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9篇
  免费   913篇
  国内免费   1144篇
测绘学   501篇
大气科学   844篇
地球物理   1177篇
地质学   2427篇
海洋学   776篇
天文学   242篇
综合类   386篇
自然地理   53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41.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有精确古地磁年代控制的金沟河剖面新生代沉积物中7个砂岩样品碎屑锆石的U Pb LA ICP MS测年分析,确定安集海河组(28~23.3 Ma)和沙湾组(23.3~17.5 Ma)的砂岩样品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61~328 Ma(P-C),塔西河组(17.5~13.2 Ma)样品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34~311 Ma(T-C)和369~403 Ma(D-S),独山子组(13.2~6.0 Ma)和西域组(6.0~1 Ma)样品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4~333 Ma。经与流域内岩石地层的分布相对比,揭示至少在晚渐新世开始中天山已经隆升并剥蚀为盆地提供物源,从约中新世早期开始北天山的南缘开始隆升,加入物源供给区,从约中新世中晚期开始北天山开始明显隆升,并逐步阻碍了中天山的物源供给,成为物源的主要供给区。天山的这种逐步向北的隆升剥蚀过程,反映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942.
犯罪热点时空分布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犯罪在地理时空内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表现出明显的时空聚集特性,这种聚集性常用“犯罪热点”表述.基于对犯罪热点的理解,从犯罪热点时空分布模式、犯罪热点成因分析以及犯罪热点时空转移及预测等3 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犯罪热点时空分布相关研究方法的进展.最后,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总体上,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尚需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适用方法.另外,也需要通过相关犯罪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其他领域研究方法的借鉴,实现犯罪热点时空分布研究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943.
2013年6~7月在广西平果县中铝广西分公司3号排泥库附近出现密集小震群活动。本文搜集本次震群中146次可用于计算尾波的ML1.0地震的近距离台站数字地震波形,利用波形高信噪比的尾波时间域信号,采用计算尾波品质因子Q_C(f)值的Sato模型,通过滤波及去除环境噪声,计算了地震波传播路径上的尾波Q_C(f)值;拟合Q_C(f)值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排泥库区域地震波衰减的时空特征。根据信噪比及计算要求,从近场7个台站的记录中挑选出273条三分向记录,计算尾波衰减参数,得到尾波Q_C(f)与频率f的关系为:Q(f)=(69.07±40.09)f~(0.90±0.23)。结果表明,本区域为低衰减区域,库区Q值相对较高,地震波衰减较慢,且Q值对频率的依赖性不强,研究区介质非均匀性程度低,介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944.
安徽及近邻区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安徽及近邻区地震烈度资料,采用椭圆衰减模型和长轴可转向与近、远场补点方法,通过多元回归方法进行拟合,建立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该衰减关系用于安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震害快速评估模块,为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提供基础资料;也可用于安徽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震害预测等防震减灾领域。  相似文献   
945.
Th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zones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seismicity in China. To monitor strain buildup and benefit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we constructed 14 survey-mode 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 stations throughout the northwest of Longmenshan fault. A new GPS field over 1999–2011 is derived from measurements of the newly built and pre-existing stations in this region. Sequentially,two strain rate fields, one preceding and the other following the 2008 MW7.9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obtained using the Gausian weighting approach. Strain field over1999–2007 shows distinct strain partitioning prior to the2008 MW7.9 Wenchuan earthquake, with compression spreading over around Longmenshan area. Strain field derived from the two measurements in 2009 and 2011 shows that the area around Longmenshan continues to be under striking compression, as the pattern preced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mplying a causative factor of the sequent of 2013 MW6.7 Lushan earthquake. Our GPSderived dilatation shows that both the Wenchuan and Lushan earthquakes occurred within the domain of pronounced contraction. The GPS velocit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Longriba fault underwent slight motion with the faultnormal and-parallel rates at 1.0 ± 2.5 mm and 0.3 ± 2.2 mm/a; the Longmenshan fault displayed slow activity, with a fault-normal rate at 0.8 ± 2.5 mm/a, and a fault-parallel rate at 1.8 ± 1.7 mm/a. Longriba fault is on a par with Longmenshan fault in strain partitioning to accommodate the southeastward motion of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tegrated analysis of principal strain tensors, mean principal stress, and fast directions of mantle anisotropy shows that west of Sichuan is characterized as mechanically strong crust-mantle coupling.  相似文献   
946.
947.
948.
949.
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河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交接部位,为一新生代盆地,古近系和新近系沉积厚度几千米,沉积类型多样,通过钻井及大量野外剖面的详细观察及实测,开展了地层、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学的研究。对渭河盆地新生代地层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并根据沉积特征划分为冲积扇沉积、河流沉积、湖泊沉积、三角洲沉积及风成沉积5种沉积类型。研究认为:整个沉积过程,盆地边断、边陷、边充填,纵向上极不对称,沉积中心偏南,平面上西窄东宽,盆地边部以冲积扇沉积为主,向中心由三角洲沉积逐渐过渡为湖相沉积。盆地从始新世开始沉积,渐新世后期抬升并存在沉积间断,中新世冷水沟期接着开始沉积,水体逐渐扩大,寇家村期湖泊广泛发育,至灞河期沉积范围达到最大,上新世游河期盆地存在西安、固市两大沉积凹陷区,边部开始出现风成沉积,第四纪西部隆起,湖泊沉积范围开始缩小,中更新世至全新世,盆地内湖泊萎缩成区域上的小型洼地。  相似文献   
950.
为分析陡坡段桥梁基桩内力及变形特性,提出一种有限杆单元计算方法。首先,基于综合刚度原理并引入双参数地基模型,建立适用于陡坡基桩内力计算分析的修正有限杆单元刚度方程;在此基础上结合杆系结构受力特征,提出考虑P-Δ效应的杆单元修正矩阵;最后,根据有限杆单元计算原理,基于MATLAB平台编制计算程序,并对某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改进有限杆单元方法可行且具有较高的精度;陡坡段桥梁基桩P-Δ效应显著,应在设计计算中予以考虑;在浅层地基土抗力计算中双参数地基模型较m法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