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9篇
  免费   739篇
  国内免费   1103篇
测绘学   577篇
大气科学   547篇
地球物理   768篇
地质学   2014篇
海洋学   588篇
天文学   147篇
综合类   272篇
自然地理   40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李刚  胡斯宪  陈琳玲 《岩矿测试》2013,32(3):358-376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因化学蒸气分离、非色散光学系统等特性,是测定微量砷、锑、铋、汞、硒、碲、锗等元素最成功的分析方法之一.我国科技工作者为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明了高强度空心阴极灯、小火焰原子化、自动低温点火装置等许多专利技术;研制出多通道、氢化物与火焰原子化一体和六价铬检测等多种原子荧光光谱仪;研究出铅、锌、铬和镉的新化学蒸气发生体系和专用试剂,以及碘、钼间接测定方法;出版了5部专著;每年发表大量的研究和应用成果.本文对近二十年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新进展,分专著出版、综述性文献、仪器及技术和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综述,涉及地质、生物、水及空气、金属及合金、化工原料及试剂等物料,同时评述了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在形态和价态分析方面的进展.提出研究新型激光激发光源、开发更加稳定可靠的高强度空心阴极灯、拓宽测试元素和领域、深入研究反应机理是未来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82.
辽宁瓦房店金刚石矿区金伯利岩中的石榴石一直被当作镁铝榴石。为了确定矿区颜色复杂的石榴石种类,本文对矿区的石榴石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分析,测定了112件石榴石样品的晶胞参数、50件样品的微区化学成分和40件样品的红外光谱。利用石榴石晶胞参数、红外光谱、化学成分和化学分子式方法对矿区石榴石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晶胞参数分类法误差大,容易得出错误结论;红外图谱分类法准确度不高,只能作为参考方法;化学成分分类法太过笼统,达不到详细划分石榴石种类的目的;化学分子式分类法可把矿区的石榴石详细划分6个矿种:镁钙铁-铝铬铁榴石、镁铁钙-铝铬铁榴石、镁钙铁-铝铬榴石、镁钙-铝铬铁镁榴石、镁铁钙-铝铬榴石、镁铁钙-铝铁铬榴石,每种石榴石都充分反映了A、B离子的种类及占位特征,是4种分类方法中最为科学的方法。研究认为瓦房店金刚石矿区金伯利岩中石榴石A端元成分以Mg2+离子占位为主;B端元成分以Al3+离子占位为主。由于阳离子替代普遍,A、B端元成分复杂,瓦房店金伯利岩中不存在单纯意义上的镁铝榴石。  相似文献   
983.
郑波  张晋国  陈刚  朱永峰 《矿床地质》2013,32(6):1117-1138
包古图金矿四矿区L7号脉由浅部的自然砷-石英脉型矿石和深部的辉锑矿-石英脉型矿石组成。矿脉中含罕见的As、Sb矿物,如paakkonenite(Sb2AsS2)、自然砷、自然锑、方锑金矿、硫锑金银矿(Au3Ag4Sb10S12)等。热液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黄铁矿-毒砂阶段(Ⅰ),围岩中形成大量的毒砂和黄铁矿并伴随较强硅化;粗粒石英阶段(Ⅱ),形成沿围岩壁或围岩角砾的梳状石英;Au-As-Sb矿化阶段(Ⅲ),形成辉锑矿-自然锑-自然砷-paakkonenite-银金矿-自然金-方锑金矿-硫锑金银矿-辉锑银矿-银锌黝铜矿-斜方砷铁矿-硫铜锑矿-石英;晚期Sb矿化阶段(Ⅳ),形成与粒状方解石共生的辉锑矿、自然锑和paakkonenite;方解石阶段(Ⅴ),形成穿切矿体和围岩的方解石(-石英)细脉。辉锑矿和斜方砷铁矿交代毒砂,自然金、方锑金矿、paakkonenite和自然砷交代辉锑矿。辉锑矿的结晶主要受温度和还原S含量的控制,自然砷、自然锑的结晶主要受氧逸度和温度控制。As、Sb分别以自然砷、辉锑矿和自然锑形式存在,同时消耗大量H2S,流体进入张性空间后也释放H2S,导致硫逸度急剧降低,含Au络合物失稳而成矿。  相似文献   
984.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o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 (UVR, 280–400 nm) on photosynthesis of differently cell-sized phytoplankton, natural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from the coastal water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separated into three groups (>20, 5–20, and <5 μm) and exposed to four different solar UV spectral regimes, i.e., 280–700 nm (PAR?+?UVR), 400–700 nm (PAR), 280–400 nm (UV-A?+?B), and 315–400 nm (UV-A). In situ carbon fixation measurements revealed that microplankton (>20 μm) efficiently utilized UV-A for photosynthetic carbon fixation, with assimilation number of up to 1.01 μg C (μg chl a)?1?h?1 under 21.4 W?m?2 UV-A alone (about half of noontime irradiance at the surface), about 40 % higher than nanoplankton (5–20 μm). UV-B (280–315 nm) of 0.95 W?m?2 reduced the carbon fixation by approximately 20 and 57 % in microplankton and nanoplankton assemblages,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smaller picoplankton (<5 μm) was unable to utilize UV-A for the photosynthetic carbon fixation. In addition, only micro-sized assemblages demonstrated the UV enhancement on their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presence of PAR, by about 8 % under moderate intensities of solar radiation.  相似文献   
985.
The substitutive climatic proxies contain climate data, including temperature, rainfall, monsoon, and so on. However, the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climatic proxies remain uncertain. In this research, soil samples from three soil profiles in the Holocene at the middle Chinese Loess Plateau were studied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seven substitutive climatic proxies. The rescaled range analysis method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significance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proxi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soil, total ferrum content, and pH can reflect changes in both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during soil formation. In addition, calcium carbonate content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Particle size composition (clay fraction <0.005 mm and coarse silt 0.01–0.05 mm) is an effective means by which to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further paleoclimate evolution research.  相似文献   
986.
华北克拉通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特征与预测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蕊  陈建平  王刚 《岩石学报》2013,29(7):2606-2616
华北克拉通是我国面积最大、时代最古老的陆块,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复杂,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资源分布区.本文在系统总结该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利用GIS平台提取了多元成矿有利信息(变质建造、控矿构造、矿致磁异常、氧化铁异常、自然重砂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找矿预测模型,并采用MRAS系统中的证据权模块进行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按照后验概率的大小划分了两级区域有利成矿远景区,分别是冀东、辽东、五台-吕梁三个A级成矿远景区和大青山-色尔能腾山、鲁山-舞阳、鲁西三个B级成矿远景区.这些远景区与已知矿床(点)重叠或比邻,显示远景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较大的成矿潜力,应在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中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87.
为研究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深部砂岩成岩环境,对岩心样品进行偏光、荧光、阴极发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辅以粘土矿物含量、元素含量测试.识别出酸性和碱性2种成岩环境,酸性环境以硅质沉淀、碳酸盐矿物溶解、长石溶解或蚀变为高岭石等现象组合为标志,碱性环境以碳酸盐矿物沉淀、长石次生加大、石英溶解等现象组合为标志.总体演化为:同生期,原始沉积流体造成碱性环境;早成岩期,未熟有机质演化形成短期的酸性环境,继承流体形成主体的碱性环境;中成岩A1期(埋深约2700~3200m),有机质成熟形成酸性环境;中成岩A2期(埋深约3200~4200m),深部断裂活动形成碱性环境;中成岩B期(埋深约4200~4400m),第二期充注油气的热演化形成酸性环境.  相似文献   
988.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地层研究表明,其储集岩类型主要为溶蚀(假)角砾岩、粉晶白云岩、藻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储集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型储层,储层类型以裂缝-孔洞型为主。研究区岩溶储层的发育及演化受到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的共同控制。相对较强水动力环境形成藻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发育原生孔隙,为后期强烈岩溶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两幕铜湾运动使灯影组地层抬升,长时间暴露于地表,接受大气淡水、混合水改造,发生表生期岩溶作用。在近地表处形成风化壳,大气淡水、混合水通过风化壳继续溶蚀下覆地层,局部地层溶蚀强烈,垮塌形成岩溶角砾岩,同时在下覆地层中形成大量溶蚀孔洞等次生孔隙。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为次生孔隙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而后期多期次构造作用产生大量裂缝,大大提高了储集岩渗透率。  相似文献   
989.
基于初始弹性和动静荷分工的假设,将动静复合加载下坚硬完整的脆性岩石的破碎过程分为弹性、损伤和断裂3阶段,综合运用弹性力学、岩石力学、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进行分析。由集中力作用下弹性半空间的应力场和单元体的剪切破坏,得出了岩石损伤的裂纹源和其曲线扩展路径;选定Ⅰ型、Ⅱ型裂纹作为动载冲击作用下压剪裂纹的扩展模式。提出了以冲击能(次数)来定义损伤度的方法。以相邻破碎坑的侧向裂纹扩展贯通作为岩石破碎的终点。本力学模型可以用于动静复合加载破碎岩石的系统仿真、数值模拟和机具设计。  相似文献   
990.
高速滑坡在启程滑动时锁固端突然剪断,剪应力释放导致滑带附近孔隙水压力突然增大,从而大大降低了有效应力,使滑坡具有很高的初始速度。以二蛮山滑坡为例,采取现场调查、室内试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工作,分析了滑带土粒子破碎程度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给出了滑坡启动时产生高孔隙水压力的条件;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勘察,验证了二蛮山滑坡具备产生高孔隙水压力的条件。运用土力学和材料力学理论,导出了高速滑坡启程阶段孔隙水压力表达式,计算了二蛮山滑坡启程阶段的孔隙水压力,进一步研究了滑坡启程阶段的孔隙水压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