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2篇
  免费   1259篇
  国内免费   1780篇
测绘学   512篇
大气科学   1435篇
地球物理   1479篇
地质学   3352篇
海洋学   869篇
天文学   347篇
综合类   644篇
自然地理   76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354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青藏高原积雪日数的气温敏感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青藏高原气象台站观测积雪日数和均一化气温数据,对高原1951—2004年积雪日数对气温的敏感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极值敏感度还是当前气候下的敏感度,空间上都呈现出高原四周积雪较中部对气温的敏感程度高的情况。各台站积雪日数对气温最敏感时的临界气温与海拔有着极好的反相关关系,而极值敏感度与海拔虽然也有一定的反相关,但相关程度远不如前者高。在当前气候状态下,有相当一部分台站的平均气温还未达到临界值,这些台站在秋、冬、春、夏季分别占总台站数的36%、39%、47%和11%。未来气候继续变暖背景下,这部分台站积雪日数对气温的敏感度会进一步加大,即积雪对气温的升高会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992.
近10年全球变暖停滞了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了与近10年(1999—2008年)全球变暖停滞有关的几个问题。首先,虽然1999—2008年全球平均温度增量接近零,但是这10年仍是30年来平均温度最高的10年。其次,自然变化如火山活动、太阳辐射、ENSO及大洋热盐环流变化可能影响全球平均温度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但是不大可能改变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最后,用全球及中国的观测资料证实1999—2008年中国平均温度增量为0.4~0.5℃/10a,即中国的气候变暖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993.
近48a台北市气温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了1961—2008年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结果表明: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有3个明显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是4 a、6-8 a和14-16 a;除14-16 a的时间尺度在整个研究时段都很明显外,其他尺度的周期阶段性都较强;以14-16 a的特征时间尺度为主周期;台北市的气温变化还表现出突变的特点;近48 a来,台北市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3℃/10 a,气温升高的趋势十分明显;未来2年气温在总趋势上升的前提下将处在一个偏冷期。  相似文献   
994.
南阳市灰霾天气污染特征及其健康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燕  薛旭  陈建新  易伟霞  温洛 《气象科技》2010,38(6):737-740
利用南阳市1971—2007年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2004—2005年环境检测站提供的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和南阳市中心医院门诊逐日病例资料,统计分析了南阳市灰霾天气及其空气污染特征,并根据灰霾天气对应的门诊病历,分析了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南阳市灰霾日数的年代际变化非常明显,37年来南阳市霾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都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秋冬是灰霾的高发季节。灰霾天气出现时空气污染程度加剧,特别是PM10浓度在灰霾出现日明显升高。就诊人群以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发生率在灰霾发生当天明显升高,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例数与PM10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5.
利用EOF、REOF、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台湾地区1961—2008年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台湾本岛年降水量丰沛,澎湖列岛的年降水较少。台湾岛年降水的空间分布既有一致性,也存在东-西部、南-北部的差异。台湾岛的年降水可分为3个气候区,即北部、中西部和东南部。除台湾岛东南部外,整个台湾地区的年降水量均有增加趋势和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996.
气象探空数据动态比对中误差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空动态数据比对中,需要同时考虑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采用多个探空仪同球比对施放的方法,从相对系统误差、标准偏差等方面,对被试探空仪进行比对评估,同时采取误差分离方法,计算被试探空仪的随机误差。考虑高空温度在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不同变化趋势,采取细化分层方式进行计算,以反映大气特性。  相似文献   
997.
The mei-yu front heavy rainstorms occurred over Nanjing on 3 5 and 8 9 July 2003 and were simulated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RFv3.1) with various mesoscale 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MCPSs).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ainstorms can be modeled; however, there was incongruity between the comparative simulations of four different MCPSs and the observed data. These disparities were exhibited in the simulations of both the 24-hour surface rainfall total and the hourly precipitation rate. 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iscrepancies of vertical velocity and the convective vorticity vector (CVV) between the four simulation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deviation of rainfall values. In addition,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mid-scale convection, particularly the mesoscale convection system (MCS) formation, can be well simulated with the proper mesoscale 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and may be a crucial factor of the mei-yu front heavy rainstorm.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an effort to enhance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heavy rainfall and rainstorms, subsequent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MCPS.  相似文献   
998.
樊利强  王迎春  陈明轩 《气象》2009,35(11):9-16
利用多普勒雷达变分分析系统(VDRAS),对2006年8月1日傍晚北京城区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伴有冰雹、大风及强降水)的三维风场、温度场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初始对流生成于北京西北部山区的河北省境内,系统过山移进北京城区时,受局地的动力及热力条件作用,迅速组织并强烈发展,形成带状的MCS即飑线;(2)在飑线生成之前,北京城区及东南部边界层低层存在较强的东风气流,并迅速扩展向西北方向延伸,与过山的西北偏北气流形成强的边界层辐合线.该近地面辐合线是飑线生成的主要触发机制,而边界层低层东风的加强和减弱以及北进和南退对辐合线的维持、飑线的生成、发展和减弱都起着重要的作用;(3)在边界层辐合线的作用下,不断有新生对流系统发展;(4)对流系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是一次典型的飑线过程,并伴有明显的阵风锋.  相似文献   
999.
近50年我国风向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基本和基准气象台站1956—2005年的一日4次风向和风速资料, 对近50年我国风向变化做了尝试性分析。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年最大风向频率呈减小趋势, 其中西北、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大风向频率减小趋势最为显著, 只有西部个别地区略有增加; 全国大部分地区年最大风向频率对应的风速均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同时, 年最大风向频率对应的风速减小趋势比年平均风速的减小趋势更为显著, 最大风向频率对应的风速减小是平均风速减小的主导因素; 我国冬季主要盛行的偏北风和夏季主要盛行的偏南风都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偏北风(冬季)和偏南风(夏季)的减小主要是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减弱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00.
GIS技术在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基于组件式GIS技术的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 并阐述了系统的建设内容, 主要包括电子地图建设、气象制图输出、实时与历史资料检索、灾情分析、台风预警与损失评估以及参数化制图等功能; 同时对GIS应用于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分析, 如数据共享与转换、气象要素插值算法、空间信息检索方法、基于插件技术的模型评估方法、三维可视化技术; 最后给出了相关结论, 并指出该系统将为全国综合性决策服务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