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2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519篇
测绘学   219篇
大气科学   489篇
地球物理   703篇
地质学   1538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143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29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利用1961—2005年青藏高原东部雨季凝结潜热序列进一步分析其气候特征及其对后期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汛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雨季各月的凝结潜热均有所增加,其年际变化的差异也较大,其中5月最大,6~7月较稳定,极大年份均出现在气候明显变暖的近10年,极小年份多数出现在气候相对较冷的时期。青藏高原东部凝结潜热具有一定的持续影响力,当其潜热增强时,可引起北半球同纬度带的位势高度场偏低,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南,进而使我国长江流域汛期降水偏多,西北区东部、华北、东北区南部及华南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912.
用小波分析方法诊断杭州近50 a夏季气温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樊高峰  苗长明 《气象科学》2008,28(4):431-434
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杭州市1951年以来的夏季气温进行分析,发现杭州夏季平均气温发生过4次转折,每次年代际转换中都伴随着年际剧烈振荡.1978-1981年是一次大幅度转折点,随后气温剧烈振荡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多,强度增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杭州夏季平均气温周期多变,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913.
西北西部夏季干湿年的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7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数据集台站降水距平百分率资料,分析了西北西部干、湿年夏季的水汽输送差异。结果表明,北疆偏湿润年,在对流层中、低层有一支源于阿拉伯海的异常水汽输送通道,它向西北方向流经波斯湾后折向东北方向流入北疆,这是热带海洋水汽输送进入北疆的最短路径。南疆—河西走廊西部偏湿润年,异常水汽通道主要是位于对流层中、低层的一支源于北方的水汽输送带,它作反气旋式运动后以偏东气流的形式流入河西走廊西部及南疆,由于该水汽输送源自北方,水汽含量小,这可能是造成该地域极度干旱的直接原因之一;另一支更弱的异常水汽通道位于对流层高层,它源自阿拉伯海,流经印度半岛后折向北,越过青藏高原后进入南疆。  相似文献   
914.
山西省诱发地质灾害的气象因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省地质环境中心提供的1956-2004年间32个区划县由气象因素诱发的354例地质灾害和山西省气候中心提供的与354例突发性地质灾害相对应的当天、前14天逐日24 h的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降水累积量与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气象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地质灾害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多于平川,集中发生在6-9月。日降水量〉50 mm时,发生滑坡的概率为65.5%;连续15天累积雨量〉100 mm时,发生滑坡的概率为81.3%。此外,分析地质灾害与影响天气系统关系发现:副高西进北抬往往导致单发性地质灾害,东退南压则往往导致群发性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发生在副高外围5840和5880 gpm线之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915.
2008年:气候持续变暖,极端事件频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可能是自1850年开始有器测记录以来全球第10个最暖的年份,全球海面和陆面综合气温比1961-1990年的年平均高0.31℃,150 a来最热的10个年份都集中在最近12 a里,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北极的海冰面积在融化期降至自1979年卫星测量以来的第2个最低点;同时,2008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世界许多地方出现了洪灾、持续性严重干旱、冰雪风暴、热浪和寒潮等;拉尼娜现象在2月份呈峰值状态,以后逐渐减弱至近中性状态;南极臭氧洞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916.
利用1951—200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25个站的1月气温资料和逐年1月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951—2008年1月气温变化特征,并对1月异常偏冷、偏暖年的环流形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1月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此趋势的分布状况上看,长江中下游地区除贵州省外都呈上升趋势。气温异常的年份有11a,其中偏冷年有6a,偏暖年有5a。造成这些异常年份的主要系统是西伯利亚高压、乌山脊、东亚高纬度温带西风急流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相似文献   
917.
面雨量空间扩展估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温州地区1991~2001年90个观测站的月平均降雨为例,在GIS支持下,对样条函数法、克立格内插法及距离平方反比法这3种插值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在90个观测站中筛选出最少量的、能达到稳定结果的站点数;还考虑了插值的空间分辨率对结果的影响。对上述3点进行大量的计算、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①在选择距离平方反比法及样条函数法对月平均降雨量插值效果均较好;②利用这两种插值方法对不同站点密度选取不同空间分辨率插值后得出,选取50站误差趋于稳定,利用距离平方反比法插值结果误差较小,而空间分辨率对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利用距离平方反比法,选择50个站得到了温州地区1km×1km面雨量空间扩展结果,为水文预报工作提供一种较精确的面雨量估算和输入方法。  相似文献   
918.
919.
以四川三台钙基膨润土为例,采用热重(TG/DTG)、差示扫描量热(DSC/DDSC)同步热分析技术系统研究升温速率对粘土矿物加热过程中热效应特征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可将三台钙基膨润土的热分解过程可分为表面吸附水(114.1℃左右)和层间水(约181.9℃)失去,羟基的脱出(约651℃),蒙脱石晶体结构破坏(876.8℃)等3个阶段。证明升温速率对TG,DTG,DSC,DDSC等曲线热效应特征均有显著影响:(1)热失重(TG)是一种相对热失重,其结果与升温速率成反比,升温速率越慢,热失重越逼近绝对值,升温速率越快,热失重率越小。(2)加热温度≤400℃时,DTG,DSC曲线的分辨率与升温速率成反比,低升温速率有利于粘土矿物脱水反应类型的辨别;在400℃~900℃时,DTG,DSC的分辨率与升温速率成正比,提高升温速率有利于粘土矿物脱羟基反应的分辩。(3)加热温度≤400℃时,与TG,DTG,DSC等曲线相比,DDSC曲线中对粘土矿物脱水反应的分辨率最高;在400℃~1 100℃时,升温速率对粘土矿物脱羟、相变反应中DDSC曲线热效应特征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920.
上官厂铅锌矿(化)体受陇山岩群钙硅酸盐岩捕虏体与石英闪长岩体内部构造角砾岩带控制,矿化与碳酸胶结物有关。矿床成因类型属"构造热液充填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