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468篇
测绘学   249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971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Regional Fault Systems of Qaidam Basin and Adjacent Orogenic Belt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regional fault systems of Qaidam basin and ad-jacent orogenic belt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eismic interpretation indicate that five regional fault sys-tans occurred in the Qaidam and adjacent nment.qin belts,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Qaidam basin. These fault systems are: (1)north Qaidam-Qilian Mountain fault system; (2) south Qaidam-East Kunhm Mountain fault system;(3)Altun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4) Elashan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and (5) Gansen-Xiaochaidan fault system.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fault systems controlle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Qaidam basin,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faults within the basin,the migration of depocenter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 accmnulation belt.  相似文献   
32.
河流深槽沉积体是河流沉积的一种特殊沉积体。辽河坳陷第三纪断裂活动强烈,火山岩广泛分布,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条件,具备形成河流深槽沉积体的地质条件。本文以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大25井区为例,对河流深槽沉积体的成因及特征进行探讨,证实了大25井区巨厚砂砾岩沉积是河流在火山岩古地形的限制下发生急转弯,在其变曲河段的深槽中沉积的深槽沉积体。该沉积体中发育良好的储集空间,有利于油气储集。该类储集体的发现,丰富了辽河坳陷的储层类型,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33.
岩质高边坡岩体变形参数及松弛带厚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预测岩质高边坡开挖后岩体变形模量的变化及松弛带厚度,是分析岩质高边坡在开挖后变形(位移)和作好防护设计的重要资料,运用波动力学关于平均应力与体积模量、岩体纵波速度与弹性模量、变形模量间的关系,通过部分实测资料及边坡应力场有限元分析的资料,分别建立了纵波速度与岩体变形模、岩体应力间的关系,研究了开挖边坡岩体变形模量的变化,预测了岩体松弛带的厚度。  相似文献   
34.
模拟试验法确定桩基承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中型剪切摩擦试验确定桩与地层间的C、Φ值,依据莫尔—库仑准则确定桩侧摩阻力。桩侧法向应力采用桩土上部荷载引起的作用于桩身的侧向应力,桩端承载力通过室内三轴试验确定,两者之和即为单桩承载力。该方法用于肇源松花江大桥桩基承载力的测试,得出的桩承载力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多孔介质非饱和导水率预测的分形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孔介质非饱和导水率是地下水污染预测与评价的重要参数。根据分形几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推导出了与Campbell经验公式在形式上完全一致的多孔介质非饱和导水率的预测公式。公式中的幂指数为介质孔隙分维和随机行走分维的函数,分别体现了多孔介质的静态性质与动态性质对其中水分运动的影响,但静态性质的影响是主要的,即导水率主要受多孔介质的结构控制。根据文献中报道的大量数据,利用笔者推导的预测公式计算得到的幂指数的统计值与试验测定的幂指数的统计值基本一致,说明推导的理论公式预测多孔介质非饱和导水率是较为可靠的。  相似文献   
36.
复杂条件下的地下管线探测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深圳市某大道顶管施工地下管线的探测成果为例,研究了在复杂场地条件下,探测地下管线的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着重研究了电磁感应探测法.认为在复杂条件下,对钢质煤气管,应采用电磁感应探测法;对钢质或铁质给水管,应采用直接法;对电力管和电信管,应尽量采用夹钳法;对排水(管)渠等非金属材质管线,应采用地质雷达探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win‐parallel tunnels affects the tunnelling‐induced ground deformation, which may endanger the nearby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an analytical solution is presented for problems in determining displacements and stresses around deforming twin‐parallel tunnels in an elastic half plane, on the basis of complex variable theory. As an example, a uniform radial displacement was assumed as the boundary condition for each of the two tunnels.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effects of tunnel depth and spacing between the two tunnels on the surface movement to gain deep insight into the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win‐parallel tunnels using the proposed analytical approach.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win tunnel interaction on surface movements diminishes with both the increase of the tunnel depth and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two tunnels. The presented analytical solution manifests that, similar to most of the existing numerical results, the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can be applied to determine ground deformation of twin‐parallel tunnels with a certain large depth and spacing; otherwise, the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the two tunnel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for predicting reliable ground movement.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8.
2015年秋季我国气候异常及暖湿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聂羽  孙冷  李清泉  马丽娟 《气象》2016,42(4):507-513
2015年秋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偏多明显,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值,我国总体呈现“暖湿”的特征,但南北方降水特征有明显差异。受水汽条件不同的影响,华南地区为持续性降水,而华北表现为阵性降水。诊断分析表明,华南的持续性降水偏多与超强厄尔尼诺和赤道印度洋偏暖的共同作用有关。赤道东太平洋和赤道印度洋地区海温偏高,加强了西太平洋地区低层的反气旋环流异常,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受副热带高压西侧异常南风的引导,来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异常水汽向华南输送,造成了秋季华南持续降水偏多。而受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偏大的影响,冷空气在华北活跃,配合东路和南路水汽的阶段性输送,则造成了华北的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39.
聂锋  廖治杰  徐勇 《气象科学》2016,36(1):20-2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研究冬季东亚高空副热带急流和温带急流协同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南方地区降水的关系,发现冬季东亚高原急流与温带急流同期反向协同变化特征最为显著。即高原急流增强,同时温带急流减弱(SW型)和高原急流减弱,同时温带急流增强(WS型)。当高原急流增强(减弱)而温带急流减弱(增强)时,中国南方地区降水显著增加(减少)。合成分析表明,不同急流协同变化型态下冷暖空气活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高原急流与温带急流的反向协同变化可以真实反映与冬季中国南方地区降水相关联的冷暖空气活动特征,进而导致不同降水形态的产生。  相似文献   
40.
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菲  孟华  聂逢君  严兆彬  张成勇  李满根 《地质学报》2016,90(12):3473-3482
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具有明显的后期热液作用的特征,矿体空间展布主要受控于绿色-灰色砂岩的过渡界面,与绿泥石化的蚀变砂岩关系密切。通过对纳岭沟铀矿床不同颜色砂岩中的绿泥石进行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依据绿泥石的成因与共生矿物的关系,识别出绿泥石主要的3种类型:填隙物型绿泥石,片状与黄铁矿共生型绿泥石以及黑云母蚀变型绿泥石;同时通过绿泥石的Fe-Si图解确定了纳岭沟铀矿床不同颜色砂岩中的绿泥石主要为铁镁绿泥石和密绿泥石。根据Al/(Fe+Mg+Al)-Mg/(Fe+Mg)的关系图解确定出不同颜色砂岩中的绿泥石具有铁镁质流体和泥质两种来源,通过绿泥石中主要阳离子与镁的关系图解和计算得出的绿泥石形成温度共同确定出绿泥石是多期次的中低温热液流体作用的产物。综合研究表明,纳岭沟铀矿床的绿泥石形成至少经历了温度稍高的还原性流体和温度稍低的氧化性流体等两个期次的流体作用,稍高温的还原性流体与成矿关系更为重要。与绿泥石形成有关的热液流体作用不仅带入了部分铀,还促进了铀的活化和运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