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6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864篇
测绘学   458篇
大气科学   491篇
地球物理   485篇
地质学   1425篇
海洋学   530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33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41.
Introduction On November26,2005,the MS=5.7Jiujiang-Ruichang earthquake occurred with the epicen-ter of29°43′N and115°43′E.However,this area is not a major monitoring range with a few earth-quakes and therefore,it lacks conventional precursory seismic data.In the project of“2005.0China geomagnetic chart”,some three-component geomagnetic surveys,with the average distance of70km between adjacent stations,were carried out in2004in this area.And fortunately the data from these surveys can…  相似文献   
942.
NCEP和ECMWF资料表征南海夏季风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比较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二者用低层风场表征南海夏季风上的差异.结果表明,NCEP得到的南海夏季风指数有明显的减小趋势,而ECMWF则没有;二者在年际尺度上都能较好地表征南海夏季风强度,而年代际尺度上有明显的位相差.与西沙站的探空资料比较结果表明,NCEP在经向风上更接近观测资料,而经向风的趋势变化正是西沙站西南风减小趋势的主要贡献项;ECMWF资料在年代际尺度变化上更接近观测资料.与1998年南海夏季风试验SCSMEX的再分析资料比较显示,NCEP资料在空间上与SCSMEX资料更相似.  相似文献   
943.
在交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中,电子地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交通地理数据库的设计与创建则是研究开发智能数字交通的决定性因素,是GIS应用开发的基础。本文以廊坊道路及交通设施的管理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基于Geodatabase及统一建模语言UML进行交通地理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并且生成了廊坊公路交通空间数据库。  相似文献   
944.
我国矿山测量的十五年回顾与新时期的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反思我国矿山测量15年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面临的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认为十五年来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改革、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测绘新技术新理论等的影响,我国矿山测量事业走过了一段艰苦的历程。新时期它又面对着煤矿安全生产、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矿山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开采等新形势与理念的挑战。为此,矿山测量需要修订相关技术规程规范、建立矿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研制矿山测量自动化系统、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建立矿山测量师的培训机构等。  相似文献   
945.
基于热红外成像仪获取的玉米冠层图像,对垄行结构玉米的方向亮温(DBT)进行模型化描述并开展了初步验证工作。模型中假设某一方向上的冠层DBT是组分亮温及各组分在视场中所占面积权重的函数,它们在视场中的比例依赖太阳与传感器的几何位置关系,以及在作物行内,作物行与行之间孔隙的分布。对于玉米冠层的几何特征,简化为横截面是矩形的、其中有空隙透光的一组无限长的平行立方体;立方体内双向孔隙率的方向变化由Kuusk函数来描述。模型模拟表明,玉米亮温组分在视场中的权重具有垄行特性。中午前后,通过对中等密度的冠层DBT模拟,在DBT极坐标图形上发现了一个明显位于垄行方向的热条带的出现,热点出现在太阳位置的周围。最后,利用实地观测的结果与模型模拟结果作对比,对该模型的不足和以后的改进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46.
为了提高玉米冠层半球方向亮温(DBT)测量的准确性,对一套由工业用起重机平台和热红外成像仪组成的地面观测系统的四种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评价。这些方法基于不同的测量原理:(1)通过移动起重机和平台,从不同的角度去测量一个样区的DBT;(2)固定起重机和平台的位置,通过旋转热像仪,从不同的区域收集不同角度的DBT;(3)对方法2的改进,转动热像仪朝向的同时,吊车沿作物垄行方向运动,得到大区域内平均的DBT;(4)当热像仪沿着垂直于垄行方向的起重机臂运动时,用高成像频率对目标热辐射进行采样。在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时,着重考虑了玉米冠层亮温分布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对本观测系统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基于这个系统且优化了的DBT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47.
CBERS-02 WFI的辐射交叉定标及其对植被指数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MODIS作为参考传感器,对CBERS-02星上的WFI传感器进行辐射交叉定标,得到WFI两个波段TOA辐亮度、表观反射率的增益与计数值偏移量,两个波段的计数值偏移量分别为42和21个DN左右。利用定标结果计算图像上另一均匀区的表观反射率。与MODIS反演的表观反射率比较验证。WFI与MODIS第1波段的表观反射率相差3.6%,第2波段相差-3.6%。检验结果说明,本文得到辐射交叉定标系数的精度能满足定量化应用的要求。为了说明辐射定标对植被指数的影响,本文选择5个实验区,比较分析了实验区图像辐射定标前后的NDVI。当WFI的DN值扣除定标得到的数字计数值偏移量后,DN值的NDVI与表观反射率的二次非线性拟合度可达99%。另外。WFI辐射定标前后的NDVI、RVI与MODIS反演的NDVI、RVI的比较分析说明,WFI辐射定标后表观反射率值的植被指数与MODI反演植被指数较接近,而且两个传感器RVI的差异小于NDVI的差异。  相似文献   
948.
通过磁化率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因子分析法和比值法分析提取出尉迟寺遗址地层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本区5050aBP以前的新石器时期为暖湿的气候环境;大汶口文化阶段气候总体偏干冷,存在数次波动;从大汶口至龙山文化期间,本区气候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由干冷转向温湿,这为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促进了龙山文化的繁荣。在5050aBP之前及4620aBP、4700aBP前后可能都发生过冷干事件。  相似文献   
949.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壤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2—2003年连续两年自行观测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二连浩特、乌拉特中旗和乌海的土壤水分为基础,重点分析了沙尘暴发生季节反映下垫面特征的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化以及大气影响对不同土壤类型(棕钙土,灰漠土,栗钙土)水分的作用。土壤水分的变化被分为3个阶段进行分析,分别是解冻期至沙尘暴开始的春季、雨期的秋季和冰雪覆盖的冬季。土壤水分受气象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大。在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土壤水分含量在土壤融化期最低,在雨季达到最大值,其中以栗钙土受的影响最明显。沙尘暴发生依赖于土壤融化时间、土壤融化期的土壤条件和上年冬季的冻土深度。  相似文献   
950.
简要报道了在云南省南华县发现的大龙潭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大龙潭金矿主矿体长360m,斜深大于60m。矿体形态呈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形态变化中等。矿体厚度的变化系数为71.2%~149.6%,较稳定;Au品位变化系数为87.5%~218%,较均匀;矿体产于向斜两翼,被断层错动,构造影响程度中等。据以上矿床地质特征将该矿区确定为Ⅱ勘查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