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5篇
  免费   1538篇
  国内免费   2295篇
测绘学   766篇
大气科学   1843篇
地球物理   1866篇
地质学   4214篇
海洋学   1129篇
天文学   279篇
综合类   779篇
自然地理   116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442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534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547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393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223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e long-term orbital period changes of a large sample of detached chromospherically active binaries (CABs) were studied. Eleven such systems were found to be undergoing secular period decreases with the rates of ?6.3×10?9 to ?1.1×10?6 days per year. The period decreasing rates are found to vary depending on the orbital period. The longer the orbital period is, the more rapidly the period decreases. Following Stepien (Mon. Not. R. Astron. Soc. 274:1019, 1995), the period decreasing rate predicted by angular momentum loss (AML) caused by magnetic wind is computed for each system.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bserved and calculated period decreasing rates shows that the former values are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e latter by 1–3 orders of magnitude. It suggests that the magnetic wind is not likely the determinant mechanism driving the AML in these systems. Finally, th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AM) and the rate of AML, $\dot{J}$ , are computed for each system. It shows that the AM have a similar change with the orbital period like dP/dt does, but $\log\dot{J}/J$ presents no strict changing with the kinematical ages.  相似文献   
992.
Utilizing the occultation data observed by LEO (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s, we can invert the profiles of air pressure, water vapor, temperature of terrestrial atmosphere and so on, and they are the valuable data resources for studying the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The assimilation techniques with the occultation dat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se profiles of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thus they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urrent numerical weather forecasting. The greatest difficulty is the huge amount of calculation to enter into the meteorological operational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parameter profiles observed by occultation with the method of variational assimilation. With the improvements of the function of on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assimilation and the new design for iterative process, the defects of repeated calculation of the large dimension matrix can be avoided, thereby improving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variational assimilation. In the discussion of applicability, it is used as the true value of the vectors of the background field plus one white Gaussian noise to test the variational assimilation results on the occultation data of satellite CHAMP.  相似文献   
993.
994.
柴达木盆地区域性中到大雨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平均场资料,对2005年7月7~10日柴达木盆地东部出现的区域性中到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中到大雨过程的发生与巴尔喀什湖低槽不断分裂的小槽、柴达木盆地对流层中低层的低涡(切变)和副高外围强盛发展的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高湿度区的维持,以及强散度柱、强涡度柱耦合和高低空急流的稳定维持是产生这次区域性中到大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廖菲  洪延超  郑国光 《气象科技》2007,35(3):309-316
简要回顾了近些年来有关地形对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地形的动力效应和热力效应,详细分析了地形的动力、热力效应引起的降水和云物理变化。重点分析了地形对气候尺度、天气尺度、中尺度及对流性天气系统降水的影响。简单地讨论了在研究地形对降水影响时观测分析、气候统计、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6.
陕北植被变化遥感监测及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智辉  罗琳  苏锋  李新亚 《气象科技》2007,35(2):282-285
陕北北部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占全河的38%。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后,退耕还林草面积达9617.2 km2。利用1998-2004年NOAA卫星遥感资料,计算陕北北部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发现陕北植被指数增幅在50%-200%之间,其中吴旗县增幅最大。对延安北部及榆林市1998-2004年降水量资料分析,得出植被指数增加是退耕还林草工程初见成效,不是由于降水变化引起的。利用1980-2004年吴旗县气象站观测的降水量和水文站所测径流量进行时间序列相关分析、典型年对比分析,得出该县植被变化对年径流量产生了影响,年径流量和泥沙量减少近一半,对保持水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大别山岳西县石关混合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岳西县石关混合岩属于原北大别变质杂岩的一部分。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第一次变质时间为232Ma,相当于晚三叠世早期,第二次变质时间为207Ma,相当于晚三叠世晚期。复合锆石的核部(继承锆石)为发育韵律环带的岩浆碎屑锆石,其年龄值分别为560Ma、444Ma、394Ma、378Ma和331Ma,暗示其原岩非岩浆岩,而应为沉积岩;研究结果还表明,北大别石关混合岩经历了两次变质作用:①超高压变质作用,变质时间为232Ma(n=5加权平均年龄);②退变质作用,时间为207Ma。与苏鲁地区超高压变质和退变质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998.
冉启洋  杨洪 《贵州地质》2010,27(1):54-58
通过对土地复垦方案采用的几种方法的比较及分析,选择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与移动角组合判别法的方法,圈定出矿山因开采易导致地表塌陷的区域,为矿山土地复垦方案中主要拟破坏土地的确定提供方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强震区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的特点,在三维真非线性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的研究方法。从稳定、变形、防渗体安全等方面,对建在深厚覆盖层上的长河坝高心墙堆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根据坝坡稳定性、地震残余变形、液化可能性、单元抗震安全性、防渗心墙及坝基防渗墙安全等多角度的评价结果,初步认为,长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为0.50~0.55g。  相似文献   
1000.
渤中25-1油田沙河街组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其主力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总体上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通过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和测井解释等手段,对沙河街组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沙河街组沙三段为较深水湖泊环境下的浊积扇沉积,沙二段为扇三角洲沉积;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为混合孔隙、次生孔隙和原生孔隙,由于沙三段溶蚀孔隙发育较沙二段少,沙三段物性较沙二段差。结合储层试油结果,提出了低孔低渗储层宏观成因、微观孔隙结构和综合评价3种分类方案,总体上把储层分为好、中和差3类,对应产能分别为大于80 m3/d、介于10~100 m3/d之间、小于10 m3/d和微量或无产能。经过该油田沙河街组5口井、15个储层段的测试验证,储层宏观成因分类评价结果与实际试油结果符合率达到86.67%,微观孔隙结构分类和综合分类评价结果与实际试油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