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31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623篇
地质学   620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7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1篇
  1935年   5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在固体地球中,破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例如风化、爆炸、普撞、断层作用、地震等等。许多关于破裂的经验性研究已论证了破裂具有形如N(r)-r^-D的幂律关系,这提供了破裂是一个关于尺度分布的标度不变过程的证据。此处N(r)是尺度大于r的碎块的总数。因此,破裂能够从分形的观点加以描述。这一描述定量地得到了Gaudin-Schuhmann关系和Charles关系,并且足以包含尺度衰减的三种理论:Ri  相似文献   
142.
由拉伸造山带内的位移所造成的岩石组构,提供了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便可以鉴别大陆壳发生拉伸作用的几何模式。应变协调性的论证表明,引起有限拉伸力作用的原因可以是,横穿(1)面状非旋转断层或韧性剪切带,(2)在一水平挤离之上旋转的剪切带(多米诺模式),或者(3)山于水平纯剪切拉伸分量而发生旋转的剪切带(塑性模式)。正常的铲状剪切带的几何形态,可能是由于纯剪切分量(塑性模式)或面积丧失分量(面状剪切带模式)随深度发生变化而发展起来的。研究过在这些不同模式的几何格架中迭加的简单剪切、纯剪切拉伸作用和面积变化对岩石组构的影响。这些位移分量可以是依次或者是同时迭加的,它们决定了与一定量的构造拉伸作用相关的有限应变状态。位移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用叶理倾角(或应变率)对剪切应变的图解和叶理倾角(或应变率)对构造拉伸作用的图解表示的。剪切应变图解说明不同位移分量对一个剪切带中岩石组构的影响,而构造拉伸图解则能更好地说明这些位移分量的区域性影响。野外地质人员可以用剪切应变图解和构造拉伸作用图解来解决下述问题:(1)根据应变率测量叶理方位及其变化,确定横穿一个区域的构造拉伸作用,(2)根据野外资料区别可能的各种拉伸模式,(3)评价剪切带的产状和覃度对位移量的影响。对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亚利桑那州的变质核部杂岩体以及北美科迪勒拉山脉“盆地和山区”的野外工作中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3.
显微拉曼光谱仪是研究薄片中矿物的有用工具。这种技术作为分析微粒矿物的姑构探针的优点已为研究SiO_2和MgSiO_3的同质多象所证实。用拉曼显微探针在原位鉴定了Coconino砂岩薄片中氧化硅的三种同质多象——石英、柯石英和玻璃,还获得了采自同一岩石的斯石英的拉曼光谱。结果表明:冲击作用形成的斯石英是具有金红石结构的高压氧化硅相。MgSiO_3的三种同质多象原顽火辉石、顽火辉石和斜顽辉石的拉曼谱揭示出其结构相似于辉石类链状结构,但空间群不同。每一实例的特征拉曼光谱能用作物相及其定向的“指纹”鉴定。  相似文献   
144.
本文利用自回归复回归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对瑞士阿尔卑斯山兹姆特冰川流域的流量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冰川消融过程的差异,将进行统计年份的消融季节划分为三个随机样本。最好的预报因子是流量本身、气温和经气温加权后的降水量。反射率的变化在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太阳辐射和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微弱。  相似文献   
145.
本文重点讨论贝叶斯模型的推理结构及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意义。当历史记录较少时,用定值参数的常用模型(如,用确定平均发生率的泊松模型)不能给出危险性的合理估计。贝叶斯模型考虑了参数本身的不确定性,且能灵活地结合来自地震地质的信息,给出逻辑上一致的危险性估计。本文还提供了把地震地质证据和统计资料结合起来的具体力法,并附有简单列子作为说明。  相似文献   
146.
在弗西托格比尔格(巴燕东北方向)的花岗岩中有些部位聚集了石英脉,而在弗西托格比尔格地区,靠奥克森考夫岩体的东南侧的石英脉的聚集特别引入注意。在那里赤铁矿呈镜铁矿的形式出现(格拉森歌岩块的石英—镜铁矿脉),而石英脉厚达10米。格拉森歌岩块的石英脉的围岩是中心相花岗岩,该岩石在石英脉附近遭受热液蚀变(史塔纳赫花岗岩)。中  相似文献   
147.
矽卡岩、云英岩、钠长岩和热液类型的矿床是岩浆期后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到目前为止,相当肯定地确定了这些矿床和其它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物质的来源以及形成这些矿床的矿化热液的来源。成矿物质来源分为:1)壳下玄武岩类的或岩浆的;2)地壳花岗岩类的或同化的;3)渗入的。成矿热水系分力:1)岩浆水;2)交质水; 3)沉积岩的埋藏水;  相似文献   
148.
在地球物理文献中对三维电磁问题讨论过有限的几种数值解。这些数值解是利用积分方程,有限元法或有限差分技术获得的。莱尼斯和乔尼斯(Lines和Jones,1973)以及雷戴等人(Reddy等,1977)分别应用有限差分和有限元技术提出了关于三维大地电磁  相似文献   
149.
三个干燥加热斜长石的分析晶格参数表明,它们具有像合成斜长石那样“高”的有序度。它们的晶体结构分析证明,在过渡成分的高温斜长石中,具有一种意想不到的 Al、Si 有序度(Kroll 1978)。特别是 An27.8(于1160℃加热22天),在 T_1O 四面体位置有 t_1o—0.4Al,其它三个位置各自具有 t_1o—0.3Al[即〈t_1m〉=1/3(t_1m t_2O t_2m)—0.3Al。An52(于1255℃加热29天),具有 t_1o—0.48.Al,〈t_1m〉—0.35Al。An68.7(于1365℃加热42天),具有 t_1o—0.52Al,〈t_1m〉—0.39Al。这些数据需要用测量斜长石中 Al,Si 分配的图解,根据人们熟知的△131=20(131)—20(1 )参数以及晶格角γ进行估算。用△131和γ作为钙长石分子百分比的函数作图,并绘制 t_1o—〈t_1m〉图。用γ绘制的图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如果斜长石中正长石含量尚不知道的话,应使用这种图,但是晶格参数必须慎重地精选.△131值的测定是要容易得多,利用它确定结构状态的精确度却稍许差一些,但是要求正长石的含量必须是已知的.此外,如果不同样品的 t_1o—〈t_1m〉值对比较是富有意义的,还要求必须修正钙长石含量对△131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quantify some of the parameters needed to perform near-field modelling of sites in the Kara Sea that were impacted by the disposal of radioactive waste. The parameters of interest are: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Kd) for several important radionuclides, the mineralogy of the sedi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Kd to liquid-to-solid ratio. Sediment from the Kara Sea (location: 73 degrees 00'N, 58 degrees 00'E) was sampled from a depth of 287 m on August 23/24, 1992. Analysis of the material included mineralogy, grain size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Uptake kinetics were determined for 85Sr, 137Cs, 241Am, 99Tc, 1251, 232U and 210Pb and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Kd) were determined for these radionuclides using batch type experiments. Sorption isotherms, developed for 137Cs, 85Sr and 99Tc, were linear in each case. Increasing the liquid-to-solid ratio strongly increased uptake of 137Cs and moderately increased uptake of 99Tc. Analysis for anthropogenic radionuclides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nly of 239/240Pu in the sediment with the highest activity (at the top section of the core) being 0.420 Bq kg(-1). Other anthropogenic radionuclides were below detection lim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