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2篇
  免费   595篇
  国内免费   660篇
测绘学   365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523篇
地质学   1273篇
海洋学   274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郝文娟 《山西地震》2005,(Z1):43-43
防震减灾的科普宣传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科普宣传工作,为防震减灾工作出谋献策是每位地震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资料表明,我国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都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或Ⅶ度以上地区,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经济损失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现处在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面对这样严峻的地震形势,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任务会更艰巨.  相似文献   
62.
Using arrival data of the body waves recorded by seismic stations, we reconstructed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south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northwest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rough a travel time tomography technique. The result revealed the apparent tectonic variation along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fault zone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High velocities are observed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crust beneath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fault zone and they reflect the character of the fast uplifting and cooling of the metamorphic belt after the ductile shearing of the fault zone, while low velocities in the lower crust and near the Moho imply a relatively active crust-mantle boundary beneath the fault zone. On the west of the fault zone, the large-scale low velocities in the uppermost mantle beneath western Yunnan prove the influence of the mantle heat flow on volcano, hot spring and magma activities, however, the upper mantle on the eas  相似文献   
6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白云凹陷构造演化史的研究对在白云凹陷开展油气勘探和深水沉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断裂与沉积结构平面和剖面特点的分析,结合岩浆活动特点,文中提出白云凹陷是一个复式地堑,推测这种结构特点与凹陷下地壳的强烈韧性减薄和颈缩变形有关,表现为热岩石圈的伸展。其发育机制推测与白云凹陷位于构造转换带上有关,特殊的构造位置使白云凹陷成为强烈构造变形区,岩石圈地壳强烈减薄,伴随伸展过程和地幔上涌,脆性地壳或上地幔中部分熔融物质的出现导致岩石圈强度的急剧降低,在区域伸展应力场下以韧性流变方式减薄。岩浆在构造转换带下聚集并发育主岩浆房,由于白云凹陷南北边缘没有发育正断裂系统,岩浆主要沿垂直伸展的方向运移,因此在珠琼运动一幕和二幕南南东向伸展应力作用下,岩浆向白云凹陷的东部和西部运移至北西向基底深大断裂处,那里由于北西向断裂表现为左行张剪性质而成为压力较低的地区,从而成为岩浆上涌和侵位的地方。在岩浆聚集的地区,活动岩浆体附近的脆性变形被分散的韧性变形所取代,因此在凹陷的东北和西南两个角上,发育了张性和张剪性小断裂群,由于热岩石圈弹性较差,白云凹陷长期持续沉降。白云凹陷的断裂活动和沉积演化史还受到南海海盆扩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空间分析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空间分析技术和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发展历程与趋势的分析,得出两个结论:1)现代地理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空间分析的支撑,即空间分析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空间愈来愈广,在自然地理综合研究中尤为如此,其主要原因就是空间分析在综合研究中的优势愈来愈明显;2)空间分析技术随其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及逐步拓展,愈来愈成为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也越来越离不开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这个促使其发展壮大的空间和能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领域。空间分析技术和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结合已经成为现代自然地理学以及地球空间信息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65.
铅合金中的镉和锡由于含量较低,国家标准方法均为单一元素分析,步骤繁琐,检出限高,难以达到理想的检出要求。本文建立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铅合金中微量级(μg/g级)杂质元素镉和锡的分析方法。采用单一的低浓度硝酸溶解铅合金,用低温慢溶的方式使样品溶解更加完全,减少了多离子对仪器的干扰;通过铅基体匹配和加入酒石酸保证了标准与样品介质的一致性,同时避免了锡的水解;以~(103)Rh作为内标元素,~(111)Cd和~(118)Sn作为测量同位素克服了质谱干扰。方法检出限为镉0.05 ng/g、锡0.04 ng/g,比国家标准方法的检出限(1~6μg/g)低,精密度小于4%。该方法试剂用量少,减少了处理样品的复杂性,实现了合金中微量级元素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66.
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研究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强  郝梓国  刘恋  费红彩  黄敏 《地质论评》2016,62(5):62051277-62051282
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对策已由消极的废物处理转向物质再回收,尾矿资源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清晰。但是,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大量的尾矿积存,对矿山周边地区环境、土地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开展典型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尾矿资源产业化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不但可使原来资源枯竭或资源不足的矿山焕发青春,而且还能够重新成为新的资源基地,以开辟新的材料科技领域,推动科技进步,同时也可以解决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整治国土,具有巨大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尾矿的综合利用要做到国家重視、立法保障、评价先行、技术支撑、全部利用,才能真正解决尾矿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67.
西藏自治区的构造地质演化和成矿地质单元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自治区现代意义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始于和平解放后的1951年。经过近60多年来几代地质人的努力,西藏地质工作从无到有,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目前西藏自治区的地质概貌和矿产资源概貌已基本查清。本文即是《西藏矿产志》编写工作中对这两个概貌的基本总结。  相似文献   
68.
大红山地区是云南省重要矿集区之一,已发现大红山大型铁铜矿床及东么、底巴都、底戛母、河口、坝达等多个中小型铁铜矿床(点),区内分布多个磁异常及化探异常,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近年云南省三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项目“云南省新平县大红山外围铁、铜矿资源普查”经过勘查在大红山外围东么、底巴都矿区圈定多个工业铁、铜矿体及超贫磁铁矿体,取得一定找矿新进展。本文根据近年工作中观察到的新现象、取得的新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大红山地区铁、铜矿床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9.
柯丹  刘洪军  侯惠群  吴国东  郝伟林  易超 《地质学报》2016,90(12):3545-3553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是我国主要的砂岩型铀矿类型之一,属全盲矿,找矿难度大。地电化学方法作为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的分支之一,为隐伏铀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并在实际找矿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研究表明,在隐伏砂岩型铀矿上方,存在着地电化学提取U元素异常。总结和分析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在实际试验中发现的铀矿上方地电提取铀异常特征,在前人提出的元素由深部向地表迁移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砂岩型铀矿地电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上方地电提取U元素主要呈现为跳跃的锯齿状高值异常,可以作为深部铀矿找矿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70.
针对GEO卫星切向轨道分量与双差模糊度强相关的问题,对经典双差动力法进行了改进,提出联合使用载波相位和相位平滑伪距实现北斗系统精密定轨,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以上处理策略的可行性及对模糊度固定的影响,然后结合北斗系统精密定轨特点,推导给出了利用QIF方法实现北斗卫星双差模糊度固定的基本原理,实测数据分析表明:联合载波相位和相位平滑伪距,既可降低相关性,又可兼顾精度,定轨效果优于经典双差动力法;利用QIF方法能够取得一定的模糊度固定效果,但受观测条件限制,北斗卫星双差模糊度固定成功率整体不高,双差模糊度固定之后对轨道的改进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