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86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320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230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一次层状云飞机播云试验的云微物理特征及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丽娟  姚展予 《气象》2009,35(10):8-24
根据2005年3月21日在河南进行的层状云飞机播云试验的探测资料,对人工增雨催化前后层状云的宏微观物理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播云前在4200m高度平飞中观测到的小云粒子数浓度最大值为1.36×108个/m3,相应平均直径在5μm左右;小云粒子数浓度和云液态水含量在催化后均减小,播撒层下方变化较之播撒层变化更加显著;5000m高度小云粒子平均直径由催化前的17.32μm增加到催化后的18.07μm,平均直径明显增大,这些作业前后微观物理量的变化表明了人工催化层状云的物理响应.不同高度飞行具有相似的粒子谱分布.  相似文献   
92.
本文利用2008年5月23日700 hPa高空图、19:00 FY2C红外图象以及雷达观测资料,对一次陆地龙卷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龙卷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Based on homogenized l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data (derived from China Homogenized Historical Temperature (CHHT) 1.0), the warming trends over Northeast China are detect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impacts of urban heat islands (UHIs) evalu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is region is undergoing rapid warming: the trends of annual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MMIT), mean temperature (MT), and mean maximum temperature (MMAT) are 0.40 C decade?1, 0.32 C decade?1, and 0.23 C decade?1, respectively. Regional average temperature series built with these networks including and excluding “typical urban stations” are compared for the periods of 1954–2005. Although impacts of UHIs on the absolute annual and seasonal temperature are identified, UHI contributions to the long-term trends are less than 10% of the regional total warming during the period. The large warming trend during the period is due to a regime shift in around 1988, which accounted for about 51% of the regional warming.  相似文献   
94.
The 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AP LASG version 1.0 (GAMIL1.0)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convective schemes on the radiative energy budget.The two convective schemes are Zhang and McFarlance (1995)/Hack (1994) (ZM) and Tiedtke (1989)/Nordeng (1994) (TN).Two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one with the ZM scheme (EX_ZM) and the other with the TN scheme (EX_T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ring the convective process,more water vapor consumption and temperature increment are found in the EX_ZM,especially in the lower model layer,its environment is therefore very dry.In contrast,there is a moister atmosphere in the EX_TN,which favors low cloud formation and large-scale condensation,and hence more low cloud fraction,higher cloud water mixing ratio,and deeper cloud extinction optical depth are simulated,reflecting more solar radiative flux in the EX_TN.This explains why the TN scheme underestimates the net shortwave radiative flux at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and at surface.In addition,convection influences longwave radiation,surfac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through changes in cloud emissivity and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95.
将有限区域流函数、速度势求解中常用的两种张驰法(即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与调和—余弦谱展开法(H-C法)进行了比较,理论研究表明:H-C法单独考虑边界影响分量,物理意义明确,且不会丢失边界上的天气系统;从计算上看,H-C法重建的风场能精确还原原始风场,且计算效率明显高于两种张驰法,即收敛更快。通过在台风Bilis(0604)暴雨增幅过程诊断中的应用发现,常用的两种张驰迭代方法在求解有限区域流函数和速度势的问题上效果都不是很好,即:用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计算的流函数和速度势重建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别较大,不能准确还原原始风场;用H-C法不仅计算效率高,还原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异极小,且不受南边界较强的西南季风涌影响,在暴雨增幅前期能较好地反映与暴雨增幅相关的强辐合信号。因此,可用H-C法计算得到的无辐散风和无旋风对有限区域的天气系统进行更深入的动力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96.
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而采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开展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工作,有利于气象部门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气象服务,促进气象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的现状,并对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构想,指出规范化、常态化、人性化服务是未来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
青藏高原积雪日数的气温敏感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青藏高原气象台站观测积雪日数和均一化气温数据,对高原1951—2004年积雪日数对气温的敏感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极值敏感度还是当前气候下的敏感度,空间上都呈现出高原四周积雪较中部对气温的敏感程度高的情况。各台站积雪日数对气温最敏感时的临界气温与海拔有着极好的反相关关系,而极值敏感度与海拔虽然也有一定的反相关,但相关程度远不如前者高。在当前气候状态下,有相当一部分台站的平均气温还未达到临界值,这些台站在秋、冬、春、夏季分别占总台站数的36%、39%、47%和11%。未来气候继续变暖背景下,这部分台站积雪日数对气温的敏感度会进一步加大,即积雪对气温的升高会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98.
FGOALS_gg1.1极地气候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1.1的极地气候模拟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结果表明,FGOALS_g1.1对南北极海冰的主要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和年代际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也注意到,与观测相比,模式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模拟的海冰总面积北极偏多,而南极偏少.北极,北大西洋海冰全年明显偏多;夏季,西伯利亚沿海海冰偏多,而波弗特海海冰偏少.南极,威德尔海和罗斯海冬季海冰偏少.南北极海冰边缘都存在异常的较大范围密集度很小的碎冰区,夏季尤为显著.(2)海冰流速在南北极海冰边缘和南极大陆沿岸附近较大.北极,模式没能模拟出波弗特涡流,并且由于模式网格中北极点的处理问题,造成其附近错误的海冰流场及厚度分布.这些海冰偏差与模式模拟的大气和海洋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分析表明,FGOALS_g1.1模拟的冰岛低压和南极绕极西风带明显偏弱,其通过大气环流和海表面风应力影响向极地的热量输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上述的海冰偏差.此外,耦合模式中大气-海冰-海洋的相互作用可以放大子模式中的偏差.  相似文献   
99.
200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环流背景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5  
利用NCAR/NCEP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环流背景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2-2003年的El Nino事件是本次暴雨的前期背景;南海地区的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异常可能是副高偏南维持的重要原因之一.与2003年夏季相比较,6月21日-7月22日淮河流域为正的异常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并且二者的高值中心与该时段雨量中心位置基本一致.孟加拉湾地区的异常加热源在其西北侧强迫出的高层反气旋性环流有利于南亚高压在青藏高原、江南、华南地区维持,从而使得淮河流域位于高压北侧高空西风急流入口区南侧的上升运动区,有利于淮河流域强降水发生和维持,形成该流域洪涝.  相似文献   
100.
基于MICAPS系统的气象图形Web显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MICAPS系统后台运行程序,通过修改相关参数和编写程序,将天气实况、城市预报和数值预报产品等气象数据,在Web服务器上实时自动生成预报员熟悉的MICAPS图形,并在叠加底图后保存为标准图像文件.再通过Web语言设计,实现在Web网络上提供实时的、全面的、专业的气象图形,从而提高了气象网站的专业性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