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篇
  免费   590篇
  国内免费   663篇
测绘学   363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519篇
地质学   1269篇
海洋学   271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23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Abstract: The Middle Triassic Panxian fauna is a physical marker and representative record of the rapid recovery of the Triassic marine ecosystem following the Early Triassic stagnant stage after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Ten marine reptile taxa have been found from the 1.82–2.10 m-thick fossiliferous level in the Upper Member of the Guanling Formation, which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ree marine reptile beds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s of fossil reptiles. The Lower Reptile Bed yields the sauropterygians Placodus inexpectatus Jiang et al., 2008 and Lariosaurus hongguoensis Jiang et al., 2006, the ichthyopterygians Xinminosaurus catactes Jiang et al., 2008 and Phalarodon cf. Phalarodon fraasi Merriam, 1910, associated with Mixosaurus panxianensis Jiang et al., 2006, representing a stage of predominance of durophagous taxa. In this bed, the large complete skeletons may reach up to 2.3 m in length, and lithofacies and chemostratigraphic analyses indicate a relatively deep carbonate platform with an oxic water environment near the bottom, as well as a rising sea level. The Middle Reptile Bed yields the sauropterygian Nothosaurus yangjuanensis Jiang et al., 2006 and the archosaur Qianosuchus mixtus Li et al., 2006, associated with Mixosaurus panxianensis Jiang et al., 2006. The fossils in this bed are characterized by its pincering dentition and large overall body size, with the largest possibly exceeding 3 m in length. This bed might represent a time of deepest basin with relatively anoxic condition near the bottom. The Upper Reptile Bed yields the sauropterygians Wumengosaurus delicatomandibularis Jiang et al., 2008, Keichousaurus sp., the protorosaur Dinocephalosaurus orientalis Li, 2003, and the ichthyopterygian Mixosaurus panxianensis Jiang et al., 2006. In this bed, reptilian taxa characterized by suction feeding appeared, and most are less than 1 m long. This bed corresponds to a period of decreasing water depth.  相似文献   
982.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找矿思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探明资源已开采殆尽,深部找矿(-500--2000m)应是当务之急。根据勘查与开采资料的综合研究,该区的控矿条件可概括为:岩石圈减薄事件是成矿作用的重要前提,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是区域成矿的主要关键,地表断裂构造样式是深部构造的响应,前陆盆地沉积建造是成矿作用的优越围岩条件,铁、铜矿床的岩浆岩蚀变特点明显不同,埃达克质岩可视为找铜矿床的间接标志。对于今后深部找矿提出4个思路:①火山岩盆地下部的深部找矿思路;②目标地层的深部找矿思路;③复合类型矿床的深部找矿思路;④接触带“多台阶”的深部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983.
濮阳台电磁波异常与地震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但电磁波观测存在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对干扰因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84.
地幔纬向正常密度函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郝晓光  刘根友 《测绘学报》2004,33(2):105-109
继"地球纬向正常密度假说"和"板块运动纬向重力模式"的提出之后,以参数椭球为工具,应用求解"地球纬向正常密度函数"的数学方法,在假设地核为匀质椭球和地壳并入地幔的前提下,初步求解出满足极点与赤道重力条件的"地幔纬向正常密度函数",从而使得"地幔纬向密度异常"的提法在理论上获得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5.
一种基于小波系数特征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多光谱图像和全色图像是目前卫星遥感领域最常见的传感器图像.为了更充分地发挥这两类遥感图像数据的价值,人们利用两类数据的互补性,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引进了遥感图像处理领域.在IHS彩色空间变换和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图像高频小波系数的多个特征来定义特征量积,并利用特征量积作为依据提出了一种图像融合新算法.通过一组多光谱图像和全色图像数据进行融合仿真试验,并将该算法与IHS,HPF等算法和归一化矩算法作了比较.证明该方法能在保留多光谱图像光谱信息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多光谱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986.
青海都兰地区前泥盆纪古陆块的物质组成和重大地质事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青海都兰地区前泥盆纪地块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将其由北向南划分为欧龙布鲁克微陆块、沙柳河超高压碰撞带和柴达木陆块三个构造单元.基本查明了欧龙布鲁克古陆块主要由德令哈片麻岩、莫河片麻岩、达肯大坂岩群、万洞沟群和全吉群组成,柴达木盆地北缘高压碰撞带主要为中新元古代沙柳河岩群、花岗闪长质片麻岩、英云闪长质片麻岩、钾长花岗片麻岩、榴辉岩、滩间山群和蛇绿岩,柴达木古陆块主要由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和夕线堇青花岗片麻岩组成.详细厘定了本区前泥盆纪重要地质事件,特别是与Rodinia超大陆有关的汇聚与裂解事件.同时,利用先进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手段,确定了本区重要地质事件的地质时代和序列,为研究我国中-新元古代古陆块汇聚与裂解关系,以及它们在整个超大陆中的位置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87.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气体组成复杂,储层裂隙发育,研究其形成过程对准确理解该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的气体组成配置了多组分气体,并对其在纯水、水合物矿区水及冻土岩芯介质体系中的水合过程进行了实验观测,获得了不同条件下多组分气体水合物的诱导时间及聚集形态特征,探讨了不同反应介质(水...  相似文献   
988.
郝海洋 《探矿工程》2019,46(6):26-30
坑道钻孔内涌水给常规小口径取心钻探带来了极大的施工难题。水银洞金矿Ia矿体地下水丰富,坑道钻探施工中,发现孔底岩心可以从孔口冲出。由此提出了坑道涌水钻孔岩心上升系数ξ,其物理意义是岩心在孔底水压和浮力的作用下,克服重力以及与钻杆内壁摩擦力而自动上升的能力,并结合钻孔实际参数,讨论了ξ的实践意义。当ξ≥1时,理论上孔底岩心可以随孔内涌出水从孔内冲出;当ξ<1时,孔底岩心则不能被冲出,只能依靠起大钻取出。通过计算矿层的岩心上升系数,结合实际地层的完整性情况,可以帮助钻探人员控制合适的进尺后割心,使ξ≥1,从而让钻孔内岩心自动从孔底排出。岩心上升系数,可以为提高地表和坑道高压涌水钻孔钻进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89.
基于微米CT页岩微裂缝表征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页岩储层中的微裂缝是页岩气的储集空间,也是页岩气运移、散失的重要通道。通过微米CT扫描、场发射扫描电镜(FE- SEM)和岩芯观测等手段,明确了焦石坝地区JYA井龙马溪组页岩微裂缝结构特征,对比了微裂缝在不同条件下(地表或地层)的张开度及其对页岩渗透率的贡献,初步探讨了微裂缝对页岩纳米孔隙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基于微米CT可将页岩样品分为基质组分、高密度矿物(如黄铁矿)及裂缝三个部分,其体积比分别为97. 88%、0. 88%和1. 24%;② 微裂缝在空间上主要呈孤立状、细长条状或锯齿弯曲状,其长度分布范围为3. 4~299μm,以3. 4~20μm为主,平均为12. 44μm;③ 微裂缝在地层中的张开度约为2. 2~30. 33μm,平均为3. 97μm,相对于地表张开度(平均为6. 24μm)降低了36. 38%。尽管这部分微裂缝体积仅占页岩样品总体积的0. 7%,却提供了页岩储层中70%以上的渗透率。笔者认为JYA井龙马溪组页岩内部大量发育的网状结构微裂缝是页岩气沿着“孔隙—微裂缝—宏观裂缝”路径发生强烈“解吸—运移—逸散”作用的重要通道,进而导致孔隙因流体压力降低而压缩变形和闭合,不利于纳米孔隙的保存,这对于研究微裂缝在页岩储层中主要为储集空间或逸散通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0.
本文在野外剖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薄片观察,对川东南地区三汇剖面寒武系洗象池组237块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δ~(18)O值主要分布在-8‰~-6‰,平均为-7.63‰;δ~(13)C值介于-5.53‰~3.44‰之间。利用碳氧同位素数值计算古盐度及古温度结果表明,绝大多数Z值高于120‰,且δ~(13)C值大于-2‰,古海水温度主要集中在19~25℃,说明整体为海水-咸化海水沉积环境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认为洗象池组沉积期海平面变化有五个阶段:早期缓慢上升与下降,中期快速海侵,中后期缓慢海退,后期动荡,末期海退。三汇剖面洗象池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颗粒云岩及晶粒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粒间孔与晶间孔为主。多期的海平面的下降,对应碳同位素多旋回负漂,从而发育向上变浅的多旋回韵律性地层,形成纵向上的多套储集层,洗象池组储集层的形成与演化受海平面变化控制,主要发育在古地貌较高处与滩体向上变浅旋回的上部。另外,依据δ~(13)C值显著的正漂移,明确了芙蓉统地层的底界,为四川盆地寒武系地层的划分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