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5篇
  免费   2467篇
  国内免费   3267篇
测绘学   1008篇
大气科学   2648篇
地球物理   3218篇
地质学   6732篇
海洋学   1439篇
天文学   596篇
综合类   1214篇
自然地理   1614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564篇
  2021年   626篇
  2020年   533篇
  2019年   655篇
  2018年   731篇
  2017年   642篇
  2016年   763篇
  2015年   671篇
  2014年   820篇
  2013年   796篇
  2012年   779篇
  2011年   849篇
  2010年   821篇
  2009年   804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737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511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421篇
  2000年   413篇
  1999年   481篇
  1998年   379篇
  1997年   391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325篇
  1993年   240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对南海及邻区中国数字地震台网4个台站接收到的328条长周期地震记录的面波波形进行分块波形反演.分块波形反演把大尺度的优化问题转化为小尺度的优化问题,采用非线性优化方法求解,从而得到南海及邻区22网格划分、从地表深至430km 的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并用检验板法进行了分辨率分析.结果表明,海域、岛弧和大陆在速度分布、岩石圈和软流圈存在明显的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982.
远场和超远场前兆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岩石试件、传压块体(包括岩石和钢块)和压机架上布设应变观测点,观测研究它们在岩石试样破裂孕育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岩样临破坏前除岩样上各个测点都出现异常变化外,同时较远处的测力元件、传压块体和压机架上的应变也出现了突变或扰动前兆异常。岩石试样外部测点的应变特征变化在极临近主破裂时才有反映。而岩样上的测点除极临近主破裂时有突变和扰动外在离主破裂较早时已有反映。岩石试样外的测点距岩样约25-90cm,约为破裂尺度的3-10(多)倍。这表明在孕震区以外很远的地方都可能出现前兆异常。并初步探讨了形成远场前兆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3.
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宏观烈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充分利用震害评估和宏观考察的资料 ,采用震害程度和震害指数 2个标准共同确定了1 998年张北 6.2级地震的宏观烈度。极震区烈度为 度 ,呈 NWW和 NNE双向分布 ,以NWW为主 ,面积 1 35km2 。 度区呈 NE、NW双向伸展图象 ,但是 SE方向伸展不足 ,面积约340 km2。地震重伤人员普遍集中在 度区和 度区。 度区亦呈 NE、NW双向伸展图象 ,但是 NW、SW方向延伸长 , 度区面积约 1 0 0 0 km2 。宏观震中 :北纬 41°0 9′,东经 1 1 4°2 7′。在极震区的 NNE、SSW和 NWW方向 ,存在 3个烈度异常区 ,它们分别在极震区 3个分支的延伸方向上。文中讨论了烈度不高而震后较重的原因。震区没有发现地表破裂带 ,也没有发现第四纪强烈活动的大型断裂。极震区为主的 NWW方向和震前存在的小地震条带吻合 ,暗示可能存在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984.
黑龙江盘古-碧水韧性剪切带中段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盘古-碧水韧性剪切带中段糜棱岩的叠加强度和质量平衡分析表明:剪切带在变形过程中组分发生了显著的交换。糜棱岩类总体CaO、K2O、SiO2大量带入,TiO2、MnO、FeO是带出的。随着糜棱岩化程度的提高,SiO2、K2O、MnO明显带入,CaO少量带出。以Al2O3守恒为限制条件,整个剪切带质量和体积增加了16.87%。大规模的物质带入带出发生在糜棱岩阶段。  相似文献   
985.
Living with floods: victims' perceptions in Beijiang, Guangdong,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collective values of the flood victims in the Beijiang area, Guangdong, China, as a result of a hazardous flood in 1994. The victims were sceptical of large flood-preventio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They believed that flooding was unavoidable, but by extending support networks, applying hazard-resistant designs, and developing loss-sharing adjustments the disastrous effects of a flood could be mitigated. Seemingly, victims were prepared to live with floods and adopted functional adjustments to lessen flood impact.  相似文献   
986.
环洞庭湖区城镇体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环洞庭湖区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现状特征分析,指出其发展过程存在着城市空间格局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重复严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发展措施,确保环湖区内城镇体系的持续,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7.
中国西北地区季节性积雪的性质与结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中国内陆地区积雪分布十分广泛。根据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干寒型”积雪的特征 ,对中国天山和阿尔泰山山区的季节性积雪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最大积雪深度达 15 2cm(1997) ,积雪层一般由新雪 (或表层凝结霜 )、细粒雪、中粒雪、粗粒雪、松散深霜、聚合深霜层和薄融冻冰层组成。与“湿暖型”积雪相比 ,“干寒型”积雪的性质具有密度小 (新雪的最小密度为 0 .0 4 g/cm3 )、含水率少 (隆冬期 <1% )、温度梯度大(最大可达 - 0 .5 2℃ /cm)、深霜发育层厚等特点 ,并且变质作用以热量交换和雪层压力变质作用为主。据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 (43°2 0N ,84°2 9E ,海拔 1776m)的观测资料 ,中国内陆干旱区冬季积雪期雪面太阳辐射通量以负平衡为主 ,新雪雪面反射率达 96 % ,短波辐射在干寒型积雪中的穿透厚度达 2 8cm。春季积雪消融期 ,深霜层厚度可占整个积雪层厚度的 80 %。随着气温的升高 ,雪粒间的键链首先融化 ,使积雪变得松散 ,内聚力、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降低 ,积雪含水率也随之增大 ,整个积雪层趋于接近 0℃的等温现象 ,因此 ,春季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地全层性湿雪崩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988.
Land use change in Bohai Rim: a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and use chang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global change[1-3]. The Bohai Rim is a hot spo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where land use changes remarkably. Analyzing land use change in this area is significant to the research of global change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land use.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much work undertaken on regional land use change in China, it was mainly on urban land use change[4-11], and few researches integrated remote sensing and GIS method. Based on data f…  相似文献   
989.
Residential mobility can be conceptualized as an outcome of a choice process exercised under complex institutional and personal constraints. China's rather unique pattern of housing market segmentation under market transition impinges directly on residential location and relocation. Drawing upon data from a sample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ttern of residential moves resulting from commodity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a major Chinese city, Guangzhou. Most moves are of short distance, although the general direction is towards the urban periphery. Danweis and the municipal housing bureau, rather than the market per se, are the primary driving forces behind suburbanization in China today.  相似文献   
990.
分析了建设工程设计单位提高工程设计效率的必要性,从设计手段,外部协作,员工激励三个方面提出了实现高效工程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