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9篇
  免费   739篇
  国内免费   1103篇
测绘学   577篇
大气科学   547篇
地球物理   768篇
地质学   2014篇
海洋学   588篇
天文学   147篇
综合类   272篇
自然地理   40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41.
在系统清理新疆温泉地震台新30号泉水流量20多年的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发现新30号泉在中强地震前泉水流量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对附近的小震以同震响应或震后效应为主。因此,深入研究泉水流量的动态类型,有效地排除各种干扰,包括人为因素等,将会显著地增强泉水流量动态监测的映震效能,有助于提高温泉地震台地震短临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42.
为了定量分析孔间电阻率成像中钻孔大小及钻孔中填充介质对反演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文基于建立的三维地电基准模型,首先根据野外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典型情况下不同钻孔直径大小及不同电阻率特性的钻孔填充介质组合状况设定基准模型参数,然后分别对设定的地电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合成二维孔间电阻率数据模型,并对获得的数据模型进行反演计算,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43.
基于OpenSees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拟静力试验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4个呈弯曲破坏形态的圆形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拟静力试验结果为依据,基于OpenSees中的Beamwith Hinges Element单元,建立了相应的桥墩滞回分析纤维单元模型。由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所建立的纤维单元模型对桥墩的骨架曲线及滞回曲线都有良好的模拟效果,且能体现桥墩在反复加载过程中刚度、强度退化现象,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4.
通过季风指数Im定义了能表征东南亚地区降水实况的东南亚夏季风指数,根据东南亚夏季风指数测算出东南亚夏季风爆发的平均时间为5月7日.利用东南亚夏季风指数分析热带海温场及垂直速度场的变化后发现,在东南亚夏季风爆发的前期秋、冬季节,中东太平洋地区以及中西印度洋地区的冷海温有利于东南亚地区夏季风的提前爆发.当中东太平洋地区是冷(暖)海温时,对应着纬向的Walker环流及季风环流圈强(弱),东南亚地区的对流也强(弱),则东南亚地区夏季风爆发早(迟).  相似文献   
945.
城市近地层湍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邹钧  孙鉴泞  刘罡 《气象科学》2011,31(4):525-533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北京的325 m铁塔观测资料,本文分析了47、140和280 m三个高度的湍流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城市近地层的湍流速度方差和湍流温度方差都较好地满足局地相似关系,140 m和280 m的湍流特征非常接近,而47 m的湍流特征与之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说明由于城市冠层动力和热力非均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6.
欧洲冬季500hPa环流异常及与中国气候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国160气象站月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冬季欧洲500 hPa高度异常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1)EOF第1模态主要反映了欧洲东部大槽和西欧脊的空间变化特征,定义了主模态的两种异常型:西高东低型和西低东高型;(2)主模态时间系数与40°N以南中国中东部一直到华南地区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中国东北、内蒙古中东部以及长江下游沿海的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西高东低异常型年,有利于欧洲中高纬冷空气向中国南方地区传输,不利于向中国北方地区传输;有利于孟加拉湾水汽向中国华南地区输送,也有利于西北太平洋水汽向中国东部以及北方输送;欧亚高纬度高压系统减弱,而西北太平洋海面低压系统减弱,东亚冬季风减弱;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47.
The present study validated the capability of the AM2.1, a model developed at NOAA’s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 (GFDL), in reproducing the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the East Asian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Stream (EASWJ). The main behaviors of the EASWJ are also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re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NCEP/NCAR data. The mean state of the EASWJ, including its intensity, location, structure, and seasonal evolution is generally well-portrayed in the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 the model tends to reproduce a weaker jet center. And, during summer, the simulated jet center is northward-situated.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 the model captures the variability of EASWJ during summer well.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pplied on the zonal wind at 200 hPa (U200) over East Asia for both the observation and simulation indicate an inter-decadal shift around the late 1970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principle components is as great as 0.42 with significance at the 99% confidence level.  相似文献   
948.
鄱阳湖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WRFV2.2中尺度数值模式对鄱阳湖地区200 km×200 km范围内,2009年11月5日00∶00至2009年11月6日12∶00不同高度的气象要素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水平分辨率为1 km的鄱阳湖地区大气边界层风、温、湿度场和廓线分布的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模拟结果发现:白天鄱阳湖面上空存在着冷岛效应并伴随湖风,而夜间湖面上空存在着热岛效应并伴随陆风,湖面与陆地之间最大温差可达6 ℃;同时地形以及下垫面类型对鄱阳湖区风场的分布具有很大影响,夜间存在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低空辐合带,白天逐渐消失;此外受风场和地形作用湖面上空的湿度分布也不均匀,白天湿度层厚度低而夜晚湿度层厚度高,湖中心右侧湿度值大于左侧湿度值.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鄱阳湖的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有助于了解鄱阳湖地区区域气候的特点,以及由于地形、地理环境、地表特征所形成的不同高度上的风、温、湿的分布规律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为鄱阳湖地区局地天气预报、风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9.
对近年来有关生物质燃烧排放的颗粒物中有机化合物和有机示踪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国学者根据有机示踪物研究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生物质燃烧和其他排放源对空气污染的贡献,对以后的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0.
海温强迫下的东亚夏季大气环流潜在可预报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大气环流模式NCARCAM3,进行22a(1979—2000年)、每年8个初值的集合试验,并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观测海温强迫下东亚夏季大气环流的潜在可预报性。结果表明,夏季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场的潜在可预报性总体偏低,在中国区域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850hPa纬向风场、对流层500~200hPa平均温度场和500hPa位势高度场在低纬度地区的潜在可预报性明显高于中高纬度地区。500hPa位势高度场的潜在可预报性较高,东亚大部分地区大于0.5,尤其华南地区大于0.7。夏季东亚500hPa位势高度场的潜在可预报性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并与夏季南海海温异常关系密切。与正常年份相比,在夏季南海海温偏暖或者偏冷年,东亚500hPa位势高度场的潜在可预报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