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水下开沟机是海底管道、电(光)缆铺设施工中的重要作业装备,而水下监测技术和装置则是水下开沟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水下施工作业对开沟机的监测要求着手,分析水下开沟机的基本监测方法与设备,探讨水下开沟机监测装置的配置原则,并结合对国外水下开沟机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回顾和评价,总结了我国目前在水下开沟机监测技术和装备研究开发方面的主要成果,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尝试与体会。  相似文献   
62.
浙江建德铜矿(原名岭后铜矿)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探明的中型铜矿,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即钦杭结合带)北东段。文中系统研究了建德铜矿主成矿期块状矿石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主要发育三类包裹体:包括富液相包裹体(I型),富气相包裹体(II型),以及含子晶包裹体(III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I类富液相包裹体加热后均一到液相,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280~340℃,流体包裹体盐度0.63~8.00 wt.%Na Cl eqv,II类富气相包裹体加热均一到气相,均一温度296~334℃,盐度1.22~2.00 wt.%Na Cl eqv的低盐度范围,III类含子晶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与II类包裹体基本相同,介于290~326℃,盐度则较高,介于31.87~38.16 wt.%Na Cl eqv。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揭示,流体挥发分主要为水蒸气,同时部分包裹体气相组分中含有CO2、CH4、N2。II类与III类流体包裹体在视域内共存,且两者均一温度相似,盐度相差很大,表明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发生。流体强烈沸腾作用是造成建德铜矿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原因。成矿流体研究结合地质特征表明,建德铜矿是燕山期的矽卡岩型矿床而不是海西期的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63.
港池爆炸兴波响应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爆炸兴波的MAC法轴对称计算结果为初值,提出了对于实际港池后期兴波响应的两种计算方法。其一是基于溶器内液体驻留运动的振型叠加法,其二是爆炸早期兴波与浅水波理论的时域衔接法。进行了一千吨TNT当量在港池内触水爆兴波的实例计算。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够合理地描述波浪演化特征,与爆炸现场的景观相吻合,可为工程设计提供简易、实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4.
巨核对暖云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房文  郑国光 《大气科学》2011,35(5):938-944
利用耦合了新的暖云参数化方案的中尺度模式(MM5),研究了暖云降水中巨核的作用.在这个暖云方案里,先假定一个三模态的气溶胶正态对数分布,然后考虑对流、扩散、云滴和雨滴的核化(非核化)过程,再由气溶胶质量的预报量显式地计算出气溶胶的数浓度.选择了华北地区2005年6月25~26日的一次弱冷锋过程,并以此研究了巨核对云和降...  相似文献   
65.
基于观测约束的地基犌犘犁三维水汽层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信号穿过大气层时发生的偏折和延迟,可以用来反演信号传播路径上的大气水汽总量。为获取区域高精度的大气水汽三维分布,借助分布密集的地基GPS观测网及其斜路径水汽观测,建立新的观测约束层析模型,提出以高斯函数为水平约束,区域逐月多年探空观测为垂直约束,即以平均量为先验值,以标准偏差为权重矩阵的新方法;并在层析算法中引入地面观测,以提高整体尤其是低层反演精度。三维水汽层析网格模型基于长江中游鄂东区域的22站地基GPS加密网搭建,实时解算系统可逐时输出三维水汽产品。三维湿折射度和水汽密度可以分别由斜路径的湿延迟总量和水汽总量观测反演获得。以2010年开展的汛期联合加密探空观测为参照,对三维层析的总体反演精度、低层反演精度、层析区域中心与边缘反演精度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显示:整体样本检验三维水汽密度平均偏差为-0.63 g/m~3,标准偏差为1.22 g/m~3,与探空相关系数为0.98;水汽密度与探空资料的相关比湿折射度与探空资料的相关好;对于不同层析区域,中心区域观测元数量较为丰富,使得位于中心的层析精度好于整体和边缘;加入低层观测的层析结果与探空的相关比未加低层观测时的好,低层观测的加入提高了层析与探空的相关,减小了低层层析标准差、区域中心和2 km以上层析的均差,有效提高了反演精度;低层观测的加入对整体标准差的影响,可能与加剧观测方程中长度矩阵元素间的量级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66.
商南花岗岩体位于北秦岭造山带商丹断裂北侧,属新元古代花岗岩侵入体。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岩体具I型或S型花岗岩的双重特征,属于H型花岗岩;在构造环境上,又具有火山弧型和同碰撞型花岗岩特点,成岩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源,形成于华北与扬子古陆块在晋宁期由活动陆缘向碰撞带构造环境转变过渡时期,岩石构造类型属碰撞前(火山弧型)-同碰撞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67.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床。以揭示伟晶岩型锂矿深部结构和成因机制为目的的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工程(JSD)实施了一口3211.21 m(JSD-1)和两口各1000 m(JSD-2和JSD-3)的科学钻探,取得如下的创新性研究成果:(1)首次发现JSD-1中0~900 m深度的晚三叠世浊积岩经历中低压-高温巴罗-巴肯式叠加变质作用和穹状构造特征;(2)揭示JSD-1的100 m深度范围的含锂辉石伟晶岩存在,以及估算了在3211 m深度伟晶岩中的稀有金属丰度及成矿潜力;(3)利用锡石、铌钽矿和独居石的精确定年,确定JSD-1深部伟晶岩形成的两期岩浆-热液事件(210~204 Ma和193~192 Ma);(4)流体包裹体的碱性元素(Li、Na、K、Rb、Cs)和挥发性元素(B、As)的富集指示富锂伟晶岩高度结晶分异。利用JSD-1岩芯Li-B-Fe-Nd同位素示踪了岩浆的演化、流体出熔过程及成矿机制,揭示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床的花岗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岩浆结晶分异促进大量流体的出熔,从而在浅部形成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为主的矿体。这些结果不支持含锂伟晶岩是地壳深熔作...  相似文献   
68.
利用多普勒雷达速度资料检验三维中小尺度模式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蓉  郑国光  王斌  杨洪平  石燕 《气象》2009,35(1):3-8
数值模式调试时,需要合理快速地将观测资料用于模式的流场检验,为此建立一种新方法:将模式输出的三维风场通过正演给出模拟雷达显示,使模拟风场可以有效地和多普勒雷达的速度产品进行比较.在强降水、冰雹和大风等的个例实验中,应用上述方法对双参三维冰雹云模式风场处理,模式给出的模拟雷达结果在主要对流特征上与雷达卖测一致.试验表明,该方法能直观对比多普勒雷达风场资料,有效检验模式中间过程流场,在模式研究调试中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9.
1. Introduction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f hail growth (Schumann, 1938; Lud-lan, 1958; List, 1963) showed that its growth rate and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pend on the heat and masstransfers;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hail-stone's movement and stay in clouds and damage doneto ground bodies, actually controlling the growth in-side clouds. As we know, the heat transfers affectsdirectly hailstone's wet growth, melting and evapo-ration. In the…  相似文献   
70.
影响云和降水的动力、热力与微物理因素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菲  洪延超  郑国光 《气象》2006,32(11):3-11
由于云和降水的发生、发展是大气动力、热力过程与云中微物理过程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受到这些过程的共同制约和影响。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影响云和降水的动力、热力与微物理因素,分别从3个方面概要性地进行了阐述。(1)动力作用对云和降水发展的影响:主要讨论了风切变、天气系统抬升、地形动力作用和湍流的作用等因素的作用。(2)影响云和降水发展的热力因素:分别对热力扰动、潜热的作用、辐射作用等做了分析。(3)微物理过程对云和降水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微物理过程对动力热力过程的影响、带电过程对云降水粒子的影响、以及微物理过程对云降水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在最后扼要地指出了在研究云和降水问题时,将动力、热力过程和微物理过程结合起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