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中新世,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珠江口盆地发生了构造、沉积和古气候格局的骤然变迁,而对古珠江沉积体系层序、沉积的研究为重塑该变革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利用珠江口盆地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选取中中新世SQ14.8三级层序开展了系统的层序地层和沉积解剖,通过厘定关键层序、体系域界面,建立了高精度区域四分体系域格架,并在此基础上重建陆架-陆坡区主要沉积体系的宏观展布特征和演化过程.研究发现,SQ14.8三级层序记录了珠江口盆地新近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相对海平面下降,引发沉积滨线跨越陆架长距离迁移到陆架坡折,发育了从低位到强制海退完整的体系域单元.古珠江三角洲作为陆架区主要的沉积体系,在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的驱动下,其发育位置从内陆架到陆架边缘的迁移过程中,发育主控因素也由河流作用为主逐渐变为河流和海洋水动力共同控制.强制海退体系域的识别及沉积展布研究为预测深水储层提供了依据,该时期发育的陆架边缘三角洲下方陆坡区是寻找富砂重力流储集体的有利地区,而陆架边缘三角洲侧翼砂质沉积较少,下方的扇体以泥质扇为主.综合分析认为中中新世变冷事件是造成13.8 Ma相对海平面强烈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珠江口盆地促成SQ14.8层序典型强制海退体系域及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发育,进一步证明该事件是一次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其响应不仅可以在大洋钻孔获取的O同位素中找到证据,在边缘海盆的沉积记录中也有明显反映.  相似文献   
2.
随着气象服务的不断推进,用户对气象服务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对于基层气象台站来说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区域气象站的建设已覆盖到各乡镇,将这些区域气象站资料用直观的色斑图来显示,可有效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系统综合使用VB、Fortran、Gr ADS等技术,实现对区域自动站气象资料的查询、处理与绘图等功能,并可分县制作绘图边界和色斑图,为决策气象服务提供精美素材。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深部砂岩成岩环境,对岩心样品进行偏光、荧光、阴极发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辅以粘土矿物含量、元素含量测试.识别出酸性和碱性2种成岩环境,酸性环境以硅质沉淀、碳酸盐矿物溶解、长石溶解或蚀变为高岭石等现象组合为标志,碱性环境以碳酸盐矿物沉淀、长石次生加大、石英溶解等现象组合为标志.总体演化为:同生期,原始沉积流体造成碱性环境;早成岩期,未熟有机质演化形成短期的酸性环境,继承流体形成主体的碱性环境;中成岩A1期(埋深约2700~3200m),有机质成熟形成酸性环境;中成岩A2期(埋深约3200~4200m),深部断裂活动形成碱性环境;中成岩B期(埋深约4200~4400m),第二期充注油气的热演化形成酸性环境.  相似文献   
4.
位于右江造山带北缘的毛安、播老等地,发现了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灰岩中的卡林型金矿,丰富了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赋矿层位,本文从描述该类型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该类型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探讨其地质意义,并对下步找矿提出建议,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塔西南玉北地区奥陶系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和局限台地相碳酸盐岩。通过对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心、薄片、碳氧同位素数据等的分析,并结合该区构造演化史,得到了该区奥陶系各组的成岩演化序列。其中蓬莱坝组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早奥陶世海水成岩阶段-早奥陶世同生期大气淡水成岩阶段-埋藏成岩阶段;鹰山组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早奥陶世海水成岩阶段-早奥陶世浅埋藏成岩阶段-加里东中期Ⅰ幕表生成岩阶段-中奥陶世浅埋藏成岩阶段-加里东晚期表生成岩阶段-志留纪浅埋藏成岩阶段-海西早期成岩阶段-埋藏成岩阶段;良里塔格组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晚奥陶世海水成岩阶段-晚奥陶世浅埋藏成岩阶段-加里东晚期表生成岩阶段-志留纪浅埋藏成岩阶段-海西早期表生成岩阶段-浅埋藏至深埋藏成岩阶段。  相似文献   
6.
7.
8.
珠江口盆地多个凹陷均有钻井钻遇CO2气体, 个别井钻遇的CO2体积分数高达90%以上, 这些CO2气体直接驱替了早期油藏或影响了油气充注规模, 增加了勘探风险。运用钻井数据、地球化学分析数据、重磁研究结果, 通过分析CO2分布特征, 总结CO2分布与断裂、火成岩的关系, 明确CO2分布的主控因素, 预测珠江口盆地高CO2风险带的分布。研究表明: 珠江口盆地对油气成藏有影响的CO2主要为无机幔源成因, 受区域盖层和储层的控制, CO2主要分布在上渐新统到下中新统地层及以下地层, 向上CO2逐渐减少, 同时无机幔源CO2分布明显受控于断裂体系, 与基底断裂和火成岩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无机CO2气源主要为幔源岩浆的脱气作用, 垂向运移主要受不同级别断裂控制, 尤其该区深大断裂和基底长期活动断裂起到了很大作用, 因此幔源岩浆活动与断裂体系是CO2汇聚的主控因素。由于珠江口盆地不同凹陷结构差异的影响, 幔源CO2运聚成藏机制可概括为两类: 一是在北部坳陷带, 地壳厚度大, CO2沿着深大断裂逐级向中上地壳运移形成"中转站", 然后在基底断裂的沟通下向浅层运移成藏; 二是在珠二坳陷, 由于地壳减薄作用, 并且发育拆离体系, 幔源岩浆首先到达拆离面, 脱出的CO2沿着拆离面运移, 当遇到深切至拆离面的断裂后继续向浅层运移成藏。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运聚条件预测出珠江口盆地分布着7个高CO2风险带, 这7个高CO2风险带均位于深大断裂带附近, 并且周边火成岩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9.
珠一坳陷在中始新世文昌裂陷期幕内存在显著构造转变,该构造事件对烃源岩发育、储层形成及油气运聚等成藏的基础条件有重要影响.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表明,在构造转变制约下,早、晚文昌期生烃中心及物源体系出现明显迁移,使得高丰度暗色泥岩和大型块状砂岩在纵、横向上错层叠置发育;二者在时空上多期次叠加、耦合,控制了下构造层优势汇聚和上构造层油气再分配;二级构造带上丰富的圈闭类型为油气成群成带分布提供良好的存储场所.构造转变导致生储运聚等成藏条件发生变化,在珠一坳陷形成烃源迁移型、物源迁移型和断裂转换型3类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2月4日,嫩江县国土资源局召开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会议,对全局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出了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