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4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383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337篇
地质学   900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01.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nature of the marginal revenue of l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change and its three components: technical change (TC),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TEC) and scale efficiency change (SEC) as seen in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rom 1995 to 1999. Based on county-level data, the study utilized both stochastic frontier and mapping analyse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wth in the marginal revenue of land was diverse across various regions, where most gain occurred in eastern coastal zone, while loss was in Northwest and North China. China has experienced moderate decreases in annual TFP change (-0.26%) with considerable regional variations. Specifically, the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in grain production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ion system led to a moderate drop in annual TFP change. County-level mapping analyses took into account interregional variances in TFP and its components. Regarding components of TFP, TEC differences explain the majority of regional dispersions in TFP. As developed areas in China, the Huang-Huai-Hai region and the Beijing-Tianjin-Tangshan economic zone face the challenges of land conversion and grain security amids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202.
In order to thoroughly investigate the diversity of glacier microorganisms, four DNA extraction methods with different lysis patterns were tested and two screened methods (the Bosshard-Bano method and the Zhou method) were optimized for the most effective form of the filter membrane (cut vs. uncut), the DNA extraction method, and the 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two optimized methods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the commercial Mo-Bio DNA extraction kit,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it was generally suitable for extraction of microorganism DNA from glacier surface snow. Procedurally, it was found that a modified Bosshard- Bano method (i.e., cutting the filter membrane into pieces, using a specific lysis pattern [lysozyme (5 mg/mL)-protease K (1 mg/mL)-CTAB (1%)-SDS (1%)], performing the extraction only once by chloroform-isoamyl alcohol (24:1), and conducting DNA precipitation by pure ethanol) was also an effective and less expensive method for extraction of microorganism DNA from glacier surface snow.  相似文献   
203.
两种初始场MM5模式预报效果对比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南  侯瑞钦 《气象科技》2009,37(2):129-134
为了解本地MM5模式的预报性能,根据其预报结果,检验了基于NCEP和T213两种初始场MM5模式在河北以及京津地区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的降水、日极值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MM5晴雨(雪)预报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而对于降水的分级预报,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和降水强度的增加,其可用性逐渐降低,但整体来看基于NCEP初始场的预报均比T213初始场预报效果明显;在日极值温度预报中,最低温度效果优于最高温度,T213初始场的预报对日最高温度预报的准确率较高,NCEP初始场的预报则在日最低温度预报中略胜一筹;对08:00相对湿度的预报,两者的预报效果基本相同,绝对误差都在15%左右。  相似文献   
204.
以清洁发展机制(CDM)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为例,对项目及其5种造林模式临时核证减排量(temporary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缩写为tCER)和长期核证减排量(long-term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缩写为lCER)成本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项目期初到期末,整个项目及5种造林模式人工林的tCER成本均逐渐降低,其中项目成本由第一承诺期末的40.33 ¥/t CO2降至最后承诺期末的13.34 ¥/t CO2;lCER成本先降低后升高,在第一承诺期末均降至最小值,项目成本由第一承诺期末的40.33 ¥/t CO2增加至最后承诺期末的105.27 ¥/t CO2;各造林模式tCER和lCER成本均以枫香+杉木、枫香+马尾松较高,马尾松+荷木、马尾松+栎类较低,桉树最低;贴现率对项目tCER和lCER、桉树tCER、枫香+杉木lCER成本影响均较大,而对马尾松+栎类tCER和lCER成本影响均较小;对桉树一个轮伐期内的tCER成本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单位面积碳贮量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考虑木材收益时,项目期末tCER净现值为13.11 ¥/t CO2,从中反映了该CDM项目实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5.
郑州市城市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郑州城市生态站与郑州国家基准气候站2004-2007年的温、湿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郑州城市干、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结果发现:郑州城市热岛强度秋季大于春季,日变化则具有夜间强、白昼弱的特点;干岛强度同样是秋季大于春季,日变化特点也为夜间强,白天弱。  相似文献   
206.
东胜区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东胜区主要污染源排放情况以及2005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每日SO2、NO2、PM10浓度监测值和2005-2007年SO2、NO2、PM10平均值,分析了东胜区主要污染类型、污染物来源以及东胜区近3年SO2、NO2、PM10监测值日、月、季、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提出了消减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7.
钱拴  毛留喜  侯英雨  吴门新  王良宇 《气象》2008,34(11):62-68
近几十年来中国90%以上的草地出现退化现象,特别是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国家急需掌握气象条件对草地植被生长的影响,了解草地生产力、牲畜承载力以及生态质量状况.为此,在实时获取北方草地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和气象卫星植被指数以及产草量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集合运算、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和"3S"手段,建立了北方草地植被生长气象条件优劣评价、产草量和载畜量预测、草地生态质量监测等模型.2005年以来,利用这些模型逐年评价了气象条件对草地植被生长的优劣影响、预测产草量和载畜量、监测草地生态质量优劣,获得了良好的服务效益.北方草地2007年生态气象监测预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综合了多种资料和技术优势,结果符合实际;形成的综合监测预测技术可为国家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8.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群发性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k阶最近邻距离丛集点提取算法及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将其应用于群发性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中,定义年代际群发性指数以及群发高值区,对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群发性规律和年代际空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极端高温事件在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极端低温事件群发性指数70年代在南方地区的加强很可能为该年代际偏冷的气候背景贡献了主要作用;大暴雨事件的群发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南方地区,这和大暴雨事件的定义可能存在联系;强降水事件的高群发带与中国近50年多雨带的分布格局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9.
奥运会期间北京地区降水酸度分析:2008年7月20日至8月20日减排期间,北京地区3个酸雨监测站(密云的上甸子、北京观象台和昌平)的降水酸度为199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强,酸雨频率和强酸雨频率也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值,酸雨量与总降水量的比值接近100%。仅8月1~20日期间,  相似文献   
210.
陆面温度是研究地表和大气之间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NASAMODIS地表温度产品与常规资料的分析,发现利用MODIS资料反演的地表温度在山西省分布情况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但应用MODIS资料反演的地表温度要小于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