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3篇
  免费   1813篇
  国内免费   2023篇
测绘学   624篇
大气科学   1475篇
地球物理   2300篇
地质学   4383篇
海洋学   1103篇
天文学   539篇
综合类   798篇
自然地理   101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418篇
  2021年   475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472篇
  2016年   491篇
  2015年   457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519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316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10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生物气CO_2还原途径中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历史中,CO2/H2还原产甲烷作用对生物气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主要为CO2/H2还原型生物气。笔者以CO2/H2还原生气理论为指导,进行不同初始碳同位素值和不同赋存状态碳源的生物模拟实验,研究CO2/H2还原产气过程中发生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中δ13CH4值与底物的δ13C值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在反应母质过量的情况下,碳源的赋存状态可以影响产物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以游离形式CO2还原产生的甲烷δ13C值,相对于以HCO3-、CO23-离子形式产生的甲烷δ13C值轻。通过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田实例分析,探讨了该区生物气的主要底物CO2的来源及赋存状态,对评价盆地生物气资源和有利勘探区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2.
The Anzishan ophiolite, a typical ophiolitic block of early Carboniferous age in the Mian-Lue suture zone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consists of amphibolites/metabasalts, gabbros and gabbroic cumulates. All of these rocks, as well as those in the Hunshuiguan-Zhuangke (HZ) block, have compositions similar to normal MORB and back-arc basin basalts (BABB) with high εNd(t) values,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derived from a depleted mantle source. The Mian-Lue suture zone also contains blocks of other lithologies, e.g., rift volcanic rocks in the Heigouxia block and arc volcanic rocks in the Sanchazi block. Although they are in fault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the presence of these different blocks in the Mian-Lue suture zone may represent a complete Wilson cycle, from initial rifting to open ocean basin to final subduction and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during the late Paleozoic-early Triassic. In this regio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Cratons were separated by Paleo-Tethys at least until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and final amalgamation of both cratons along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took place in the Triassic.  相似文献   
113.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i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s to describe the history of oi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basin evolution.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evaluation of oil resources an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location and amount of oil deposits.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troleum geology and permeation fluid mechanics.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problems of Dongying hollow of Shengli Petroleum Oil Field, it puts forward a new model and a kind of modified method of upwind finite difference fractional steps implicit interactive scheme. For the famous hydraulic experiment of secondary migration–accumulati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est has been done, and both the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For the actual problem of Dongying hollow,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est and the actual conditions are basically coincident. Thus, the well-known problem has been solved.  相似文献   
114.
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序地层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方法学科,并在聚煤作用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就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历史以及煤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近海环境的聚煤作用实际上是海平面(基准面)上升过程中发生的,同时提出煤层厚度受泥炭堆积速率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的控制:靠陆一侧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最大海泛面位置;而靠海一侧障壁-潟湖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初始海泛面的位置;但就整个三级复合层序来说,层序中厚度最大、分布最广的煤层主要分布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最大的最大海泛面附近的位置。对于中国晚古生代近海型煤系中常见的“根土岩-煤-石灰岩”序列,聚煤作用发生于海相石灰岩“滞后时段”,即在海侵之后、海相石灰岩层真正沉积下来之前的时段,这一时段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平衡,有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岩心观察和单井相分析,结合沉积背景资料,认为留西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为主,主要发育辫状分流河道、越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根据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本区沙三上亚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分别对应于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绘制了每个沉积阶段的沉积相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形成的北高南低的构造背景与辫状河三角洲近东西向展布的砂体形态相互配置,加之良好的油源供给,为后期成藏创造了条件。沙三上亚段沉积早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与沉积中期发育的烃源岩形成了十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具有优越的隐蔽油藏发育条件。总结了该区隐蔽油藏成藏的4种模式,确定留西地区中南部沙三上亚段沉积早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下一步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对山西保德-静乐地区新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的新近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获得了新的ESR和古地磁测年数据,并结合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新近系地层的顺序为:新近系上新统静乐组(N2j)、新近系中新统上部保德组(N1^26)和中新统下部芦子沟组(N1^1l)。  相似文献   
117.
遥感技术在煤炭资源开发状况监督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象可以快速查明煤炭资源开发状况以及煤炭资源开发的合法性(界内开采、界外开采、越界开采)等,对煤矿安全生产及维护矿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中部某煤炭开采密集区为试验区,选择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从矿山铺助设施、道路、矿堆、矸石的特征出发,进行矿山开采状况遥感解译;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为支撑实现采矿权数据、规划数据图层与遥感专题数据的叠加分析和相关分析,判断非法与越界矿山,评价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18.
靖远矿区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靖远矿区为例,从土地复垦和恢复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靖远矿区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评价系统,选择土壤条件(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地形改造条件(地面坡度、地表破坏程度、改造难易程度)、气候及水文条件(年降雨量、灌溉条件)作为分类及评价因子对复垦潜力进行评价。将采煤沉陷地分为四种潜力区,对每种潜力类型区的复垦开发利用方向进行了优化设计,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靖远矿区采煤沉陷地的复垦能力以及复垦过程中用地结构的优化作了探讨,以期对当地沉陷地的复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9.
120.
振冲碎石桩在不同的地基中有不同的作用,本文就某热电厂工程中用振冲碎石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处理饱和(软)黄土地基,提高其承载能力,以及用振冲桩消除地基中饱和粉细砂的振动液化等效果,用试验和理论计算加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