earthquake time histories are collected from the Taiwan Strong Motion Instrumentation Program. Then, the copula approach is introduced and applied to model the joint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PGA and CAV. Finally, the correlation results using the PGA‐CAV empirical data and the normalized residuals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exist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GA and CAV. For both the PGA and CAV empirical data and the normalized residuals, the multivariat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composed of two lognormal marginal distributions and the Gaussian copula provides adequat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GA‐CAV joint distribution observed in Taiwan. This finding demonstrates the validity of the conventional two‐step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empirical ground motion prediction equations (GMPEs) of multiple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from the copula viewpoint.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