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8篇
  免费   1001篇
  国内免费   1278篇
测绘学   326篇
大气科学   1163篇
地球物理   1513篇
地质学   2619篇
海洋学   669篇
天文学   290篇
综合类   642篇
自然地理   54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周志恩  蒋维楣  胡非  奚文 《气象科学》2003,23(3):292-299
目前 ,我国气象部门相当普遍地拥有气象卫星观测资料 ,但是 ,这些资料如何在城市气象服务以及为城市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决策研究中发挥作用 ,急待进一步研究并开展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合理的反演处理 ,给出卫星观测对地面温度的测量结果 ,由此可比较细致地分析了解地面热状况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 ,地面覆盖性质等的关系。本文利用有限的 NOAA- AVHRR气象卫星遥感资料 ,采用修正的 Ulivieri分裂窗方法反演出同期的地表温度场 ,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卫星观测资料进行算例分析 ,揭示出一个 2 0 0 km× 2 0 0 km范围内的地面温度分布特征。反演结果可以明显地揭示出城市热岛现象的变化规律 ,并且能较为清楚地反映出相对的高温区和低温区  相似文献   
142.
朱江  包欢 《测绘学院学报》2003,20(3):174-176
介绍了蒙特卡罗法的基本步骤以及伪随机数的检验方法;结合工程控制网的设计给出了一个实际算例,算例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43.
Along the meridian of 105°E, the Chinese region a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east and w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east part of China the temperate extratropical belt, the warm extratropical belt,and the northern subtropical belt shift northward significantly, whereas the middle subtropical belt and the southern subtropical belt have less or no change. As for the northern subtropical belt, the maximal northward shift can reach 3.7 degrees of latitude. As for the warm extratropical belt, along the meridian of 120°-125°E, the maximal northward shift can reach 3-4 degrees. In the west part of China, each climatic belt changes little. Only in the Xinjiang area are the significant northward shifts. Correspondingly,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last 50 years the traditional seasons have changed. For Beijing, Hailar, and Lanzhou, in general, summer becomes longer and winter shorter over the last 50 years. Summer begins early and ends late with respect to early 1950s. Contrary to the summer, winter begins la  相似文献   
144.
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蒋建莹  倪允琪 《气象学报》2003,61(6):673-683
文中对 1998年 6月 12~ 15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汛后最强的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此次暴雨是在 3种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高纬的双阻型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是引发该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条件 ;天气尺度的低压槽为该阶段的连续大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 ,它的前部存在一个低层辐合、正涡度和高层辐散、负涡度的带状区域。α中尺度上 ,该暴雨系统的垂直结构为中低层强烈的辐合和上层的辐散 ,其中心有着强烈的上升气流 ;同时在中高层 ,系统的南侧有一个高空急流强迫产生的次级环流。这种α中尺度暴雨系统的三维结构为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水汽和不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145.
介绍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的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MASS系统)通过互联网信息发布实现的方案。该方案采用Windows2000server和ⅡS5.0平台,利用ASP技术和脚本语言JavaScript,VbScript及HTML技术,响应浏览器端的动态请求,实现诸如数据管理、数据服务和在线评比等功能,并根据用户请求完成波形数据和相应处理软件的下载。  相似文献   
146.
江灏  王可丽 《高原气象》1997,16(3):250-257
针对辐射传输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问题,使用Liou-Ou一维辐射传输模式及1982年8月 ̄1983年7月青藏高原热源观测实验期间青藏高原地面、高空与卫星观测资料,在高原辐射传输模式中区分了下垫面温度与地表空气温度的作用,并利用卫星观测资料对模式改进后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硬度,得到了下垫面温度的简单参数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7.
首次使用HLAFS数值预报产品对黑龙江省暴雨进行分析,结合T63数值预报产品,利用两者提供的物理一08时和20时的实况场和预报场格点资料,对黑龙江省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了暴雨发生的物理机制,指出深厚的水汽条件以及水汽的辐合,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不稳定能量的存贮和释放是产生暴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8.
丽江大研镇震灾分布和地脉动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蒋乐群  李康龙 《地震研究》1997,20(1):125-131
丽江7.0级地震后,大研镇被毁建筑物的地理分布呈显4条条带,伤亡人员的地理分布和上述条带重合。91个短周期地脉动测点的观测资料表明,分布在上述条带内的大多数测点,其卓越周期大于0.3S;条带外的测点,其卓越周期一般在0.1S左右。作认为卓越周期和烈度异常之间良好的相关性,是因为地脉动卓越周期和地方震的频谱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9.
利用中国大陆丰富的地震记录,对表征地震能量空间分布局域标度特性的各参量〔1〕及其组合进行系统研究,提炼具有可操作性、能够用于日常地震监测预报的实用方法,特别着重于“异常”划分方式及划分标准的研究。这一划分方式及划分标准对不同地区或不同时段均是“动态”可变的,对所研究的10个区域内发生的中强地震进行回顾性的预报检验,发现对于较短时期(0.5-1.5年),其最大预报评分的平均值介于0.3—0.6之间,明显高于随机应答的概率评分,表明多参数综合使用具有相对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50.
洪泽湖历史洪水分析(1736─1992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736-1911年文献记载的洪泽湖年最高水位及1914-1992年湖区水文测站的水位、流量资料,进行了长、短序列的入湖洪峰流量及不同时段洪量的频率分析,进而推求出不同重视期的设计入湖洪量和洪水年份相当的重现期,并分析洪水的灾害特征,结果表明:1)洪泽湖历史上洪水发生频繁,1786、1851、1906年均发生过特大洪水,高堰志桩分别至163、23.4、16.1尺。2)1953年建库后,湖水位上升。年最高水位历年平均值较建库前升高了1.22m;多年平均水位升高了1.72m。3)1916-1992年淮河蚌埠站年入湖洪峰流量、最大3日洪量、最大30日洪量和年平均流量频率分析显示。1954年分别相当于20、20、45.5和30.3年一遇洪水。1991年分别相当于7.1、7.1、10和14.7年一遇洪水。1991年洪水总体上小于1954年,但灾情超过1954年.表明湖区受灾程度有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