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281篇
地球物理   274篇
地质学   473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早中新世台缘带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钻井、地震资料的系统分析,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早中新世大型碳酸盐岩台缘带沿L7井、H6井及F1井一带呈环带状分布。根据斜坡结构与沉积充填特征的差异,台缘带可划分为四个区段,不同区段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条件。东南段,位于白云凹陷与东沙隆起的过渡带,斜坡横向宽度大、地势陡,礁滩发育,由于下伏地层缺乏有效输导砂体沟通烃源,该段存在一定勘探风险;中南段,斜坡类型转换为断坡,斜坡宽度、高差相对减小,台缘礁滩发育,位于构造脊附近的礁滩体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西段,斜坡宽度小、坡度缓,礁的规模相对减小,生物碎屑滩较发育,应以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突破目标;北段,斜坡规模小,且为背风带,礁滩相对不发育,与惠州凹陷邻接部位的小规模生物碎屑滩发育带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孙茜  廖丽  丁海涛  刘双  陈波 《海洋学报》2015,37(11):165-177
初筛表明,一株分离自北极加拿大海盆海冰心芯样品的海单胞菌(Marinomonas sp.BSi20584)具有较高的β-D-半乳糖苷酶活性,为了研究清楚其酶学性质,将经hiTAIL-PCR扩增得到的β-D-半乳糖苷酶基因(galt)与pET-28a(+)原核表达载体结合,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后对重组β-D-半乳糖苷酶(GALT)的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技术制备纯酶,并对重组GALT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重组酶的最适诱导温度为20℃,在IPTG浓度为0.07mmol/L时诱导22h后,酶活和产酶量达到最大值。GALT单体分子量约为6.6×104 g/mol,天然酶为同源三聚体。GALT最适作用温度为35℃,其热稳定性较好,在60℃处理5h后,仍可保持50%以上的相对活性。GALT的最适作用pH为9.0,在pH为6.0~11.0范围内比较稳定。GALT的最适NaCl浓度为0.5mol/L,对盐度具有较高的耐受性。Mg2+、K+、DTT和EDTA对酶活不具有显著影响,而Mn2+、Fe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Zn2+和L-谷胱甘肽对酶活有抑制作用。GALT对Galβ1-4GlcNAc具有水解作用,而对Galβ1-3GalNAc和Galβ1-3GlcNAc糖苷键型没有水解能力。本研究实现了海单胞菌属菌株的β-D-半乳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系统中的高效表达,并系统研究了重组酶的酶学特性,为后续开展该酶的代谢适应性和潜在应用研究提供详细的酶学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96.
选取大气可降水量的地基GPS水汽遥感法,探空反演法以及经验公式计算法,以贵州西部的威宁作为研究个例,对比分析3种方法在乌蒙山区对大气可降水量反演的异同。以探空反演结果作为基准值,得出地基GPS遥感水汽值和经验公式计算值较基准值偏大,3个方法的反演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地基GPS遥感水汽值与探空反演值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平均绝对误差值最小,为3.5 mm,均方根误差为4.14 mm。在乌蒙山区,对流层加权平均温度(Tm)的本地经验公式与探空计算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1.1 K,本地Tm公式对大气可降水量反演的结果影响较小。有降水事件发生及昆明准静止锋常驻的11月至次年4月,GPS水汽反演精度较高,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 mm。5—10月,经验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较高,平均绝对误差为0.74 mm。  相似文献   
997.
利用百色、田阳、田东和平果气象观测站1971~2013年历年实测的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平果站1990~2013年甘蔗、1994~2013玉米发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有效降水量计算法,对右江河谷甘蔗、玉米旱作各生育期需水量、水分盈亏、灌溉需水量情况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右江河谷各县区甘蔗以及除平果外大部分县区玉米的全生育期平均水分条件是亏缺的,甘蔗全生育期水分亏缺主要由茎伸长-成熟期缺水引起,该生育期阶段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为220mm;玉米全生育期水分亏缺则主要由播种-出苗及乳熟-成熟期缺水引起,其中以播种-出苗期缺水最多,该发育阶段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为30mm。近40年来,右江河谷甘蔗各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的变化呈减少和下降的趋势,灌溉需水量的变化则呈增加趋势;大部分县区玉米除乳熟-成熟期外,其余各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的变化呈微弱减少和下降趋势,灌溉需水量的变化则呈微弱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98.
Wind data from NCEP and hydrographic data obtained from August 28 to September 10, 1994 have been used to compute circulation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near Luzon Strait using three-dimensional diagnostic models with a modified inverse metho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main Kuroshio is located above 400 m levels near Taiwan’s eastern coast and above 800 m levels away from it. Near Luzon Strait above 400 m levels a branch of the Kuroshio joins with a part of the northward current, which comes from an area west of Luzon’s western coast and intrudes northwestward, then it branchs into western and eastern parts near 20°30′ N. The eastern part flows northward into an area east of Taiwan, while its western part continues to intrude northwestward, flowing through an area southwest of Taiwan. Net westward intruded volume transport through longitude Section AB at 121°00′ E from 19°00′ N to 21° 43′ N is about 3.5 × 106 m3s−1 in a layer above 400 m levels. The anticyclonic eddies W1 and W3 exist above 700 m levels east of Dongsha Islands and below 200 m level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region, respectively. The circulation in the middle region is dominated mainly by a basin-scale cyclonic gyre, and consists of three cyclonic eddies. Strong upwelling occurs in the middle region. The joint effect of baroclinity and relief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wind stress and relief both are important for real forcing of flow across contours of fH −1 in effecting the circulation pattern.  相似文献   
999.
廖启林  金洋  崔晓丹 《江苏地质》2023,47(4):390-401
在综合分析江苏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局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含量地球化学参数统计、相关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江苏富硒土壤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元素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富硒土壤主要分为母岩型、沉积型、叠加型3大成因类型:母岩型富硒土壤源于富硒岩石,属于典型的原生富硒土壤,具有厚度大(最大厚度>150 cm)、Se含量高(多介于0.5~0.8 mg/kg之间)、与多数重金属元素无显著相关性等特点,其生态环境质量相对更优越,开发利用价值相对最高,岩石中Se的富集程度以及富硒岩层的产状、厚度、分布与地形条件是制约该类型富硒土壤生成与利用的关键因素;沉积型富硒土壤缘于特殊第四纪沉积作用,潟湖相沉积物是其基本成土母质,富硒土壤形成要经历成土母质初始富集、成土过程分选富集和成土后期表生富集3个阶段,土壤Se含量多在0.3 mg/kg左右,厚度多在30 cm左右,分布范围相对较大,土壤中Se与OM之间、多个元素对之间都具有显著正相关性,OM、pH、Eh、CEC、黏土矿物和Fe-Mn氧化物含量等都是制约该类型土壤Se迁移富集的重要因子,元素特征组合为Se-OM-N-CEC-Mg;叠加型富硒土壤缘于人为活动,其形成与自然成土过程或第四纪沉积作用基本无关,施肥、“三废”排放、河泥、粉煤灰扩散等可能是导致局部土壤富硒的主要因素,土壤Se含量一般为0.5~0.6 mg/kg,分布不均匀,富硒土壤厚度一般<20 cm,元素特征组合为Se-Hg-As-Ca-pH,富硒土壤中As、Cd、Hg、Pb等重金属相对富集,开发利用此类富硒土壤须持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00.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s (BSRs) observed on seismic sections are often considered as indicators for the existence of free gas, delineating the base of the gas hydrate stability zone. Abundant BSRs seen on seismic sections acquired off the SW coast of Taiwan indicate the likely and prevalent existence of gas hydrates in the study area. This study aims to characterize the occurrence of BSRs off SW Taiwan and to underst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opography, tectonic activity, and possible migration paths of gas-bearing fluids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