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游客对旅游地的跨文化传播之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随着现代社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已成为事实的跨文化传播途径之一。从旅游学和传播学相结合的角度,尝试地探讨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对旅游地的跨文化传播的4种基本特征:第一,游客的地域文化背景为旅游对目的地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可能性;第二,游客的出游过程使旅游对旅游地的跨文化传播有了现实的可行性;第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传播特点使旅游对旅游地的跨文化传播具有高效性;第四,旅游对旅游地的跨文化传播在文化价值上有所倾斜,并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12.
西藏阿里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睿  明庆忠  刘嘉纬  朱桂香 《热带地理》2002,22(1):57-61,75
从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了描述,并通过定量评价、功能结构评价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阿里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3.
为科学配置我国无居民海岛资源,促进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文章基于无居民海岛的自然属性,研究无居民海岛的等别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以充分体现海岛价值、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及具有导向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划分等别;遴选权益价值、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3类要素及其14个指标,构建无居民海岛等别划分指标体系;除直接定性划分为禁止开发利用等别和最高等别的无居民海岛外,依据海岛的面积、离岸距离、植被和沙滩情况,将无居民海岛划分为6个等别。基于自然属性的无居民海岛等别划分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4.
利用埋栖性双壳类生物泥蚶(Tegillarca granosa)重组铁蛋白富集锰铁的性质,在不同锰铁浓度下制备Fe-铁蛋白和Mn-铁蛋白磁性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高、中和低三个浓度下制备Fe-铁蛋白和Mn-铁蛋白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形貌,通过PPMS综合物性测量系统测定Fe-铁蛋白和Mn-铁蛋白磁性纳米颗粒的磁学性质。结果显示,在低浓度(0.1mmol/L)锰铁制备的Fe-铁蛋白和Mn-铁蛋白磁性纳米颗粒粒径均一,分散性好;发现Fe-铁蛋白和Mn-铁蛋白的磁滞回线均表现为超顺磁性,且随着重组铁蛋白对锰铁富集量的增加,磁性强度随之增大,增加速率逐渐减小。通过本实验探索高、中和低三个浓度下制备Fe-铁蛋白和Mn-铁蛋白磁性纳米颗粒的磁化强度变化规律,为Fe-铁蛋白和Mn-铁蛋白磁性纳米颗粒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5.
High frequency fall-off of source spectra using Q -free spectra estim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Theearthquakesourcespectrastudiesmaybetracedbacktolate1960s(Aki,1967;Brune,1970;Hanks,1979).Foritsimportanceinstr...  相似文献   
116.
丝光沸石/TiO2复合体的特征及对甲苯光催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丝光沸石制备了丝光沸石/TiO2复合体光催化剂.对含甲苯废气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同时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和紫外一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技术对丝光沸石/TiO2复合体的结构特征和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丝光沸石的加入能够显著地降低复合光催化剂中TiO2的纳米颗粒粒径、增强其对紫外光的吸收,同时复合光催化剂中TiO2与丝光沸石的结构羟基发生反应形成键合,从而增强了复合体的光催化活性。在丝光沸石和TiO2复合的质量配比为1:5时.复合光催化剂对甲苯的光催化降解率最高.达94.58%。  相似文献   
117.
裂缝是碳酸盐岩中流体流动最主要的通道和重要的储集空间。碳酸盐岩裂缝介质中的油水运移和聚集过程研究是我国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一个国际性难题。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来研究碳酸盐岩裂缝中的油气运移是一个新的尝试。实验利用碳酸盐岩裂缝岩心制作成薄片模型,在薄片模型中进行油驱水实验来模拟运移过程。实验结果表明:①流体平面流动路径有单一式/平行式、斜交式和网络式三种路径;在通道内流体运移形态有连续式、分段式及连续一分段式三种;油水驱替前缘呈现活塞式、绕流式和脉冲式三种形式。②流体流动形态随流体压力、饱和度、裂缝结构、润湿性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交叉作用。流体压力和流量,流体压力和流体速率有条件呈现相关关系;流体速率不仅与压力相关,而且与裂缝发育的角度和宽度有关,与压力梯度夹角较小的宽裂缝内的流体速率较高,反之较低。  相似文献   
118.
魏尧  杨更社  申艳军  明锋  梁博 《岩土力学》2020,41(8):2636-2646
冻结法作为穿越富水软岩地层的重要施工方法,冻结壁的长期稳定性对于工程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蠕变破坏是诱发冻结壁变形的显著特点之一,对研究冻结岩石蠕变的特性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以白垩系饱和冻结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10 ℃低温冻结条件下,不同围压(0、2、4、6 MPa)的三轴蠕变力学试验。分析了饱和冻结砂岩蠕变变形,根据现有黏弹塑性模型开展了参数辨识并探究蠕变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此提出考虑温度及损伤效应的蠕变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冻结削弱蠕变过程中颗粒间的相互胶结力,使其蠕变特征明显;而围压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饱和冻结砂岩内部损伤的发展,导致稳态蠕变速率随围压的升高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随围压的增加饱和冻结砂岩的蠕变破坏形态呈现出从剪切破坏到张拉破坏再到局部塑形硬化破坏的变化过程。在黏弹塑性模型的基础上,总结蠕变参数 、 和 随荷载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拐点为屈服应力;而参数 在大于屈服应力后出现并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结合冻结岩石蠕变数据对定义的应力-低温耦合蠕变本构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并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蠕变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所建立非线性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9.
红黏土水敏性强,添加石灰等碱性材料处治后,能获得即刻的改良效果,但由于红黏土呈弱酸性,石灰改良后其长期性能会衰减。为提高石灰稳定红黏土(简称La+L)的长期性能,添加偏高岭土(4%)协同石灰(5%)稳定红黏土(简称La+L+MK),改善其水敏性和酸?碱互损作用。制备8种初始含水率的压实试样(初始孔隙比相同),养护到预定时间后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同时,测定试样的钙离子浓度、电导率和pH值。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为26%左右时,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初始含水率偏高或偏低都不利于改良土的强度增长。究其原因,试样偏干时,缺少水分,石灰水化不充分,不能形成游离态钙离子,无法进行火山灰反应,颗粒之间无法形成胶结;试样偏湿时,火山灰反应形成的胶结强度不及过量水分引起的基质吸力丧失量。试样的钙离子浓度和电导率变化规律,证实了以上原因解释的猜想。当然,添加偏高岭土后,能够显著改善偏湿状态下的石灰土强度。即使浸水饱和后,相对石灰改良土,也能够保持较高的强度,充分证明偏高岭土能够有效降低石灰土水敏性,提高其耐久性。偏高岭土直接提供了大量硅、铝氧化物,且将土体pH值降到有利于硅、铝氧化物溶解的碱性范围,加速火山灰反应,缓减或抑制石灰?红黏土的互损作用。  相似文献   
120.
狼山构造带是华北地台北缘巨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韧性剪切带是狼山构造带内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是地壳深层次构造的反映.对狼山Ⅱ号韧性剪切带西南缘糜棱岩化硅质条带状灰岩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探讨不同变形强度的糜棱岩化硅质条带状灰岩与原岩的成分变异规律.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岩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相比较,变形强度不同的硅质条带状灰岩存在着差异变化.变形岩石中常量元素仅CaO为带出组分,其他均为带入组分;微量元素中富集Rr、Sr、Ba、Pb、Ti、Cr、Cu、Nb、Ta、Zr、Hf元素,Ni元素相对亏损.变形的硅质条带状灰岩与原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基本一致,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斜曲线,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特征,表明稀土元素在韧性剪切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和同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