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8篇
  免费   935篇
  国内免费   1432篇
测绘学   576篇
大气科学   919篇
地球物理   1146篇
地质学   2683篇
海洋学   768篇
天文学   128篇
综合类   364篇
自然地理   60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淮河下游暴雨和非暴雨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2003年6月21日到7月11日梅汛期12次暴雨和9次非暴雨过程,对其天气形势、物理量进行了合成平均对比分析;结合副热带高压脊线和地面锋面的位置,利用T213的20:00格点资料,计算和绘制了暴雨日和非暴雨日的合成平均物理量场,分析两类天气的热力和动力条件特征,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暴雨短期预报的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952.
200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主客观预报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映龙  刘震坤  董林  顾华 《气象》2005,31(6):43-46
利用目前中央气象台热带气旋路径实时业务预报中使用的各种主客观预报产品资料,对200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实时业务预报中的主客观预报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虽然在整体上主观预报要优于客观模式的结果,但客观模式的预报能力已接近主观预报,有时甚至还好于主观预报,特别是48小时以上时效的客观模式较主观预报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在客观模式中,全球模式优于台风模式;热带气旋路径数值模式产品的使用对提高热带气旋路径业务预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3.
1 INTRODUCTION As shown by much domestic and overseas study, the GPS technique can be used as a novel, efficient means in the measurement of water vapor. It increases the density of existing sounding sites both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and is useful in the remote sensing of regional and global content of water vapor[1]. The principle with which the GPS works in water vapor remote sensing is as follows[2]. While they are travelling to the receivers, GPS satellite signals are delayed in …  相似文献   
954.
为保障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解决项目落地难题,做到集约高效、科学合理用地,2005年菏泽市国土资源局利用1个月的时间,全面细致地开展了全市建设用地潜力情况的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市建设用地潜力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55.
流体是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在成岩、成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流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体对先存矿物岩石进行的交代作用方面,而对流体直接结晶形成的矿物领域研究较少。文中根据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从流体直接结晶而成的矿物——流体晶以及流体晶矿物组合、流体岩等的定义、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岩浆中可以含有大量的流体,这些流体来源既可以是岩浆演化富集、岩浆与围岩相互作用产生,亦可以是外部来源。因此,流体晶矿物、流体岩在自然界应该是普遍存在的。流体晶矿物的提出将深化人们对地质过程的理解,发展岩石学及矿床学的研究新领域,有利于矿床勘探和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956.
软土是一种非线性流变物质,但现行流变模型却忽略了加载瞬时的非线性变形;软土流变试验参数是数学模型参数而非物理模型参数,一个土样一般只对应一种材料参数,但现行流变模型的模型参数常随着荷载变化,且变化无规律,离散性大。基于以有机质为流变相物质的人工土试样室内一维压缩蠕变试验,建立了各级荷载作用下具有相同模型参数的7组件流变模型,用非线性弹簧H描述软土加载瞬时弹塑性变形、并联的三元件组件模拟软土随时间变化的黏弹塑变形。结果表明:引入三次非线性瞬时弹性模量的7组件流变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软土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957.
吴野  王胤  杨庆 《岩土力学》2018,39(9):3203-3212
钙质砂作为南海岛礁填筑常用的岩土材料,其渗透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填筑后土体的固结和沉降。拖曳力系数是表达流体对土体颗粒表面力的参数,也是表征颗粒状土体渗透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国内外对钙质砂拖曳力系数的研究十分有限。首先引入一个修正的三维参数 对钙质砂这种天然非规则颗粒材料的形状进行定量描述,然后开展一系列单个钙质砂颗粒在液体中沉降试验,利用高速相机记录颗粒沉降过程,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获得颗粒沉降平衡速度Ut,进而计算出拖曳力系数CD和雷诺数Re,最后拟合出包含CD、Re及 三个参数的钙质砂拖曳力系数半经验模型。结果发现,在相同雷诺数条件下钙质砂的形状系数 越大,拖曳力系数越小。通过与其他研究结果对比发现,其表面微孔隙越发育,拖曳力系数越小的规律。该模型能够考虑不规则颗粒形状对拖曳力系数的影响,从而提高对土体渗透性预测的精度,对南海岛礁填筑工程中钙质砂固结和沉降的计算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8.
三塘湖盆地是我国西部典型的火山岩油气盆地。本文基于1:5万高精度航磁资料,结合区域地质、区域重力、地面踏勘和物性资料,对三塘湖盆地进行了航磁综合解释;详细分析了磁场和重力场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对应关系,圈定了盆地火山岩分布范围,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计算了磁性体埋深,初步揭示了盆地磁性基底起伏情况;结合盆地火山岩油气成藏模式,开展了航磁油气远景预测。结果表明,三塘湖盆地中央坳陷内有隐伏火山岩存在的次级凹陷中心具有寻找火山岩油藏的良好前景:汉水泉凹陷区中的2个次级凹陷中心、条湖凹陷区北段次级凹陷中心应作为油气勘探重点区域;石头梅凸起和岔哈泉凸起区可作为重要油气勘探方向;方方梁凸起及其以南区域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的预研区。研究结果可为盆地油气资源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59.
高精度地下任意各向异性介质电性分布特征识别是当前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以国内外前人工作为基础,基于非结构化网格,利用基于梯度恢复的后验误差估计指导网格自适应细化过程,实现了直流电阻率法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与一维模型半解析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考虑到电各向异性介质在观测中存在视电阻率反常现象,本文采用了环形扫面测量方法。通过对几种典型各向异性模型的模拟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各向异性影响规律和识别特征,各向异性主轴电阻率之间的比值大小决定了椭圆型视电阻率极性曲线长轴与短轴的比值大小,主轴电阻率的旋转方向会改变视电阻率极性曲线的形状。本文的算法研究及数值模拟技术可为直流电法数据精细处理和解释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60.
规划建设对深圳夏季城市热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区域边界层模式RBLM为工具,研究了城市规划建设对深圳夏季城市热岛的影响。分别模拟了当前的城市热岛、高密度建设和能耗增加后的城市热岛、以及布设通风走廊后的城市热岛,得到了以下结论:(1)深圳夏季存在城市热岛现象,且昼间热岛比夜间更为明显,高温中心集中在建设密度较高的南山、福田、罗湖和宝安西部等区;(2)建设密度加大及能源消费增加会导致深圳夏季近地面气温出现大面积的升高,并且夜间升温比昼间更为明显;(3)通风走廊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高密度建设和能耗增加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