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利用北京地区14个观测站1990~2007年逐日和2004~2007年逐时的2 m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城区、郊区、南部山区以及北部山区4个区域表面气温的年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日变化特征,指出4个区域的气温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所有时间尺度上城区气温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最大,表现为温度最高,郊区次之,南部山区较低,北部山区最低.1990~2007年4个区域的气温都表现出增温趋势,其中城区增温最明显,增温率明显大于其他区域.城区与其他区域气温的差异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城区与郊区、城区与北部山区气温的差异在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城区与南部山区气温的差异在夏季最大,春季最小.在气温的日变化方面,城区气温在各个季节的日较差都是最小的,南部山区最大.通过比较作为北京代表站的北京市观象台的气温与4个区域的差异,发现观象台与城区气温在各个时间尺度上的差异都最小,与其他区域存在显著差异,北京市观象台气温主要代表了城区,对其他区域的代表性较差.  相似文献   
72.
从盖层质量、地层水条件、异常地层压力和构造作用等四个方面,对冀中坳陷东北部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分别进行了煤成气保存条件的单因素成图评价分析。综合各项指标,建立了煤成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体系,划分出"好"、"较好"和"较差"三个评价等级。认为研究区保存条件好的区域主要有武清凹陷中南部、里坦凹陷西南部、文安斜坡北部的信安地区和西部的苏桥以南地区,较好的区域主要有饶阳凹陷北部和里坦凹陷的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73.
生态评价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影像和时间分辨率为8 d的GLASS数据,采用由生态环境功能指数、生态环境稳定指数、生态环境胁迫指数加权构建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对2005-2019年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良好;2005-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差和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四周,所占比例自2014年逐年增加,这与周边居民人为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4.
孙丽  马嘉理  赵姝慧  杨磊  刘旸  秦鑫  张晋广  袁健 《气象》2019,45(7):958-967
为区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垂直结构的差异,从而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参考,对2004—2014年辽宁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期间,500、850 hPa以及地面的天气形势进行了统计,利用CloudSat卫星观测资料对筛选的出现频率≥2次·a~(-1)的系统配置下的云垂直结构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典型系统影响下的作业云系垂直结构特征。根据系统配置差异,2004—2014年间影响辽宁省的共有225次过程,可划分为17种配置类型,其中典型天气系统四种,分别为西风槽—切变线—冷锋(CF型)、西风槽—低涡—蒙古气旋(MCW型)、西风槽—低涡—南方气旋(SC型)和低涡—低涡—蒙古气旋型(MCV型)。对四种典型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云垂直结构分析发现,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层均以单层云为主。SC影响下的云层发展较为旺盛,云底较低而云顶较高,云层深厚。MCW影响下的云层云底高度较高,云层较薄。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云夹层厚度大多(50%)在1 km以下,而且随着云层数目增加,低于1 km的云夹层所占的比例增加。将云底高度≤2 km且云厚≥2 km视为作业云系,发现有云条件下,SC型符合条件的作业云系最多(59.7%),而MCW型影响下最少(14.5%)。作业云系以单层低冷云为主,单层低冷云的云底高度低于1 km且云顶高度可达7 km以上,作业云系的云夹层厚度对降水云催化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5.
茶山锑钨矿床是广西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萤石是该矿床最主要的脉石矿物之一,其形成与锑、钨矿化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研究了该矿床中萤石的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萤石样品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范围为4.03×10-6~77.53×10-6,平均38.72×10-6;其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总体为平坦型,轻重稀土分馏不显著,并具有弱负铈异常(δCe=0.76~0.87)和较强的正铕异常(δEu=1.48~2.94)特征。明显不同于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内的不同类型矿石、围岩及岩浆岩的稀土元素特征(LREE富集型,且具明显的负铕异常)。此外,相对于陆壳和桂北地区泥盆系地层元素丰度,萤石中仅Sb、W等元素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而Cu、Zn、Co、Ni等元素出现了亏损。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认为,茶山矿床与锑钨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并非来源于泥盆纪赋矿围岩,可能是经历了深部循环的外来流体。  相似文献   
76.
基于Budyko假设预测长江流域未来径流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Budyko水热耦合平衡假设,推导了年径流变化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降水量、干旱指数和敏感性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选用BCC-CSM1-1全球气候模式和RCP4.5排放情景,把未来气候要素预估值与LS-SVM统计降尺度方法相耦合,预测长江流域未来的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情况。采用乌江和汉江流域的长期径流观测资料,分析验证了基于Budyko公式计算年径流变化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降水量变化是影响径流量变化的主导因素;长江各子流域未来径流相对变化增减不一,最大变幅10%左右;在未来2020s(2010—2039年)、2050s(2040—2069年)和2080s(2070—2099年)3个时期内,长江南北两岸流域的径流将出现"南减北增"现象,北岸径流变化增幅逐渐升高,南岸径流变化减幅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7.
文章对位于大兴安岭中北段四方山天池湖泊沉积物进行了多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15.4ka B.P.以来,TOC和TN含量变化较大,两者正相关(R=0.99),TOC含量从冰期的1.60%逐渐上升到近代的34.40%,可能反映了湖泊有机质逐渐累积过程.TOC/TN比值的变化范围为10.4~18.8,平均值14.2;δ13Corg.值在-31.79‰~-22.51‰之间波动.四方山天池周边为森林,植被类型以C3植物占绝对优势,δ13Corg.值的变化可能主要受到有效降水量的控制.根据δ13Corg.的变化以及TOC、TOC/TN指标,本区域15.4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6个阶段:1)15.4~14.5kaB.P.,TOC含量低(1.60% ~4.76%,平均值为2.95%),TOC/TN比值在10.4~13.8之间,可能表明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湖泊藻类和陆生C3植物的共同输入,且水生植物贡献比例较高,δ13Corg.值相对偏正,有效降水量低,气候冷干;2)14.5~12.7kaB.P.,与Bφlling-Allerφd暖期相对应,TOC含量和TOC/TN比值显著上升,且波动明显,并于13.6ka B.P.左右同时达到此阶段的最大值,可能指示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在13.6ka B.P.左右发生了从以陆生植物为主到湖泊藻类和陆生植物贡献相当的转变,δ13Corg.值整体偏负,并在14.4ka B.P.左右出现最负峰值(-31.79‰),有效降水量有所增加,但也经历了明显的湿-千变化;3)12.7~11.3ka B.P.,此阶段对应新仙女木期,TOC含量稍有增加(6.33% ~ 10.19%),TOC/TN比值持续下降(平均值为13.7),此时湖泊藻类和陆生C3植物对沉积物有机质都有贡献,但水生植物略多,δ13Corg.值严重偏负,有效降水量增加,气候冷湿;4)11.3~7.2ka B.P.,TOC含量有所增加且变化较大(8.49% ~ 20.24%),TOC/TN比值在11.5~18.4之间,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植物和湖泊藻类的共同输入,δ13Corg.值是整个剖面曲线上最为偏正的时期,气候升温明显,有效降水量减少,但也有冷暖-干湿波动;5)7.2~4.5ka B.P.,TOC含量较高且基本保持不变,TOC/TN比值在高频振荡中逐渐升高,陆生C3植物对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比例逐渐增加,δ13Corg.值逐渐偏负,有效降水量增加,气候更加湿润;6)4.5ka B.P.以来,TOC含量显著升高(19.45% ~ 34.40%),TOC/TN比值和δ13Corg.值变化不大,湖泊沼泽化明显,气候较为稳定且总体变干.四方山天池湖泊沉积物清楚记录了B-A暖期、新仙女木事件以及8.2ka B.P.冷事件等全球性气候事件的发生,并与东亚季风影响区的其他高分辨率记录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78.
随着摄影测量技术的成熟和人们对摄影测量产品应用的要求不断提高,真正射影像在工程与人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成高质量真正射影像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取高精度的DSM。目前修正和改善DSM误差的方法普遍存在费力费时、精度缺乏保证及任意性等问题。本文针对DSM精度的修正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基于投影影像的概念,将空间点位在投影影像上的投影轨迹线作为几何约束条件,直接对现有DSM的高程进行修正的方法。通过获取高精度的DSM,进而生成更为精确的真正射影像。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单点高程和多点高程修正试验,验证了提出的新方法直观简单,适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严格的相机检校是进行高精度测量和三维模型重建的基础。本文通过模拟理想影像并对之加入各种畸变,针对相机平面畸变检校模型中的径向、偏心和平面内3种畸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同时考虑径向、偏心和线性3种畸变的物理检校模型要优于只考虑其中某一种或两种畸变的物理检校模型;试验结果同时表明现有物理检校模型并不能完全消除影像畸变;针对物理检校模型不能完全消除影像畸变的问题,本文引入数学检校模型(切比雪夫多项式),并提出物理检校模型和数学检校模型混合迭代检校的思想,通过模拟影像试验验证这一方法比单一使用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更能有效地降低影像畸变;最后本文对运动相机GoPro影像检校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提出的混合模型迭代检校法能够更好地检校影像畸变。  相似文献   
80.
基于HadISST逐月海温数据,对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区海温场主模态及其组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的El Niño事件中,东部型(EP)和对称中部型(CPⅠ)发展年,热带印度洋东部及海洋性大陆降水为负异常,印-太海区Walker环流减弱,赤道印度洋为东风异常,根据Bjerknes反馈,东印度洋海温负异常,易形成正位相印度洋偶极子(Positive Indian Ocean Dipole,PIOD)事件;而非对称中部型(CPⅡ)与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事件无相关性。进一步对印-太海区海温场主模态及其组合与中国南部秋季降水异常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独立EP型、独立CPⅠ型、EP与PIOD组合型及CPⅠ与PIOD组合型四种模态下,在赤道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暖湿气流的作用下,中国东南部秋季降水呈正异常,其中独立EP型、独立CPⅠ型和CPⅠ与PIOD组合型对中国东南部的局地水汽净输入以自西向东的纬向贡献为主,而EP与PIOD组合型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西伸,水汽沿副高西南边缘向北输送进入中国东南部,对中国东南部的局地水汽净输入以经向贡献为主。CPⅡ型El Niño事件发展年,中国南部大部分地区秋季降水异常偏少;独立PIOD事件发展年,中国西南部地区秋季降水表现为正异常,而东南部呈负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