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0篇
  免费   926篇
  国内免费   1077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1148篇
地球物理   1398篇
地质学   2312篇
海洋学   427篇
天文学   266篇
综合类   472篇
自然地理   61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马忠  李丹  王康 《中国沙漠》2014,34(1):284-290
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更适合用于核算与量化分析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间直接及间接的耦合关联。采用Helga Weisz的方法,通过价值型向实物型表转换,编制完成张掖市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基于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对张掖市各部门水资源利用在社会经济系统中迁移特点和部门关联程度及乘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物表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此方法的应用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具有相当的适用价值。间接需求对水资源影响不容忽视,每个部门的乘数作用很大程度影响该部门在虚拟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畜牧业、制造业、建筑业在张掖市水资源利用部门关联中作用突出,应作为水资源的社会化管理重点关注的部门。  相似文献   
962.
中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区苦咸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野外调查、水样采集和化验分析,对中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区的苦咸水和高氟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采集到的地表和地下水样中,分别有51.0%和41.5%属于苦咸水;55%和59%水样氟化物含量超标,属于高氟水。研究区的苦咸水以Cl--Na+和HCO3--Na+为主要离子类型,SO42--Mg2+和SO42--Ca2+为次要离子类型。苦咸水和高氟水主要分布在内陆河流域下游尾闾、封闭内流区低洼湖盆低地、北部准平原化干燥剥蚀低山残丘间冲积洼地、沙漠低洼湖盆和黄土高原中西部径流系数较小的河流及部分露头潜水等区域,并具有区域富集性分布特点。季节性降水、季节性河流或渠系灌溉对苦咸水的季节性或年际间变化和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较高浓度基质含盐量、水文地质结构、气候条件和特定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是苦咸水和高氟水形成与富集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3.
从深部矿地球化学勘查实际需求出发,根据近年来20余个矿床研究结果,总结提出了热液成因有色金属矿床矿致异常规律--多维异常体系。多维异常体系是指产出在特定成矿地质时期地质体中,空间有序共存、形成机理各异、成矿指向递进的多属性地球化学异常体系,将在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以及沉积改造型等与热液作用有关的有色金属矿产深部矿预测和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安徽马头斑岩型钼铜矿为例,对该矿床多维异常体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该矿床中,存在着以Na2O为代表的负异常体系、以S为代表的矿化剂元素异常体系、矿化剂元素S与Fe和成矿元素间协同平衡体系、成矿及其伴生元素异常体系等,这些异常体系对成矿的指示作用是递进的,从而证实了多维异常体系的存在。对应用多维异常体系思路预测和评价深部矿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64.
华南北部湾盆地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部湾盆地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几何形态、边界断裂及内部断裂特征解析,综合沉积中心迁移规律及盆内构造研究,提出北部湾盆地为右行右阶走滑拉分成因。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受控于合浦-北流、信宜-廉江、吴川-四会和阳江-河源4条深大断裂带,这4条主干断裂带构成右阶断裂格架。古近系出现的花状构造等表现出典型的张扭特征,新近系受到压扭作用改造发生挤压反转,该盆地构造演化过程与华南大陆中、新生代拉分盆地具有同期性和相似性。中生代基底中先存的深大走滑断裂带是新生代北部湾盆地形成的先决地质条件。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对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作用的逐渐增强和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改变及俯冲作用的衰减是控制北部湾盆地形成演化的区域大地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965.
966.
网络环境下地震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地震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信息组织及资源共享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67.
DLS型高精度多功能拾振器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中介绍了新研制的便携式高精度多功能拾振器的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和理论计算,分析讨论了仪器的特点,给出了技术指标实测结果并进行了结构微振动记录幅值谱分析。  相似文献   
968.
以2003年架设的NOAA/FY极轨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为基础,针对NOAA系列卫星.采用分布式处理方案,设计并建立了地震热红外卫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归档、查询、发布;自动生成全国夜晚地表亮温图像、全国白天彩色合成图像、全国每旬无云地表亮温图像等专题数据库产品;对任意选定的监测区进行热红外亮温动态跟踪和异常警示;实现了直观的无人值守的准实时自动化处理以及远程管理和数据检索。通过对地震热红外卫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数据标定、辐射校正、图像预处理、专题产品的生成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地震卫星地面数据接收、处理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9.
The "Taihua Group" is a collective term for a series of old terranes scattered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e timing of formation and thermal overprinting of the Taihua Group have long been contentiou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has been unclear. In this study, new data from integrated in-situ U–Pb dating and Hf isotope analysis of zircons from an amphibolite (from the Xiong’ershan terrane) and a biotite gneiss (from the Lantian-Xiaoqinling terrane) indicate that the Upper Taihua Group formed during the Paleoproterozoic (2.3–2.5 Ga) and thus was originally part of the southern edge of North China Craton, detached during the Mesozoic Qinling orogeny and displaced about 100 km north from its original location. This suggests that the Taihua Group became part of the tectonic terrane associated with the Qinling orogeny and now forms part of the overthrust basement section of the Qinling belt. Before the Qinling orogeny, the Taihua Group was metamorphosed at 2.1 Ga. The initial Hf-isotope compositions of zircons, together with positive εNd(t) values for the whole-rocks, imply that the original magmas were derived from a juvenile source with some assimilation of an Archean crustal component.  相似文献   
970.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soils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in China as a consequence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evaluation on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henyang, the largest heavy industrial base city in China, has not yet been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accumulation, chemical speciation,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Cu, Zn, Pb and Cd in soils were studied and pollution condition was assessed in Tiexi Industrial District of Shenyang, the largest and oldest industrial zone in Northeast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opsoil,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Cu, Zn, Pb, and Cd was 209.06, 599.92, 470.19 and 8.59 mg kg−1, respectively, much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threshold limit. The values of pollution index and integrated pollution index showed that the pollution level was Cd > Cu > Zn > Pb, and Cd, Cu and Zn belong to heavy pollution level. The residual, Fe and Mn oxide-bound, and organic-bound species accounted for about 90%, while carbonate-bound and exchangeable species accounted for about 10%.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soils in the industrial zone were widely and extremely polluted by multi-heavy metals as a result of long-term industrial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