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研究天然环境中的磷化氢将会加深对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同时对于认识和解决当前环境中富营养化、生物除磷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通过对近30a相关研究工作的分析,介绍了大气中磷化氢的各种源与汇及磷化氢测定方法,阐述了磷化氢形成的热力学和微生物学机理,并探讨了磷化氢研究中存在源汇不全面、生物化学形成机理不清楚、水体样品检测方法、生态及其毒理效应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2.
黄海冷水团演变过程及其与邻近水团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2,他引:43  
黄海冷水团是出现在黄海的一种独特的水文现象.文中利用覆盖整个黄海的GDEM三维水温资料,结合近期一些大型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观测研究结果,首先较系统地分析了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对冷水团3个冷中心的季节演变提出了一些与前不同的认识.同时,通过对黄海冷水团形成、发展和消亡与该海域温跃层演变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黄海冷水团演变的机理.然后,探讨了黄海冷水团演变过程中与青岛和仁川东南海域冷水团以及东海北部底层冷水的关系.分析表明,在黄海冷水团发展的鼎盛时期,青岛冷水团和仁川东南海域冷水团以及东海北部底层冷水皆包络其中.  相似文献   
103.
随着对水下目标特性研究的深入和声学探测技术的发展,基于单模态的阵列式信息融合或基于空间信息的分布式信息融合的水下目标识别方法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针对复杂海况导致单一物理场或单一融合层次的系统识别性能提高有限等方面影响的水下目标识别方法研究还有所不足,因此,开展基于多模态深度融合模型的水下目标识别方法研究可利用模态互补,共享信息而提升识别率。文中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基于到达时差法和多模态方法组合的检测方法,初步形成了基于水声环境空间中多模态深度融合模型的识别框架,开展了海洋中典型自然与人为事件的信号分析与特征提取,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型基于海底基站的被动识别系统。该系统同步记录和由位置等组成的时间序列标记声、磁和压数据,可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识别。本研究可满足未来海洋观测对高性能水下目标探测、定位和跟踪系统的迫切需要,为海洋安全监管、海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等领域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4.
以中国南海部分海域作为试验区,依据测区船载重力测量结果分别对S&S V28.1、S&S V29.1、DTU15和DTU17卫星测高海洋重力场模型开展了精度评估与分析工作。首先利用EIGEN6C4超高阶位系数模型计算得到的参考重力异常,使用多项式拟合技术对船载重力异常进行了长波误差改正;然后借鉴3σ准则进一步控制船载重力测量结果质量;最后以RMS作为精度主要评价指标,完成了对4种海洋重力场模型精度评估。结果表明,4种海洋重力场模型检核精度整体相当,其中S&S V29.1检核精度略高于S&S V28.1,4种重力异常模型在试验海域精度大致在1.5~6mGal之间。试验结论对于后续重力场模型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通过系统清理1996年以来中国大陆70个Ms≥5.5级地震序列的"强余震"Lg△t-Lgt关系,对强余"等待时间"判别方案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其回顾性预报的Wallen评分为:6级以上地震序列V=0.60,5.5级以上地震序列为0.44,说明其在地震序列类型判断方面有一定的效能。对实际震例分析得出,该方案在判定主余型序列方面成功率较高,而对于双震或多震序列,有时会产生某些误判;对6级以上地震序列的预测成功率高一些,对低震级的序列判断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地震窗预报方法已在国内广为应用。富蕴地震窗系笔者在王泽皋、姜秀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1-3],于1984年在全国地震预报清理攻关中建立,在1987-1988年全国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中又得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4]。  相似文献   
107.
Since 1976,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Yellow River (Huanghe) has been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delta complex, and the river has prograded a broad new delta lobe in Laizhou Bay of the Bohai Sea. In 2012, extensive bathymetric and high-resolution seismic profiles were conducted and sediment cores were collected off the new delta lobe. This study examined delta sedimentation and morphology along a profile across the modern subaqueous Yellow River delta and into Laizhou Bay, by analyzing sediment radionuclides (137Cs, 210Pb and 7Be), sedimentary structure, grain-size composition,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between 1976 and 2012. The change in the bathymetric profile, longitudinal to the river’s course, reveals subaqueous delta prograd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The subbottom boundary between the new delta lobe sediment and the older seafloor sediment (before the 1976 course shift) was identified in terms of lithology and radionuclide distributions, and recognized as a downlap surface in the seismic record. The accumulation rate of the new delta lobe sediment is estimated to be 5–18.6 cm year–1 on the delta front slope, 2 cm year–1 at the toe of the slope, and 1–2 cm year–1 in the shelf areas of Laizhou Bay. Sediment facies also change offshore, from alternations of gray and brown sediment in the proximal area to gray bioturbated fine sediment in the distal area. Based on 7Be distribution, the shorter-term deposition rate was at least 20 cm year–1 in the delta front.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一种新型舱体式防渔拖海床基,可布放在200m以浅海域进行长期、定点、连续、综合观测。该型海床基由坐底平台、浮体仪器舱和释放器等配件组成,可以搭载多种观测传感器进行多学科综合观测。同时,针对该型海床基设计了安全有效的布放回收方法。通过实际海上应用,结果表明舱体式防渔拖海床基具有长时间自动观测、隐蔽性好及有效防渔拖等优点,可实现对海洋环境的长期综合观测。  相似文献   
109.
稀释技术^14C测年可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释技术~(14)C测年的关键在于本底气的稳定,稀释技术测定的最大年限取决于样品的含碳量。同一样品无机碳部分和有机碳部分的对比实验和不同测年方法的对比实验,都证明稀释技术测定的~(14)C年龄不但复现性好而且可靠。  相似文献   
110.
晚更新世海岸风成砂ESR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ESR方法测定了系统采自山东荣成成山头“柳夼红层”11个样品的沉积年龄,表明它们是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的受东北季风控制的海岸风成砂。此外,对沉积物中石英ESR测年的基本原理,石英Ge心信号测年的可行性,采集样品时应注意的问题等也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